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光鍍薄膜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利用紫外線在塑料載體表面形成抗菌膜的裝置。
背景技術:
塑料產品是在社會生活中得到了廣泛運用,特別是作為餐飲用品時,與食品和飲料的密切接觸,容易在塑料的表面滋生細菌,危害人體健康;為了提升塑料產品的抗菌能力,人們研發了抗菌塑料,抗菌塑料一般采用在塑料基材中添加抗菌母粒、納米銀、電氣石粉或者二氧化鈦等抗菌材料,但這種抗菌塑料成本高,通用性差。為了獲得性能穩定,抗菌能力強,成本低廉的抗菌塑料。
公開號為CN104073799A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了一種在塑料載體表面形成抗菌光鍍銅膜的方法,是通過以下的步驟實現的:(1)將被鍍塑料物件放入電導率為100~500μs/cm的水中,并浸沒在水下;(2)在水中放入銅體,并浸沒在水下;(3)用紫外光源同時照射所述塑料物件和銅體10~24h,連續攪拌水體,其中塑料物件的被鍍部分必須完全接受紫外光源照射;(4)取出被鍍塑料物件,清洗,在塑料物件上得抗菌光鍍銅膜。
但是,現有技術中,由于在鍍膜過程中需要連續攪拌水體,而銅體是通過銅片或者銅絲等方式直接添加到水中,這樣在攪拌時,銅體也會隨著水的旋轉而發生移動,甚至會聚集在攪拌的中心位置,造成接受紫外光照射的效果不好,而且銅體移動可能與塑料物件接觸,從而破壞了光鍍銅膜的完整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利用紫外線在塑料載體表面形成抗菌膜的裝置,能夠使得銅體穩定接受紫外光的照射,保證塑料物件上光鍍銅膜的完整性。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利用紫外線在塑料載體表面形成抗菌膜的裝置,包括反應容器、旋轉電機、銅體、石英管以及紫外線燈,旋轉電機設置在反應容器的上表面,旋轉電機的輸出端上設置有連接桿,連接桿延伸到反應容器內,塑料物件安裝在連接桿的末端安裝工位上;石英管設置在反應容器內,靠近連接桿,與塑料物件不接觸,紫外線燈設置在石英管內,銅體位于反應容器內部,設置在與連接桿相反的石英管的另一側。使用時,反應容器內裝滿水,銅體被水完全浸沒,紫外線燈同時照射銅體和塑料物件,旋轉電機驅動塑料物件轉動,帶動反應容器內的水同時轉動。
進一步的,石英管的頂端穿出反應容器的上表面;紫外線燈與一導線連接,導線從石英管的頂端穿出。
進一步的,石英管安裝在連接桿與銅體之間,紫外線燈同時照射銅體和連接桿末端的安裝工位。
進一步的,多個石英管沿圓周方向均勻設置在連接桿周圍,對應每一個石英管,與連接桿相反的石英管的另一側設置有銅體。
進一步的,反應容器的上表面設置有限位槽,石英管設置在限位槽內,通過移動夾緊機構調節石英管與連接桿末端的安裝工位之間的距離。
進一步的,移動夾緊機構包括設置在限位槽兩側的導軌,一組夾持塊分別設置在導軌上的滑塊上,一組夾持塊相對設置,夾持塊與滑塊上設置有螺釘。使用時,擰動螺釘,將夾緊塊推向石英管,相對設置的夾持塊擠壓石英管,從而夾緊石英管,夾持塊將擠壓力傳遞到滑塊上,阻止滑塊在導軌上移動。
進一步的,反應容器的底部設置有插槽,銅體插接在插槽內,靠近石英管設置。插槽可以設置多組,銅體可以插接在不同位置的插槽上,從而能夠調節距離石英管的距離。
進一步的,銅體是半圓形的薄銅片或者銅條,多個半圓形薄銅片或者銅條插接在插槽內。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在反應容器內銅體和石英管均固定安裝,旋轉電機驅動塑料物件轉動,帶動反應容器內的水同時轉動,從而實現了攪拌的效果。使得銅體和塑料物件在鍍膜過程中不會發生接觸,有效地保護了光鍍銅膜的完整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使用狀態的的剖面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俯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俯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使用狀態的剖面圖;
