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熱交換裝置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關于一種全焊式寬通道無觸點煤氣預熱器。
背景技術:
提高風溫是降低高爐焦比最經濟有效的措施,高爐風溫不高的原因主要是熱風爐缺乏高發熱值的煤氣,理論燃燒溫度不高,要想提高風溫,就需要對熱風爐燒爐用的高爐煤氣預熱,提高理論燃燒溫度,進而提高風溫。目前鋼廠普遍采用列管式換熱器和熱管式(熱媒)換熱器利用熱風爐煙氣余熱來預熱煤氣。
CN201822400U公開了一種全焊式雙流程波紋板煤氣預熱器,包括煤氣進、出口喇叭,煙氣進、出口喇叭,連箱、第一主換熱單元、第二主換熱單元;所述兩個主換熱單元并列設置,煙氣沿水平方向從兩個主換熱單元一側流入,再從另一側流出,煤氣則從一個主換熱單元的上部流入,經過連箱進入另一個主換熱單元,然后從其上部流出。整個傳熱過程煙氣與煤氣在換熱單元內交錯流換熱,煙氣單程水平流動,煤氣雙程上進、上出。如圖1所示,該種煤氣預熱器的主換熱單元1的內部為傳熱板片構成的板管2,所述煤氣通道的傳熱板管2之間的間距L通常在8-28mm之間,煤氣通道較窄,這樣會減少通道流通面積,易造成積灰堵塞,加大對傳熱板片2的磨損;同時,煤氣通道內板管之間所設的支撐泡3和擾流泡4,會影響通道的通暢性,由此有必要加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改進現有全焊式雙流程波紋板煤氣預熱器所存在的上述缺點和不足,從而提供一種全焊式寬通道無觸點煤氣預熱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全焊式寬通道無觸點煤氣預熱器包括兩組并列設置的主換熱單元,主換熱單元的內部為傳熱板片構成的板管,兩主換熱單元的一側為煙氣進口,另一側為煙氣出口,一個主換熱單位的上方為煤氣進口,另一個主換熱單元的上方為煤氣出口,兩主換熱單元的下端通過連箱連通,其中,所述主換熱單元內部的煤氣通道的傳熱板管之間的間距為30-100mm。
進一步的,所述傳熱板片的支撐泡通過點焊加固。
進一步的,所述煤氣通道內無觸點,且取消了支撐泡和擾流泡。
本實用新型的全焊式寬通道無觸點煤氣預熱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增加了煤氣通道的寬度,并且去除了煤氣通道內原有的擾流泡和板管之間的支撐泡,使得煤氣通道更為通暢,不易積灰和堵塞,降低阻力,減少摩擦并減少磨損。
2、通過在傳熱板管上進行點焊,提高自身的強度,在保持設備高效率運行的同時,提高了設備使用壽命。
3、結構簡單、流道清晰,充分考慮煤氣的特點,無煤氣死區。
4、結構緊湊,單位體積的傳熱面積大,金屬耗用量少,總傳熱系數高。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全焊式雙流程波紋板煤氣預熱器的主換熱單元內部的板片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全焊式寬通道無觸點煤氣預熱器的總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全焊式寬通道無觸點煤氣預熱器的主換熱單元內部的板片束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以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全焊式寬通道無觸點煤氣預熱器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應理解,以下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如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全焊式寬通道無觸點煤氣預熱器,包括兩組并列設置的主換熱單元10、20,主換熱單元10、20的內部為傳熱板構成的板管30,第一主換熱單元10的一側為煙氣進口11,第二主換熱單元20的另一側為煙氣出口21,第二主換熱單位20的上方為煤氣進口22,第一主換熱單元10的上方為煤氣出口12,兩主換熱單元10、20的下端通過連箱40連通,其中,所述主換熱單元10、20內部的煤氣通道的傳熱板管30之間的間距L為30-100mm,進一步的,所述傳熱板管30的支撐泡31通過點焊加固。
由圖2和圖3可見,傳熱板管30上去除了原來預熱器的煤氣通道內所設計的擾流泡板和板管之間的支撐泡,使得煤氣通道更為通暢。
采用本實用新型的全焊式寬通道無觸點煤氣預熱器,工作時,煙氣從第一主換熱單元一側的煙氣進口流入,流經傳熱板片的管程后從第二主換熱單元另一側的煙氣出口流出;煤氣則從第二換熱單元上方的煤氣進口流入,流經傳熱板片的殼程后在連箱折返,然后從第一換熱單元上方的煤氣出口流出,完成換熱。由于增加了煤氣通道的寬度,并且去除了煤氣通道內原有的擾流泡和板管之間的支撐泡,使得煤氣通道更為通暢,不易積灰和堵塞,降低了阻力,減少摩擦并減少磨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