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磨管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鋁材加工用鋁管磨管裝置。
背景技術:
鋁管是有色金屬管的一種,指用純鋁或鋁合金經擠壓加工成沿其縱向全長中空的金屬管狀材料。
現有的鋁管磨管裝置存在鋁管夾持不牢靠、打磨時鋁管容顏松動、導致打磨效果差,并且打磨效率低、打磨不均勻的缺點,因此亟需研發(fā)一種鋁管夾持牢靠、打磨效果好、均勻,并且打磨效率高的材加工用鋁管磨管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1)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現有的鋁管磨管裝置存在鋁管夾持不牢靠、導致打磨效果差,并且打磨效率低、不均勻的缺點,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鋁管夾持牢靠、打磨效果好、均勻,并且打磨效率高的材加工用鋁管磨管裝置。
(2)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這樣一種鋁材加工用鋁管磨管裝置,包括有底座、滑軌Ⅰ、滑塊、電動輪、從動輪、拉線、支架、伺服電機、橫梁、左軸承座、絲桿、導向桿、螺母、氣缸、電機Ⅰ、磨塊、電機Ⅱ、右軸承座、轉軸和夾持裝置,底座上方設有滑軌Ⅰ,滑軌Ⅰ上設有滑塊,滑軌Ⅰ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電動輪和從動輪,電動輪和從動輪上繞有拉線,拉線的兩端分別連接在滑塊的左右兩側,底座右側豎直設置有支架,支架頂部右側連接有伺服電機,支架頂部左側連接有橫梁,橫梁的左下部水平安裝有左軸承座,左 軸承座下方的橫梁與支架之間連接有導向桿,伺服電機與左軸承座之間連接有絲桿,導向桿和絲桿上安裝有螺母,螺母底部安裝有氣缸,氣缸的伸縮桿上安裝有電機Ⅰ,電機Ⅰ上連接有磨塊,滑塊的上方水平安裝有電機Ⅱ,電機Ⅱ的右端連接有夾持裝置,支架下部的左側水平安裝有右軸承座,右軸承座上安裝有轉軸,轉軸的左端也連接有夾持裝置,兩個夾持裝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左右對稱設置,夾持裝置包括有彈簧Ⅰ、固定塊、滑軌Ⅱ、活動塊、插桿、插槽、鋼珠、彈簧Ⅱ、拉繩和拉環(huán),固定塊的一側固定連接有滑軌Ⅱ,固定塊的頂部連接有彈簧Ⅰ,彈簧Ⅰ的上方連接有活動塊,活動塊與滑軌Ⅱ滑動式連接,活動塊底部的中間連接有插桿,固定塊上的中部設有插槽,插桿與插槽上下位置對應,插桿上設有凹槽,插槽外的一側設有彈簧Ⅱ,彈簧Ⅱ上連接有鋼珠,鋼珠的一半伸入凹槽內,鋼珠上連接有拉繩,拉繩的一端穿過固定塊和滑軌Ⅱ,并且拉繩上連接有拉環(huán)。
優(yōu)選地,還包括有橡膠塊,橡膠塊設置在固定塊的底部和活動塊頂部。
優(yōu)選地,固定塊和活動塊的形狀呈半圓形。
工作原理:需要對鋁管進行打磨時,用手用力將活動板按下擠壓彈簧Ⅰ,活動板在滑軌Ⅱ上向下滑行,使插桿插入插槽內,并會將鋼珠往一側擠壓,當鋼珠對準插桿上的凹槽時,鋼珠會被彈簧Ⅱ彈入至插桿的凹槽內最終將活動塊固定。然后將鋁管的內孔套在右側的夾持裝置上,然后控制電動輪反轉,電動輪反轉通過拉線牽引滑塊向右移動。當左側的夾持裝置也插入鋁管內孔時。控制電動輪停止反轉,然后拉動左側夾持裝置上的拉環(huán)向左用力,拉動右側夾持裝置上的拉環(huán)向右用力,拉動拉環(huán)后鋼珠脫離插桿的凹槽內。此時彈簧Ⅰ將會將活動塊彈開,并使活動塊與鋁管內壁緊密接觸,彈簧Ⅰ具有較強的彈性,所以能夠將鋁管夾持牢固。然后控制氣缸伸長,磨塊與鋁管接觸后停止氣缸伸長, 然后控制電機Ⅰ轉動對鋁管表面進行打磨,在打磨的同時控制電機Ⅱ緩慢旋轉,電機Ⅱ旋轉帶動鋁管轉動,然后控制伺服電機轉動,伺服電機轉動帶動絲桿轉動,絲桿轉動帶動螺母在導向桿上移動,這樣就能對鋁管表面的各個部位進行打磨了,達到了打磨效率高、均勻的效果。
因為還包括有橡膠塊,橡膠塊設置在固定塊的底部和活動塊頂部,橡膠塊具有較強的摩擦力,能夠使夾持裝置在夾持鋁管時更加更牢固。
