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壓鑄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旋轉式多工位的壓鑄系統。
背景技術:
壓鑄機就是在壓力作用下把熔融金屬液壓射到模具中冷卻成型,開模后得到固體金屬鑄件的一系列工業鑄造機械,最初用于壓鑄鉛字。隨著科學技術和工業生產的進步,尤其是隨著汽車、摩托車以及家用電器等工業的發展,諸方面出發,壓鑄技術已獲得極其迅速的發展。
現有的壓鑄機運作時,通過壓射裝置將金屬液注入至合模裝置中的模具中,從而進行成型,然而,現有的壓鑄機的構造及運作方式使得整個壓鑄過程耗費的時間成本與人力成本都較高,工作效率低下。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提高壓鑄的工作效率。
為了解決這一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旋轉式多工位的壓鑄系統,包括固定底座、旋轉底盤、若干合模裝置,以及至少一個下壓結構,所述旋轉底盤設于所述固定底座上側,且能夠沿自身的軸心自轉,每個所述合模裝置包括定型結構、動型結構以及升降驅動結構;
所述定型結構設于所述旋轉底盤上,所述動型結構通過所述升降驅動結構設于所述旋轉底盤上,從而使得所述合模裝置通過旋轉在不同工位間運動,所述工位包括壓鑄工位;每個所述動型結構對應設于一個所述定型結構上側,所述動型結構通過升降驅動結構驅動進行升降,所述動型結構與定型結構間設有模具;
所述下壓結構與所述固定底座的旋轉位置相對固定,且能夠下壓處于所述壓鑄工位的所述合模裝置中的動型結構,所述下壓結構被液壓驅動裝置驅動實現下壓;所述固定底座內設有壓射機構,處于所述壓鑄工位的所述合模裝置能夠連通所述壓射機構。
可選的,所述動型結構包括升降本體以及活動體,所述升降本體被所述升降驅動結構驅動實現升降,所述升降本體上設有若干穿孔,所述活動體上側設有若干豎直向設置的延伸體,所述延伸體穿設于所述穿孔;所述升降本體與活動體之間設有用以鎖定所述升降本體與活動體之間升降位置的鎖定裝置;
所述鎖定裝置鎖定狀態下,所述升降本體與活動體被所述升降驅動結構驅動實現同步升降;所述鎖定裝置解鎖狀態下,所述活動體相對于所述升降本體具有一下降行程。
可選的,所述合模裝置還包括固定的限位裝置,且該下降行程被限位裝置限定。
可選的,若干所述延伸體呈中心對稱分布于所述活動體的上側表面。
可選的,所述模具可拆卸安裝于所述定型結構的上側和/或所述動型結構的下側。
可選的,所述壓射結構沿豎直向將金屬液注射入所述模具。
可選的,所述壓射結構包括豎直向的壓室以及通過導向通道連通至所述壓室的澆口道孔,所述澆口道孔上側連通處于壓鑄位置的定型結構。
可選的,所述壓射結構還包括能夠沿壓室豎直移動的壓射沖頭以及活塞,所述活塞能夠通過沿所述壓室的豎直移動堵住所述澆口道孔,所述活塞未堵住所述澆口道孔的位置下,所述壓射沖頭能夠將所述壓室內的金屬液經所述導向通道沿豎直向注射出所述出射口。
可選的,所述工位還包括沖刷工位、清理工位和下料工位,所述沖刷工位、清理工位、下料工位以及壓鑄工位沿著旋轉方向依次布置;所述沖刷工位、清理工位,以及下料工位外側分別設有沖刷機械手臂、清理機械手臂以及下料機械手臂,所述沖刷機械手臂、清理機械手臂以及下料機械手臂的位置相對所述固定底座固定。
可選的,所述的旋轉式多工位的壓鑄系統還包括抬升機構和旋轉驅動機構,所述旋轉底盤安裝于所述抬升機構,所述抬升機構以及其上的旋轉底盤被所述旋轉驅動機構驅動旋轉,所述旋轉驅動機構安裝于所述固定底座。
本發明在現有壓鑄機的基礎上,將多工位的工作方式引入進來,僅在壓鑄工位實現壓鑄工作,在其他工位進行其他工作,比如可以是下料、沖刷、清理等等,基于此,本發明著重改進了壓鑄工位如何進行壓鑄的方式,其一方面具有合模裝置的升降動作進行合模,為了提高合模的作用力,本發明還在壓鑄工位進一步布置了下壓裝置進行壓鑄時的下壓。
