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高爐爐前水沖渣裝置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高爐爐前水渣沖制箱裝置孔板。
背景技術:
在高爐現使用的設備中,高爐爐前水渣沖制箱裝置用孔板結構通過上中下出水口出水進行液態爐渣處理,因回水系統場地小、水渣沉淀不充分、水溫過高等不利因素,造成沖渣水中含有棉渣及雜物,極易堵塞出水口,水渣常冒渣,需要班班清理孔板或拆除孔板清理并安裝,沖渣效果差,且增加勞動強度,降低高爐水渣率,減少水渣回收,增加高爐放干渣率,使成本上升。與此同時,改放干渣后,因干渣坑容積小,需要向干渣坑打水冷卻,利于及時清理干渣,確保干渣坑備用保產,易出現干渣坑帶鐵打炮事故,造成高爐設備損壞,甚至出現人身傷害事故,嚴重影響了生產安全。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點,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高爐爐前水渣沖制箱裝置孔板,它能夠提高高爐水沖渣效果,同時有效粒化液態爐渣,具有結構簡單、降低工人勞動強度、降低生產成本的特點。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高爐爐前水渣沖制箱裝置孔板,包括孔板本體,孔板本體上設置有三處出水口 ,孔板本體上還設置用于清理堵渣的移動擋板,移動擋板設置為能夠活動移動的結構,通過在孔板本體上設置的出水口,在高爐爐前水渣沖制箱裝置用孔板結構使用中,可以使得水流量合理分布,從而滿足不同部分的需要。
所述的孔板本體為半圓形結構并安裝在高爐上。
所述孔板本體通過上緊固螺母、中緊固螺母及下緊固螺母固定安裝在沖制箱上。
所述移動擋板兩端垂直設有插銷卡槽,這樣,當水流量不大時,可以保證中心水量沖稀高爐爐渣,避免出現沖制箱底部結渣,當大塊渣堵時,需要清理孔板就直接打開插銷卡槽達到不拆除孔板清理并安裝的目的。
所述出水口具有上出水口和下出水口,其中上出水口為長方形結構,下出水口為半圓形結構,上出水口設置為出水面積最大,下出水口設置為弧形形出水面積最大。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孔板本體上設置上出水口和下出水口,同時在下出水口上安裝能夠活動的移動擋板,這樣,當孔板結構在使用中,當大塊渣堵住孔板時不用拆除孔板清理和安裝卻能快速清除堵渣。與此同時,本實用新型的孔板結構與現有技術相比,上出水口出水集中,沖制效果好,下出水口能夠有效粒化液態爐渣,配置緊湊、合理,大幅度減少沖制板清洗、更換頻次,操作方便,運行可靠,降低操作工勞動強度;采用本實用新型后,可提高高爐水渣率,減少水渣分流和干渣次數,減少放干渣打炮事故。預測該裝置使用后,可提高高爐水渣率5%,按照年產200萬噸生鐵、渣鐵比340kg/T.Fe計算,年提高水渣量34000噸,同時降低放干渣打炮的損失、降低勞動強度,減少干渣保產的機械、人工費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1-孔板本體,2-出水口,3-移動擋板,4-上出水口,5-下出水口,6-上緊固螺母,7-中緊固螺母,8-下緊固螺母,9-插銷卡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參見圖1,一種高爐爐前水渣沖制箱裝置孔板,包括孔板本體1,孔板本體1上設置有三處出水口2 ,孔板本體1上還設置用于清理堵渣的移動擋板3,移動擋板3設置為能夠活動移動的結構,通過在孔板本體1上設置的出水口2,在高爐爐前水渣沖制箱裝置用孔板結構使用中,可以使得水流量合理分布,從而滿足不同部分的需要。
所述的孔板本體1為半圓形結構并安裝在高爐上。
所述孔板本體1通過上緊固螺母6、中緊固螺母7及下緊固螺母8固定安裝在沖制箱上。
所述移動擋板3兩端垂直設有插銷卡槽9,這樣,當水流量不大時,可以保證中心水量沖稀高爐爐渣,避免出現沖制箱底部結渣,當大塊渣堵時,需要清理孔板就直接打開插銷卡槽9達到不拆除孔板清理并安裝的目的。
所述出水口2具有上出水口4和下出水口2,其中上出水口4為長方形結構,下出水口5為半圓形結構,上出水口4設置為出水面積最大,下出水口5設置為弧形形出水面積最大。
通過實現上出水口4和下出水口5下孔板出水面積的合理,能夠根據實際需要,改變原有的分散布局為合理集中出水,發揮集中優勢,及時沖走已經粒化的爐渣和部分液態渣,同時保持上箱體沖斷液態渣流充分冷卻快速粒化的優勢。通過設置上出水口4和下出水口5,保持上室孔水流集中的優點,增加水力沖擊,在液態渣落下速度較低時,直接沖擊液態渣,增強粒化能力,實現快速降溫、水蒸汽在敞開部位快速蒸發防止回流的效果。并且通過設置移動擋板3能夠快速清理堵渣問題,使用安全便捷。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的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具體的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他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