圖6是沿圖5中A-A線的剖視圖。
圖中,1-反應容器,2-旋轉電機,3-塑料物件,4-連接桿,5-銅體,6-石英管,7-紫外線燈,8-導線,9-限位槽,10-導軌,11-滑塊,12-螺釘,13-夾持塊,14-插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對于這些實施方式的說明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實用新型各個實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沖突就可以相互組合。
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本實施新型的一種利用紫外線在塑料載體表面形成抗菌膜的裝置,包括反應容器1、旋轉電機2、銅體5、石英管6以及紫外線燈7,旋轉電機2設置在反應容器1的上表面,旋轉電機2的輸出端上設置有連接桿4,連接桿4延伸到反應容器1內,塑料物件3安裝在連接桿4的末端安裝工位上;石英管6設置在反應容器1內,靠近連接桿4,與塑料物件3不接觸,紫外線燈7設置在石英管6內;銅體5位于反應容器1內部,設置在與連接桿4相反的石英管6的另一側。使用時,反應容器1內裝滿水,銅體5被水完全浸沒,紫外線燈7同時照射銅體5和塑料物件3,旋轉電機2驅動塑料物件3轉動,帶動反應容器1內的水同時轉動。
其中,旋轉電機2安裝在反應容器1的中心位置,石英管6分布在旋轉電機2的四周。
其中,石英管6的頂端穿出反應容器1的上表面;紫外線燈7與一導線8連接,導線8從石英管6的頂端穿出。
其中,石英管6安裝在連接桿4與銅體5之間,紫外線燈7同時照射銅體5和連接桿4末端的安裝工位。
其中,多個石英管6沿圓周方向均勻設置在連接桿4周圍,對應每一個石英管6,與連接桿4相反的石英管6的另一側設置有銅體5。
如圖2所示,2個石英管6沿旋轉電機2中心軸對稱設置在兩側,對應每一個石英管6,與連接桿4相反的石英管6的另一側設置有銅體5。
實施例二:
如圖3為本實施例的俯視圖,在實施例一的技術方案上,具有以下技術改進:4個石英管6沿著旋轉電機2的橫向和縱向分布對稱設置,對應每一個石英管6,與連接桿4相反的石英管6的另一側設置有銅體5。
實施例三:
如圖4、5所示,在實施例三的技術方案上基礎上,反應容器1的上表面設置有限位槽9,石英管6設置在限位槽9內,通過移動夾緊機構調節石英管6與塑料物件3之間的距離。光鍍銅膜的效果與紫外光源到銅體和塑料物件之間的距離相關,一般要求紫外光源到塑料物件之間的水體厚度小于15mm。通過設置距離調節機構,能夠根據需要調節石英管和塑料物件之間的距離。
其中,移動夾緊機構包括設置在限位槽9兩側的導軌10,一組夾持塊13分別設置在導軌10上的滑塊11上,一組夾持塊13相對設置,夾持塊13與滑塊11上設置有螺釘12。使用時,擰動螺釘12,將夾緊塊13推向石英管6,相對設置的夾持塊13擠壓石英管6,從而夾緊石英管6,夾持塊13將擠壓力傳遞到滑塊11上,阻止滑塊11在導軌10上移動。
如圖6所示,反應容器1的底部設置有插槽14,銅體5插接在插槽14內,靠近石英管6設置。插槽14可以設置多組,銅體5可以插接在不同位置的插槽14上,從而能夠調節銅體5距離石英管6的距離。
其中,銅體5是半圓形的薄銅片或者銅條,多個薄銅片或者銅條插接在插槽14內。
以上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對這些實施方式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仍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