本發明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動型結構包括升降本體以及活動體,所述活動體上側設有若干豎直向設置的延伸體,進而,動型結構具有兩個行程,一是將升降本體與活動體移動至一個行程,還具有活動體進一步下降進行壓合的另一個行程,下壓時,可以利用下壓結構同時下壓升降本體與活動體,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升降驅動結構對壓合動作的限制。
本發明可選的方案中,還實現了豎直向的壓射,考慮到工位的變化為水平向的旋轉,通過豎直向的壓射可利于基于流程化的壓鑄機的壓鑄過程。
本發明其他可選實施例中,還可對機械手進行詳細的設計,以實現多角度多維度的變化,以適應機械手多種角度和位置的變化。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可選實施例中旋轉式多工位的壓鑄系統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一可選實施例中合模裝置的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一可選實施例中壓射機構的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一可選實施例中四個工位的示意圖;
圖中,1-固定底座;2-旋轉底盤;3-抬升機構;4-旋轉驅動機構;5-合模裝置;6-下壓結構;7-液壓驅動裝置;9-壓射機構;
51-升降驅動結構;52-定型結構;53-活動體;54-升降本體;55-延伸體;56-鎖定裝置;
801-下料機械手;802-清理機械手;803-沖刷機械手;
91-壓室;92-壓射沖頭;93-活塞;94-澆口道孔;95-導向通道;96-出射孔;
101-壓鑄工位;102-下料工位;103-清理工位;104-沖刷工位。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考圖1至圖4對本發明提供的旋轉式多工位的壓鑄系統進行詳細的描述,其為本發明可選的實施例,可以認為,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改變本發明精神和內容的范圍內,能夠對其進行修改和潤色。
請參考圖1,并結合圖2,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旋轉式多工位的壓鑄系統,包括固定底座1、旋轉底盤2、若干合模裝置5,以及至少一個下壓結構6,所述旋轉底盤2設于所述固定底座1上側,且能夠沿自身的軸心自轉,每個所述合模裝置5包括定型結構、動型結構以及升降驅動結構51;
所述定型結構設于所述旋轉底盤2上,所述動型結構通過所述升降驅動結構51設于所述旋轉底盤2上,從而使得所述合模裝置5通過旋轉在不同工位間運動,所述工位包括壓鑄工位101;每個所述動型結構對應設于一個所述定型結構52上側,所述動型結構通過升降驅動結構51驅動進行升降,所述動型結構與定型結構52間設有模具;
所述下壓結構6與所述固定底座1的旋轉位置相對固定,且能夠下壓處于所述壓鑄工位101的所述合模裝置5中的動型結構,所述下壓結構6被液壓驅動裝置7驅動實現下壓;所述固定底座1內設有壓射機構9,處于所述壓鑄工位101的所述合模裝置5能夠連通所述壓射機構9。具體來說,可以針對每個定型結構布置一個壓射機構9,也可只設置一個。
請參考圖2,所述動型結構包括升降本體54以及活動體53,所述升降本體54被所述升降驅動結構51驅動實現升降,所述升降本體54上設有若干穿孔,所述活動體53上側設有若干豎直向設置的延伸體55,所述延伸體55穿設于所述穿孔;所述升降本體54與活動體53之間設有用以鎖定所述升降本體54與活動體53之間升降位置的鎖定裝置56;
所述鎖定裝置56鎖定狀態下,所述升降本體54與活動體53被所述升降驅動結構51驅動實現同步升降;所述鎖定裝置56解鎖狀態下,所述活動體53相對于所述升降本體54具有一下降行程。進一步的,所述合模裝置5還包括固定的限位裝置(圖未示),且該下降行程被限位裝置限定。可選方案中,若干所述延伸體55呈中心對稱分布于所述活動體53的上側表面。所述模具可拆卸安裝于所述定型結構52的上側和/或所述動型結構的下側。
