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金屬蝕刻技術設備領域,具有摒除水池效應,特別涉及一種PCB生產線節能吸引風刀。
背景技術:
蝕刻(Etching)指通過化學藥劑的侵蝕作用,將金屬表面除去全部或部分的作業。傳統噴射式蝕刻廣泛運用于電子工業,諸如半導體裝置晶圓,電路板等的制造。硬質或者軟性基板蝕刻制造,通常是在連續性輸送裝置中進行刻蝕作操,軟性基板也有使用卷對卷式線路蝕刻制程;通過噴射裝置從輸送裝置的上方向下方的PCB板噴射刻蝕液,所述刻蝕液與PCB板上的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并通過重力作用回流到刻蝕液槽中;所述刻蝕液部分在水平輸送的PCB板上局部留存,形成業界公知的水池效應,水池效應易造成蝕刻不均衡,并導致PCB板多種質量缺陷,如何有效避免水池效應,乃成各業者亟待克服的難題。
中國專利CN02107722,公開了《對印刷電路板進行噴射操作的裝置》,中國專利CN203096177U,公開了《動力式吸引風刀》,兩項專利中均涉及輸送裝置、噴射裝置和抽吸裝置,通過抽吸裝置中的負壓,實現去除PCB板表面的水池,其中的抽吸裝置中均采用帶有循環泵的循環回路特征,其結構復雜、循環泵能源消耗大、抽吸負壓穩定性差。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PCB生產線節能吸引風刀,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在噴射裝置中噴射泵的回流管路中設置文丘里噴嘴,采用變頻噴射泵,并通過回流管路和噴射管路中設置調節閥,通過控制變頻噴射泵和調節噴射管路、回流管路中的調節閥,即能夠滿足噴射刻蝕液的壓力,又可以有效避免PCB板面上的水池效應,提高產品的質量。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PCB生產線節能吸引風刀,包括輸送裝置、噴射裝置;所述噴射裝置包括刻蝕液、儲液槽、變頻噴射泵、文丘里噴嘴、第一噴液管、第二噴液管、真空管、調節閥、噴射嘴、壓力表、吸液器、噴射歧管、負壓歧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輸送裝置通過多個上下配置的齒輪驅動的導輪組沿著水平方向連續、均速輸送PCB板;
所述噴射裝置通過變頻噴射泵將儲液槽中的刻蝕液經由第一噴液管以一定的壓力輸送到噴射嘴,并經由噴射嘴將刻蝕液噴射到PCB板表面;所述變頻噴射泵將儲液槽中的刻蝕液經由第一噴液管旁路的第二噴液管輸送到文丘里噴嘴,所述文丘里噴嘴的側向設置有真空管,所述真空管與裝配在輸送裝置上方的吸液器連通。
所述變頻噴射泵進液口與儲液槽連通,所述變頻噴射泵的出液口與第一噴液管連通,所述第一噴液管的旁路為第二噴液管,所述第一噴液管和第二噴液管上裝配有調節閥和流量計,所述真空管上裝配有真空表。
所述第一噴液管上并聯方式設置有若干個噴射歧管,所述噴射歧管上設置有閥門、壓力表和噴射嘴;所述噴射嘴噴出的刻蝕液回流至儲液槽內或者經由吸液器反回到儲液槽內。
所述真空管上設置有若干個負壓歧管,所述負壓歧管上設置有閥門、真空表和吸液器;所述吸液器設置于PCB板上方,通過吸液器吸除PCB板上的刻蝕液形成的水池。
所述文丘里噴嘴至少設置一套;所述文丘里噴嘴固定設置在所述輸送裝置的下方,位于所述儲液槽液面上部;或者所述文丘里噴嘴固定設置在所述輸送裝置的上方;或者所述文丘里噴嘴固定設置在所述輸送裝置的側面。
所述變頻噴射泵、調節閥、流量計、壓力表、真空表、變頻器與控制器電氣信號連接;所述控制器依據設定參數控制第一噴液管中的刻蝕液的噴射壓力、流量以及真空管中的真空度。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所述輸送裝置通過多個相互平行、上下齊配置的導輪組之間輸送PCB板,所述PCB板上方裝配有多個間隔配置的噴射嘴和吸液器;所述變頻噴射泵上的第一噴液管經由若干個噴射歧管將刻蝕液送至噴射嘴;所述第一噴液管的旁路上設置有第二噴液管,所述第二噴液管與文丘里噴嘴相連通,所述文丘里噴嘴的側面設置有真空管,所真空管經由連通的若干個負壓歧管與吸液器連通;這樣通過噴射嘴噴出刻蝕液到PCB板上,通過吸液器移除PCB板上的刻蝕液水池,多余的刻蝕液回流入儲液槽內,通過獨立的變頻噴射泵單一動力源,實現噴射和吸液雙重功能,節省能源和生產成本。