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材料熱處理領域,屬于材料熱處理設備,具體為一種材料熱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熱處理是指材料在固態下,通過加熱、保溫和冷卻的手段,以獲得預期組織和性能的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
二十世紀以來,金屬物理的發展和其他新技術的移植應用,使金屬熱處理工藝得到更大發展。一個顯著的進展是1901~1925年,在工業生產中應用轉筒爐進行氣體滲碳;30年代出現露點電位差計,使爐內氣氛的碳勢達到可控,以后又研究出用二氧化碳紅外儀、氧探頭等進一步控制爐內氣氛碳勢的方法;60年代,熱處理技術運用了等離子場的作用,發展了離子滲氮、滲碳工藝 ;激光、電子束技術的應用,又使金屬獲得了新的表面熱處理和化學熱處理方法。
國家知識產權局于2012年10月17日,公開了一件公開號為CN202492544U,名稱為“一種熱處理設備”的實用新型專利,該專利公開了種熱處理設備,它涉及材料力學技術領域,它包含熱處理設備本體(1),所述的熱處理設備本體(1)內部設置有加熱系統(2)、冷卻系統(3)和淬火槽(4);熱處理設備本體(1)的前室頂部設置有防爆裝置(5)。
現有技術中的熱處理工藝污染非常大,環保的激光電子束技術又非常耗能。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材料熱處理系統。
一種材料熱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預處理區、加熱區、淬火區、回火區、保溫區、過渡區和裝卸區,所述預處理區、加熱區、淬火區、回火區、保溫區、過渡區和裝卸區相連接,所述預處理區與加熱區相連,所述加熱區與淬火區相連,所述回火區與保溫區相連,所述保溫區與過渡區相連,所述過渡區與裝卸區相連。
所述加熱區、淬火區和回火區的內部加熱系統均為層流等離子加熱器。
所述預處理區包括:預熱區、干燥區和除雜區,所述預熱區、干燥區和除雜區依次連接。
所述回火區包括:第一回火區、第二回火區和第三回火區,所述第一回火區、第二回火區和第三回火區同時連接在回火區上。
所述第一回火區的工作溫度為250-300攝氏度。
所述第二回火區的工作溫度為350-400攝氏度。
所述第三回火區的工作溫度為500-800攝氏度。
當熱處理后的材料到達回火區的時候,根據材料相對應的回火溫度選擇回火區。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層流等離子加熱器避免了在材料熱處理的過程中造成的污染,同時層流等離子加熱器非常節能,比起現有技術中的激光等加熱裝置能耗減少在百分之50以上,同時由于采用了層流等離子加熱器,使得加熱的溫度區間控制更加容易,材料熱處理的效率更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圖;
附圖標記
1.預處理區、101.預熱區、102.干燥區、103.除雜區、2.加熱區、3.淬火區、4.回火區、401.第一回火區、402.第二回火區、403.第三回火區、5.保溫區、6.過渡區、7.裝卸區。
具體的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材料熱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預處理區1、加熱區2、淬火區3、回火區4、保溫區5、過渡區6和裝卸區7,所述預處理區1、加熱區2、淬火區3、回火區4、保溫區5、過渡區6和裝卸區7相連接,所述預處理區1與加熱區相連,所述加熱區與淬火區3相連,所述回火區4與保溫區5相連,所述保溫區與過渡區6相連,所述過渡區與裝卸區相連。
實施例2:
一種材料熱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預處理區1、加熱區2、淬火區3、回火區4、保溫區5、過渡區6和裝卸區7,所述預處理區1、加熱區2、淬火區3、回火區4、保溫區5、過渡區6和裝卸區7相連接,所述預處理區1與加熱區相連,所述加熱區與淬火區3相連,所述回火區4與保溫區5相連,所述保溫區與過渡區6相連,所述過渡區與裝卸區相連。
