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研磨設備安全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新型研磨盤安全掛鉤系統。
背景技術:
研磨設備上的安全掛鉤裝置是上研磨盤升到最頂端時將上研磨盤掛住,之后操作員在研磨磨盤下取放工件,該系統就是防止操作員在下面操作時上面上研磨盤掉下來將操作員手壓傷而發明的安全系統。之前的掛鉤裝置是在設備橫梁上用一個很小的氣缸來控制掛鉤打開或者關閉,在使用過程中氣缸所承受的力太大,而經常造成氣缸損壞掛鉤打不開或者關閉不牢。操作者隨時都需要關注掛鉤位置情況,一個不留神就會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所以這次改動,不僅是將氣缸加大,而且還使用了推拉氣缸和掛鉤配合的最佳受力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和結構簡單的新型研磨盤安全掛鉤系統。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新型研磨盤安全掛鉤系統,它包括推動氣缸、掛鉤、研磨盤、升降氣缸和橫梁,所述的升降氣缸安裝在橫梁上,且升降氣缸的活塞桿與研磨盤連接,所述的掛鉤為多個,且鉸接安裝在橫梁的下表面上,所述的推動氣缸的活塞桿與掛鉤鉸接,所述的推動氣缸鉸接安裝在設置在橫梁上的罩體內側壁上。
所述的掛鉤至少為兩個,且均勻分布在同一圓周上。
所述的橫梁的下表面上還設置有檢測研磨盤行程的傳感器,所述的傳感器、升降氣缸和推動氣缸均與一控制器連接。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本實用新型的掛鉤系統采用壓縮空氣為動力源,利用推拉氣缸推拉掛鉤運動,使研磨機上的安全掛鉤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檔次,解決了以往掛不牢或打不開的安全隱患問題,防止了研磨盤掉落,使得研磨盤的放取安全可靠,同時采用控制器控制,使得操作方便。
附圖說明
圖1 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推動氣缸,2-掛鉤,3-研磨盤,4-升降氣缸,5-橫梁,6-罩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圖1所示,一種新型研磨盤安全掛鉤系統,它包括推動氣缸1、掛鉤2、研磨盤3、升降氣缸4和橫梁5,所述的升降氣缸4安裝在橫梁5上,且升降氣缸4的活塞桿與研磨盤3連接,若研磨盤3與升降氣缸4距離較遠時,可在活塞桿與研磨盤3之間設置連接桿,所述的掛鉤2為多個,且鉸接安裝在橫梁5的下表面上,所述的推動氣缸1的活塞桿與掛鉤2鉸接,同理,當推動氣缸1的活塞桿與掛鉤2距離較遠時,可設置連接桿,從而達到掛鉤2擺動弧度的要求,在本實施例中,推動氣缸1的活塞桿伸縮時,需保證掛鉤2的擺動弧長達到300mm以上,從而保證研磨盤3能與掛鉤2準確無誤的脫離和掛牢,所述的推動氣缸1鉸接安裝在設置在橫梁上的罩體6內側壁上。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掛鉤2至少為兩個,且均勻分布在同一圓周上,從而保證每一個掛鉤2受力均勻,避免掛鉤2因過重而照成的磨損,進一步的,掛鉤2所承受的重量為研磨盤3重量的1.5倍,從而確保掛鉤2足夠承載研磨盤3。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橫梁5的下表面上還設置有檢測研磨盤3行程的傳感器,所述的傳感器、升降氣缸4和推動氣缸1均與一控制器連接,所述的傳感器檢測到研磨盤3行程到達指定位置時,控制器控制推動氣缸1工作,使得掛鉤2擺動,并掛住、掛牢研磨盤3。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如下:掛鉤2鉸接在橫梁5上擺動,掛鉤2的擺動靠推動氣缸1控制,推動氣缸1連接在掛鉤2下部約1/3處,使掛鉤2受力更好,保證其開合及時可靠。當研磨盤3研磨完產品靠升降氣缸4提升到上限位置時,兩邊掛鉤2通過各自的推動氣缸1向中間推動并牢牢掛住上研磨盤3,防止研磨盤3意外掉下造成人身傷害或產品損壞;要進行研磨產品時,研磨盤3靠升降氣缸4下降時,兩邊掛鉤2通過各自的推拉氣缸1向兩邊拉開掛鉤2并完全脫離研磨盤3,確保研磨盤3平衡可靠地下降到設定研磨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