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減震器處理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減震器后制程處理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減震器后制程按照工序分類,通常要完成產品兩個端面刷飛邊用于刷出端面的膠料及毛刺,縮外徑、內孔尺寸檢測、外徑尺寸檢測等工序。目前減震器生產企業多采用的每個工序配置一臺設備,每人操作一臺設備。這樣完成這些工序需要多人操作,生產效率低,需要的人工成本高,設備的占地面積大。
但是現有的減震器后制程處理設備,在使用的過程中,縮徑的精度不高,而且表面粗糙度較高,而且不能實現上料下料一體化,并且在加工過程中內外徑測量不精確和翻邊效果不好。
因此,發明一種減震器后制程處理設備顯得非常必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減震器后制程處理設備,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縮徑精度低、表面粗糙度高、不能實現上料下料一體化和翻邊效果不好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減震器后制程處理設備,包括裝置本體、打磨盤支撐柱、打磨盤、旋轉軸、上壓板、旋轉盤、翻邊壓頭、滑動槽、第一次縮徑模具、縮徑固定盤、上料輸送帶、輸送帶支撐柱、縮徑盤、控制器、外徑測試儀、內徑測試儀、第二次縮徑模具、左打磨盤、右打磨盤、電機和打磨砂板,所述裝置本體左端設置有上料輸送帶;所述上料輸送帶左端與輸送帶支撐柱固定連接;所述上料輸送帶右端與縮徑固定盤固定連接;所述縮徑固定盤與第一次縮徑模具鉸接;所述縮徑盤上設置有第一次縮徑模具;所述縮徑固定盤右端與控制器電性連接;所述控制器上端與第二次縮徑模具鉸接;所述第二次縮徑模具內部與內徑測試儀電性連接;所述第二次縮徑模具兩側設置有外徑測試儀;所述控制器上端設置有上壓板;所述上壓板與旋轉盤鉸接;所述旋轉盤底部與翻邊壓頭固定連接;所述上壓板左端設置有滑動槽;所述控制器右端與打磨砂板連接;所述打磨砂板左側設置左打磨盤;所述打磨砂板右側設置右打磨盤;所述右打磨盤與電機電性連接;所述右打磨盤通過旋轉軸與左打磨盤傳動連接。
進一步,所述滑動內設置有滑塊。
進一步,所述縮徑盤上設置有八個第一次縮徑模具。
進一步,所述旋轉盤通過旋轉軸與翻邊壓頭鉸接。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和優點:該減震器后制程處理設備,在裝置本體上設置有上料輸送帶,可以將要縮徑的減震器送到縮徑盤上由第一次縮徑模具進行第一次縮徑,經過第一次縮徑后的減震器被傳送到第二次縮徑模具進行第二次縮徑,在第二次縮徑模具兩側設置有外徑測試儀,可以測試縮徑時減震器的外徑,在第二次縮徑模具內部設置有內徑測試儀,可以測試內徑,通過內外徑測試儀的共同測試,可以保證縮徑的精度,在第二次縮徑模具上方設置有翻邊壓頭,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減震器翻邊,在上壓板左側設置有滑動槽,可以帶動翻邊壓頭進行距離調整,從而調節所要翻邊的大小,并且該設置有左右打磨盤,可以對縮徑后的減震器進行表面粗糙毛邊打磨,使其光滑,在減震器底部同樣設置有打磨砂板,可以同時對圓周和減震器底座進行打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打磨盤結構示意圖。
圖中:1-裝置本體;2-打磨盤支撐柱;3-打磨盤;31-左打磨盤;32-右打磨盤;33-電機;34-打磨砂板;4-旋轉軸;5-上壓板;6-旋轉盤;7-翻邊壓頭;8-滑動槽;9-第一次縮徑模具;10-縮徑固定盤;11-上料輸送帶;12-輸送帶支撐柱;13-縮徑盤;14-控制器;15-外徑測試儀;16-內徑測試儀;17-第二次縮徑模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圖1和圖2所示的一種減震器后制程處理設備,包括裝置本體1、打磨盤支撐柱2、打磨盤3、旋轉軸4、上壓板5、旋轉盤6、翻邊壓頭7、滑動槽8、第一次縮徑模具9、縮徑固定盤10、上料輸送帶11、輸送帶支撐柱12、縮徑盤13、控制器14、外徑測試儀15、內徑測試儀16、第二次縮徑模具17、左打磨盤31、右打磨盤32、電機33和打磨砂板34,所述裝置本體1左端設置有上料輸送帶11;所述上料輸送帶11左端與輸送帶支撐柱12固定連接;所述上料輸送帶11右端與縮徑固定盤10固定連接;所述縮徑固定盤10與第一次縮徑模具9鉸接;所述縮徑盤13上設置有第一次縮徑模具9;所述縮徑固定盤10右端與控制器14電性連接;所述控制器14上端與第二次縮徑模具17鉸接;所述第二次縮徑模具17內部與內徑測試儀16測試儀電性連接;所述第二次縮徑模具17兩側設置有外徑測試儀15;所述控制器14上端設置有上壓板5;所述上壓板5與旋轉盤6鉸接;所述旋轉盤6底部與翻邊壓頭7固定連接;所述上壓板5左端設置有滑動槽8;所述控制器14右端與打磨砂板34連接;所述打磨砂板34左側設置左打磨盤31;所述打磨砂板34右側設置右打磨盤32;所述右打磨盤32與電機33電性連接;所述右打磨盤32通過旋轉軸4與左打磨盤31傳動連接。
進一步,所述滑動槽8內設置有滑塊。
進一步,所述縮徑盤13上設置有八個第一次縮徑模具9。
進一步,所述旋轉盤6通過旋轉軸與翻邊壓頭7鉸接。
工作原理:該減震器后制程處理設備,在裝置本體1上設置有上料輸送帶11,可以將要縮徑的減震器送到縮徑盤13上由第一次縮徑模具9進行第一次縮徑,經過第一次縮徑后的減震器被傳送到第二次縮徑模具17進行第二次縮徑,在第二次縮徑模具17兩側設置有外徑測試儀15,可以測試縮徑時減震器的外徑,在第二次縮徑模具17內部設置有內徑測試儀16,可以測試內徑,通過內外徑測試儀15的共同測試,可以保證縮徑的精度,在第二次縮徑模具17上方設置有翻邊壓頭7,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減震器翻邊,在上壓板5左側設置有滑動槽8,可以帶動翻邊壓頭7進行距離調整,從而調節所要翻邊的大小,并且該設置有左右打磨盤,可以對縮徑后的減震器進行表面粗糙毛邊打磨,使其光滑,在減震器底部同樣設置有打磨砂板34,可以同時對圓周和減震器底座進行打磨。
利用本實用新型所述技術方案,或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啟發下,設計出類似的技術方案,而達到上述技術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