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零件拋光技術領域,特別是較小的且需要多次打磨拋光的零件,具體為一種鎖體零件拋光拉絲裝置。
背景技術:
生產中傳統小鎖體的拋光拉絲為手工先打磨,然后再用拋光拉絲輪拋光,以達到較好的紋路和光潔度,由于拋光掉的尺寸特別小,因此拋光前的打磨尤為重要。由于是手工打磨拋光,所以每次打磨都需要注意零件打磨面是否傾斜是否完整,手工也無法準確判斷每一個零件打磨的尺寸,只能憑借操作者的經驗,來反復修正打磨程度和拋光程度,來保證拋光后的尺寸及光潔度;高速運轉的砂帶和拋光拉絲輪對操作者來說也是比較危險的。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鎖體零件拋光拉絲裝置,其能夠降低勞動強度,保證拋光拉絲質量和效率,安全性高。
其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鎖體零件拋光拉絲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裝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安裝有操作平臺,所述操作平臺上設置有浮動墊板和夾持裝置,所述夾持裝置包括布置于所述浮動墊板兩側的側導向板,兩個所述側導向板通過中間連接板連接,所述中間連接板上設置有工件卡槽和上端壓板。
其進一步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平臺下端安裝有壓板,所述壓板上安裝有尺寸調整螺釘,所述尺寸調整螺釘螺紋連接所述操作平臺底部,所述壓板上安裝有導向柱,所述導向柱貫穿所述操作平臺并與所述浮動墊板底部接觸,所述尺寸調整螺釘上套裝有彈簧,所述彈簧位于所述操作平臺與所述壓板之間;
所述底座上安裝有主支撐豎板,所述支架兩端通過螺釘安裝于所述主支撐豎板;
所述主支撐豎板兩端均設置有兩個螺釘,所述支架上開有至少三個與所述螺釘配合的螺釘孔;
所述操作平臺下端設置有支撐筋板;
兩個所述側導向板的內側間距與所述浮動墊板的寬度對應;
所述上端壓板通過鎖緊螺釘安裝于所述中間連接板,所述中間連接板上還安裝有手柄。
采用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后,在浮動墊板上放置砂帶或拋光帶,零件被放置于工件卡槽內通過上端壓板壓緊固定,然后沿砂帶或拋光帶方向滑動,一次滑動即可完成操作,當更換砂帶或者拋光帶后,只需要調整浮動墊板的高度即可再次進行操作,降低了勞動強度,保證了拋光拉絲質量和效率;浮動墊板通過尺寸調節螺釘可以實現上下高度的微調,操作方便,而兩個螺釘與至少三個螺釘孔的設置可以進一步實現整體支架高度的調整,兩個側導向板的內側間距與浮動墊板的寬度對應,進一步保證拋光拉絲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加工狀態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主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見圖1,圖2,圖3所示,一種鎖體零件拋光拉絲裝置,其包括底座1,底座1上安裝有支架2,支架2上安裝有操作平臺3,操作平臺3上設置有浮動墊板4和夾持裝置5,夾持裝置5包括布置于浮動墊板4兩側的側導向板6,兩個側導向板6的內側間距與浮動墊板4的寬度對應,兩個側導向板6通過中間連接板7連接,中間連接板7上設置有工件卡槽和上端壓板8,圖1中零件9被壓緊于上端壓板8,19為砂帶或拋光帶。上端壓板8通過鎖緊螺釘10安裝于中間連接板7,中間連接板7上還安裝有手柄11,方便于操作。
操作平臺3下端安裝有壓板12,壓板12上安裝有尺寸調整螺釘13,尺寸調整螺釘13螺紋連接操作平臺3底部,壓板12上安裝有導向柱14,導向柱14貫穿操作平臺3并與浮動墊板4底部接觸,尺寸調整螺釘13上套裝有彈簧15,彈簧15位于操作平臺3與壓板12之間,旋動尺寸調節螺釘13后由壓板12頂起導向柱14后再推動浮動墊板4上浮,實現了浮動墊板4的高度調整。
底座1上安裝有主支撐豎板15,支架2兩端均通過兩個螺釘16安裝于主支撐豎板15,支架2上開有三個與螺釘16配合的螺釘孔17,可以實現兩種高度的調整。操作平臺3下端還設置有支撐筋板18,加強支撐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