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鑄造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雙包合澆用澆口盆,用于澆注系統(tǒng)的設計中。
背景技術:
鑄造澆注系統(tǒng)中,澆口盆與直澆道頂端連接,用以承接并導入金屬液,且澆口盆可以使金屬液達到適宜的流速后再流入直澆道。對于鑄鐵件,澆口盆內要保證有一定的液體量和液面高度,以防止?jié)沧⑦^程中金屬液斷流,從而可減少浮渣、熔渣等雜質進入型腔,也可阻止漩渦的產生,利于金屬液平穩(wěn)進流。而對于大型鑄件,為了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澆注,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同時用兩個以上的澆注系統(tǒng),每個澆注系統(tǒng)的直澆道口處設置一個澆口盆,同時進行澆注。但此方法并不適用于所有產品,且多個澆注系統(tǒng)、多個澆口盆的設計增加了澆注系統(tǒng)設計安裝的難度和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本發(fā)明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大型澆注系統(tǒng)的澆口盆結構的不足, 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當渣效果好,充型平穩(wěn)的雙包合澆用澆口盆。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雙包合澆用澆口盆,包括長度尺寸大于寬度尺寸并且上口敞開的澆口盆, 所述澆口盆沿長度方向的兩側分別對稱設有進口腔,所述澆口盆的中部設有出口腔,所述出口腔的底壁設有直澆道連接口,兩側的進口腔與出口腔的之間分別經過濾腔隔開, 所述進口腔與相鄰的過濾腔之間通過分割壁一隔開,所述出口腔與兩側的過濾腔之間分別通過分割壁二隔開,所述分割壁一的底部設有連通進口腔和過濾腔的若干過濾孔一,所述分割壁二的底部設有連通過濾腔和出口腔的若干過濾孔二。
本發(fā)明的雙包合澆用澆口盆,使用時,澆包內的金屬液分別從兩側進口腔的敞開口加入,兩進口腔內的金屬液分別經各自的過濾孔一進入過濾腔,由于過濾孔的流量限制,進口腔內的金屬液始終保持一定的高度,金屬液內的浮渣、熔渣等渣質浮在液面上面,液流從底部的過濾孔進入過濾腔,將金屬液中的渣質擋在進口腔內;兩過濾腔內的金屬液分別經過濾孔二流入出口腔,此過程中,過濾腔內殘留的少量渣質同樣浮在液面上被分割壁二擋在過濾腔內,通過此兩次過濾和阻擋作用,保證了流入直澆道內的金屬液的潔凈度;澆口盆分割成進口腔、過濾腔和出口腔,并且沿液流方向的各腔之間通過過濾孔連通,有利于保證澆注過程中各腔金屬保持充盈狀態(tài),實現(xiàn)金屬液充型時平穩(wěn)不斷流,無卷氣現(xiàn)象,以克服澆注缺陷;另外,本發(fā)明的雙包合澆用澆口盆,一個澆口盆,設置兩個進口腔,提高金屬液的注入速度,實現(xiàn)大型鑄件澆注中雙澆口盆的功能,簡化澆口盆的設計安裝,降低裝置成本。
為便于澆注系統(tǒng)內金屬液的二次孕育,所述過濾腔的上口設有蓋板,所述蓋板上設有孕育劑添加口。本結構中,將過濾腔上口設置帶孕育口的蓋板,可以在孕育過程中將產生的氣體蓋在過濾腔內,減少氣體向外揮發(fā)。
為防止過濾孔堵塞時,金屬液不通順利流過,所述分割壁一和分割壁二的高度為圍成過濾腔的澆口盆側壁高度的五分之四至六分之五。本結構中,將分割壁一和分割壁二設置成略低于澆口盆側壁,當相應的過濾孔堵塞時,金屬液可以漫過相應的分割壁從上側流入下一腔內,以防止?jié)沧⒁簲嗔鳌?/p>
為保持過濾腔內金屬液合適的液面高度,所述過濾孔一的截面積之和等于過濾孔二的截面積之和。