所述加熱區2、淬火區3和回火區4的內部加熱系統均為層流等離子加熱器。
所述預處理區1包括:預熱區101、干燥區102和除雜區103,所述預熱區101、干燥區102和除雜區103依次連接。
實施例3:
一種材料熱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預處理區1、加熱區2、淬火區3、回火區4、保溫區5、過渡區6和裝卸區7,所述預處理區1、加熱區2、淬火區3、回火區4、保溫區5、過渡區6和裝卸區7相連接,所述預處理區1與加熱區相連,所述加熱區與淬火區3相連,所述回火區4與保溫區5相連,所述保溫區與過渡區6相連,所述過渡區與裝卸區相連。
所述加熱區2、淬火區3和回火區4的內部加熱系統均為層流等離子加熱器。
所述預處理區1包括:預熱區101、干燥區102和除雜區103,所述預熱區101、干燥區102和除雜區103依次連接。
所述回火區4包括:第一回火區401、第二回火區402和第三回火區403,所述第一回火區401、第二回火區402和第三回火區403同時連接在回火區4上。
實施例4:
一種材料熱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預處理區1、加熱區2、淬火區3、回火區4、保溫區5、過渡區6和裝卸區7,所述預處理區1、加熱區2、淬火區3、回火區4、保溫區5、過渡區6和裝卸區7相連接,所述預處理區1與加熱區相連,所述加熱區與淬火區3相連,所述回火區4與保溫區5相連,所述保溫區與過渡區6相連,所述過渡區與裝卸區相連。
所述加熱區2、淬火區3和回火區4的內部加熱系統均為層流等離子加熱器。
所述預處理區1包括:預熱區101、干燥區102和除雜區103,所述預熱區101、干燥區102和除雜區103依次連接。
所述回火區4包括:第一回火區401、第二回火區402和第三回火區403,所述第一回火區401、第二回火區402和第三回火區403同時連接在回火區4上。
所述第一回火區401的工作溫度為250-300攝氏度。
實施例5:
一種材料熱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預處理區1、加熱區2、淬火區3、回火區4、保溫區5、過渡區6和裝卸區7,所述預處理區1、加熱區2、淬火區3、回火區4、保溫區5、過渡區6和裝卸區7相連接,所述預處理區1與加熱區相連,所述加熱區與淬火區3相連,所述回火區4與保溫區5相連,所述保溫區與過渡區6相連,所述過渡區與裝卸區相連。
所述加熱區2、淬火區3和回火區4的內部加熱系統均為層流等離子加熱器。
所述預處理區1包括:預熱區101、干燥區102和除雜區103,所述預熱區101、干燥區102和除雜區103依次連接。
所述回火區4包括:第一回火區401、第二回火區402和第三回火區403,所述第一回火區401、第二回火區402和第三回火區403同時連接在回火區4上。
所述第一回火區401的工作溫度為250-300攝氏度。
所述第二回火區402的工作溫度為350-400攝氏度。
實施例6:
一種材料熱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預處理區1、加熱區2、淬火區3、回火區4、保溫區5、過渡區6和裝卸區7,所述預處理區1、加熱區2、淬火區3、回火區4、保溫區5、過渡區6和裝卸區7相連接,所述預處理區1與加熱區相連,所述加熱區與淬火區3相連,所述回火區4與保溫區5相連,所述保溫區與過渡區6相連,所述過渡區與裝卸區相連。
所述加熱區2、淬火區3和回火區4的內部加熱系統均為層流等離子加熱器。
所述預處理區1包括:預熱區101、干燥區102和除雜區103,所述預熱區101、干燥區102和除雜區103依次連接。
所述回火區4包括:第一回火區401、第二回火區402和第三回火區403,所述第一回火區401、第二回火區402和第三回火區403同時連接在回火區4上。
所述第一回火區401的工作溫度為250-300攝氏度。
所述第二回火區402的工作溫度為350-400攝氏度。
所述第三回火區403的工作溫度為500-800攝氏度。
當熱處理后的材料到達回火區的時候,根據材料相對應的回火溫度選擇回火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