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噴射裝置中變頻噴射泵的旁路管道中設置文丘里噴嘴,采用變頻噴射泵,并通過旁路管道和噴射管路中設置調節閥,通過控制器控制變頻噴射泵和調節第一噴射管、第二噴射管中的調節閥,即能夠滿足噴射刻蝕液的壓力,又可以有效避免PCB板面上的水池效應,節約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產品的質量。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一種PCB生產線節能吸引風刀槽內負壓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一種PCB生產線節能吸引風刀槽外負壓結構示意圖。
圖中數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應部件名稱:
1.輸送裝置 2.導輪組 3.PCB板 4.刻蝕液
5.儲液槽 6.變頻噴射泵 7.文丘里噴嘴 8.第一噴液管
9.第二噴液管 10.真空管 11.調節閥 12.噴射嘴
13.壓力表 14.吸液器 15.噴射歧管 16.負壓歧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根據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PCB生產線節能吸引風刀,包括輸送裝置1、噴射裝置;所述噴射裝置包括刻蝕液4、儲液槽5、變頻噴射泵6、文丘里噴嘴7、第一噴液管8、第二噴液管9、真空管10、調節閥11、噴射嘴12、壓力表13、吸液器14、噴射歧管15、負壓歧管16。
所述輸送裝置1通過多個上下配置的齒輪驅動的導輪組2沿著水平方向連續、均速輸送PCB板3;所述噴射裝置通過變頻噴射泵6將儲液槽5中的刻蝕液4經由第一噴液管8以一定的壓力輸送到噴射嘴12,并經由噴射嘴12將刻蝕液噴射到PCB板3表面;所述變頻噴射泵6將儲液槽5中的刻蝕液4經由第一噴液管8旁路的第二噴液管9輸送到文丘里噴嘴7,所述文丘里噴嘴7的側向設置有真空管10,所述真空管10與裝配在輸送裝置1上方的吸液器14連通。
所述變頻噴射泵6進液口與儲液槽5連通,所述變頻噴射泵6的出液口與第一噴液管8連通,所述第一噴液管8的旁路為第二噴液管9,所述第一噴液管8和第二噴液管9上裝配有調節閥11和流量計,所述真空管10上裝配有真空表。
所述第一噴液管8上并聯方式設置有若干個噴射歧管15,所述噴射歧管15上設置有閥門、壓力表13和噴射嘴12;所述噴射嘴12噴出的刻蝕液4回流至儲液槽5內或者經由吸液器14反回到儲液槽5內。
所述真空管10上設置有若干個負壓歧管16,所述負壓歧管16上設置有閥門、真空表和吸液器14;所述吸液器14設置于PCB板3上方,通過吸液器14吸除PCB板3上的刻蝕液4形成的水池。
所述文丘里噴嘴7設置有一套;所述文丘里噴嘴7固定設置在所述輸送裝置1的下方,位于所述儲液槽5液面上部;或者依據圖2,所述文丘里噴嘴7固定設置在所述輸送裝置1的上方。
所述變頻噴射泵6、調節閥11、流量計、壓力表13、真空表、變頻器與控制器電氣信號連接;所述控制器依據設定參數控制第一噴液管8中的刻蝕液4的噴射壓力、流量以及真空管10中的真空度。
本實用新型具體操作步驟為:所述輸送裝置1通過多個相互平行、上下齊配置的導輪組2之間輸送PCB板3,所述PCB板3上方裝配有多個相互間隔配置的噴射嘴12和吸液器14;所述變頻噴射泵6上的第一噴液管8經由若干個噴射歧管15將刻蝕液4送至噴射嘴12;所述第一噴液管8的旁路上設置有第二噴液管9,所述第二噴液管9與文丘里噴嘴7相連通,所述文丘里噴嘴7的側面設置有真空管10,所真空管10經由連通的若干個負壓歧管16與吸液器14連通;這樣通過噴射嘴12噴出刻蝕液4到PCB板3上,通過吸液器14移除PCB板3上的刻蝕液4水池,多余的刻蝕液4回流入儲液槽5內,通過獨立的變頻噴射泵6單一動力源,實現噴射和吸液雙重功能,節省能源和生產成本。
通過上述具體實施例,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噴射裝置中變頻噴射泵的旁路管道中設置文丘里噴嘴,采用變頻噴射泵,并通過旁路管道和噴射管路中設置調節閥,通過控制器控制變頻噴射泵和調節第一噴射管、第二噴射管中的調節閥,即能夠滿足噴射刻蝕液的壓力,又可以有效避免PCB板面上的水池效應,節約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產品的質量。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