(3)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達到了鋁管夾持牢靠、打磨效果好、均勻,并且打磨效率高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夾持裝置的第一種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夾持裝置的第二種主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標記為:1-底座,2-滑軌Ⅰ,3-滑塊,4-電動輪,5-從動輪,6-拉線,7-支架,8-伺服電機,9-橫梁,10-左軸承座,11-絲桿,12-導向桿,13-螺母,14-氣缸,15-電機Ⅰ,16-磨塊,17-電機Ⅱ,18-右軸承座,19-轉軸,20-夾持裝置,200-彈簧Ⅰ,201-固定塊,202-滑軌Ⅱ,203-活動塊,204-插桿,205-插槽,206-鋼珠,207-彈簧Ⅱ,208-拉繩,209-拉環(huán),21-橡膠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
一種鋁材加工用鋁管磨管裝置,如圖1-3所示,包括有底座1、滑軌Ⅰ2、滑塊3、電動輪4、從動輪5、拉線6、支架7、伺服電機8、橫梁9、左軸承座 10、絲桿11、導向桿12、螺母13、氣缸14、電機Ⅰ15、磨塊16、電機Ⅱ17、右軸承座18、轉軸19和夾持裝置20,底座1上方設有滑軌Ⅰ2,滑軌Ⅰ2上設有滑塊3,滑軌Ⅰ2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電動輪4和從動輪5,電動輪4和從動輪5上繞有拉線6,拉線6的兩端分別連接在滑塊3的左右兩側,底座1右側豎直設置有支架7,支架7頂部右側連接有伺服電機8,支架7頂部左側連接有橫梁9,橫梁9的左下部水平安裝有左軸承座10,左軸承座10下方的橫梁9與支架7之間連接有導向桿12,伺服電機8與左軸承座10之間連接有絲桿11,導向桿12和絲桿11上安裝有螺母13,螺母13底部安裝有氣缸14,氣缸14的伸縮桿上安裝有電機Ⅰ15,電機Ⅰ15上連接有磨塊16,滑塊3的上方水平安裝有電機Ⅱ17,電機Ⅱ17的右端連接有夾持裝置20,支架7下部的左側水平安裝有右軸承座18,右軸承座18上安裝有轉軸19,轉軸19的左端也連接有夾持裝置20,兩個夾持裝置20在同一水平面上左右對稱設置,夾持裝置20包括有彈簧Ⅰ200、固定塊201、滑軌Ⅱ202、活動塊203、插桿204、插槽205、鋼珠206、彈簧Ⅱ207、拉繩208和拉環(huán)209,固定塊201的一側固定連接有滑軌Ⅱ202,固定塊201的頂部連接有彈簧Ⅰ200,彈簧Ⅰ200的上方連接有活動塊203,活動塊203與滑軌Ⅱ202滑動式連接,活動塊203底部的中間連接有插桿204,固定塊201上的中部設有插槽205,插桿204與插槽205上下位置對應,插桿204上設有凹槽,插槽205外的一側設有彈簧Ⅱ207,彈簧Ⅱ207上連接有鋼珠206,鋼珠206的一半伸入凹槽內,鋼珠206上連接有拉繩208,拉繩208的一端穿過固定塊201和滑軌Ⅱ202,并且拉繩208上連接有拉環(huán)209。
還包括有橡膠塊21,橡膠塊21設置在固定塊201的底部和活動塊203頂部。
固定塊201和活動塊203的形狀呈半圓形。
工作原理:需要對鋁管進行打磨時,用手用力將活動板按下擠壓彈簧Ⅰ200, 活動板在滑軌Ⅱ202上向下滑行,使插桿204插入插槽205內,并會將鋼珠206往一側擠壓,當鋼珠206對準插桿204上的凹槽時,鋼珠206會被彈簧Ⅱ207彈入至插桿204的凹槽內最終將活動塊203固定。然后將鋁管的內孔套在右側的夾持裝置20上,然后控制電動輪4反轉,電動輪4反轉通過拉線6牽引滑塊3向右移動。當左側的夾持裝置20也插入鋁管內孔時。控制電動輪4停止反轉,然后拉動左側夾持裝置20上的拉環(huán)209向左用力,拉動右側夾持裝置20上的拉環(huán)209向右用力,拉動拉環(huán)209后鋼珠206脫離插桿204的凹槽內。此時彈簧Ⅰ200將會將活動塊203彈開,并使活動塊203與鋁管內壁緊密接觸,彈簧Ⅰ200具有較強的彈性,所以能夠將鋁管夾持牢固。然后控制氣缸14伸長,磨塊16與鋁管接觸后停止氣缸14伸長,然后控制電機Ⅰ15轉動對鋁管表面進行打磨,在打磨的同時控制電機Ⅱ17緩慢旋轉,電機Ⅱ17旋轉帶動鋁管轉動,然后控制伺服電機8轉動,伺服電機8轉動帶動絲桿11轉動,絲桿11轉動帶動螺母13在導向桿12上移動,這樣就能對鋁管表面的各個部位進行打磨了,達到了打磨效率高、均勻的效果。
因為還包括有橡膠塊21,橡膠塊21設置在固定塊201的底部和活動塊203頂部,橡膠塊21具有較強的摩擦力,能夠使夾持裝置20在夾持鋁管時更加更牢固。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改進及替代,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