為保證澆注系統(tǒng)內的金屬液充型時不斷流,所述過濾孔一的截面積之和是直澆道截面積的4—5倍。
為進一步保證液流平穩(wěn),所述過濾孔一和過濾孔二的位置相互錯開設置。
為進一步保證液流平穩(wěn),所述過濾孔一等間距設置在分割壁一底側的中間部位,所述過濾孔二對稱設置在分割壁二底側的兩側。
為均勻各腔內的金屬液量,所述進口腔的容積與出口腔的容積相等,所述單個過濾腔的容積是進口腔容積的一半。
為提高澆口盆的質量,所述澆口盆的各側壁內層為耐高溫型砂質內層,所述耐高溫砂質內層外包裹一層耐磨鐵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雙包合澆用澆口盆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向剖視圖。
圖3為圖1的B—B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為本發(fā)明的雙包合澆用澆口盆,包括長度尺寸大于寬度尺寸并且上口敞開的澆口盆1, 澆口盆1沿長度方向的兩側分別對稱設有進口腔2, 澆口盆1的中部設有出口腔6, 出口腔6的底壁設有直澆道連接口7,兩側的進口腔2與中間的出口腔6之間分別經過濾腔3隔開,進口腔2與相鄰的過濾腔3之間通過分割壁一8隔開,出口腔6與兩側的過濾腔3之間分別通過分割壁二9隔開, 分割壁一8的底部設有連通進口腔2和過濾腔3的若干過濾孔一10, 分割壁二9的底部設有連通過濾腔3和出口腔6的若干過濾孔二11。
為便于澆注系統(tǒng)內金屬液的二次孕育,過濾腔3的上口設有蓋板4,蓋板4上設有孕育劑添加口5。本結構中,將過濾腔3上口設置帶孕育口的蓋板,可以在孕育過程中將產生的氣體蓋在過濾腔內,減少氣體向外揮發(fā),對環(huán)境的影響。
為防止過濾孔堵塞時,金屬液不通順利流過,分割壁一8和分割壁二9的高度為圍成過濾腔的澆口盆側壁高度的五分之四至六分之五。本結構中,將分割壁一8和分割壁二9設置成略低于澆口盆側壁,當相應的過濾孔堵塞時,金屬液可以漫過相應的分割壁從上側流入下一腔內,以防止?jié)沧⒁簲嗔鳌?/p>
為保持過濾腔3內金屬液合適的液面高度,過濾孔一10的截面積之和等于過濾孔二11的截面積之和。
為保證澆注系統(tǒng)內的金屬液充型時不斷流,過濾孔一10的截面積之和是直澆道截面積的4—5倍。
為進一步保證液流平穩(wěn),過濾孔一10和過濾孔二11的位置相互錯開設置。
為進一步保證液流平穩(wěn),過濾孔一10等間距設置在分割壁一8底側的中間部位,過濾孔二11對稱設置在分割壁二9底側的兩側。
為均勻各腔內的金屬液量,進口腔2的容積與出口腔6的容積相等,單個過濾腔3的容積是進口腔2容積的一半。
為提高澆口盆的質量,澆口盆1的各側壁內層為耐高溫型砂質內層,耐高溫砂質內層外包裹一層耐磨鐵皮。
本發(fā)明的雙包合澆用澆口盆,使用時,澆包內的金屬液分別從兩側進口腔2的敞開口加入,兩進口腔2內的金屬液分別經各自的過濾孔一10進入過濾腔3,由于過濾孔的流量限制,進口腔2內的金屬液始終保持一定的高度,金屬液內的浮渣、熔渣等渣質浮在液面上面,液流從底部的過濾孔進入過濾腔,將金屬液中的渣質擋在進口腔2內;兩過濾腔3內的金屬液分別經過濾孔二11流入出口腔6,此過程中,過濾腔3內殘留的少量渣質同樣浮在液面上被分割壁二9擋在過濾腔2內,通過此兩次過濾和阻擋作用,保證了流入直澆道內的金屬液的潔凈度;澆口盆1分割成進口腔2、過濾腔3和出口腔,并且沿液流方向的各腔之間通過過濾孔連通,有利于保證澆注過程中各腔金屬保持充盈狀態(tài),實現(xiàn)金屬液充型時平穩(wěn)不斷流,無卷氣現(xiàn)象,以克服澆注缺陷;另外,本發(fā)明的雙包合澆用澆口盆,一個澆口盆,設置兩個進口腔,提高金屬液的注入速度,實現(xiàn)大型鑄件澆注中雙澆口盆的功能,簡化澆口盆的設計安裝,降低裝置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