本發明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動型結構包括升降本54以及活動體53,所述活動體53上側設有若干豎直向設置的延伸體55,進而,動型結構具有兩個行程,一是將升降本體與活動體移動至一個行程,還具有活動體53進一步下降進行壓合的另一個行程,下壓時,可以利用下壓結構6同時下壓升降本體54與活動體53,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升降驅動結構對壓合動作的限制。比如,若升降驅動機構采用液壓,則進一步下壓則需要克服液壓的作用,若采用電機絲杠螺母組件,則進一步下壓則需要克服絲杠與螺母間的限定。
有關所述壓射結構9,請參考圖3,所述壓射結構9沿豎直向將金屬液注射入所述模具。為了實現豎直向的壓射,本發明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壓射結構9包括豎直向的壓室91以及通過導向通道95連通至所述壓室91的澆口道孔94,所述澆口道孔94連通至處于壓鑄位置101的定型結構52。進一步的,所述壓射結構9還包括能夠沿壓室91豎直移動的壓射沖頭92以及活塞93,所述活塞93能夠通過沿所述壓室91的豎直移動堵住所述澆口道孔94,所述活塞93未堵住所述澆口道孔94的位置下,所述壓射沖頭92能夠將所述壓室91內的金屬液經所述導向通道95沿豎直向注射出所述出射孔96。
可見,本發明可選的方案中,還實現了豎直向的壓射,考慮到工位的變化為水平向的旋轉,通過豎直向的壓射可利于基于流程化的壓鑄機的壓鑄過程。
請參考圖4,所述工位還包括沖刷工位104、清理工位103和下料工位102,所述沖刷工位104、清理工位103、下料工位102以及壓鑄工位101沿著旋轉方向依次布置;所述沖刷工位104、清理工位103,以及下料工位102外側分別設有沖刷機械手臂(圖未示)、清理機械手臂(圖未示)以及下料機械手臂(圖未示),所述沖刷機械手臂(圖未示)、清理機械手臂(圖未示)以及下料機械手臂(圖未示)的位置相對所述固定底座1固定。
通過在多工位布置不同的機械手,針對四個合模裝置5中的每一個,都可以依次實現壓鑄、下料、清理和沖刷,且四個合模裝置5同時分別進行壓鑄、下料、清理和沖刷,有效節約了流程。再進一步,在沖刷位置時,將合模裝置5合攏和下降,且活動體53相對升降本體54上升后被鎖定結構56鎖定,進而轉至壓鑄工位101,在壓鑄工位壓鑄后,轉至下料工位102,在下料工位102解開鎖定,活動體53可以相對升降本體54下降,再轉至清理工位103進行清理,清理后轉至沖刷工位104進行沖刷。這里的沖刷可以采用噴射氣體沖刷,清理可以采用吸塵方式。具體的下料、沖刷、清理方式,可以依據本領域技術人員所采用的設備發生變化,但無論如何變化都不脫離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且都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依據以上描述可以想見的方案。本發明其他可選實施例中,還可對機械手進行詳細的設計,以實現多角度多維度的變化,以適應機械手多種角度和位置的變化。
本發明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的旋轉式多工位的壓鑄系統還包括抬升機構3和旋轉驅動機構4,所述旋轉底盤2安裝于所述抬升機構3,所述抬升機構3以及其上的旋轉底盤2被所述旋轉驅動機構驅動旋轉,所述旋轉驅動機構安裝于所述固定底座1。當然,將抬升機構3安裝于旋轉底盤2上,也可是本發明可選的方案,應將其視作以上方案的等同替換。在進行旋轉時,旋轉底盤2被抬升起,未旋轉時,旋轉底盤2落下在固定裝置1上。
綜上所述,本發明在現有壓鑄機的基礎上,將多工位的工作方式引入進來,僅在壓鑄工位實現壓鑄工作,在其他工位進行其他工作,比如可以是下料、沖刷、清理等等,基于此,本發明著重改進了壓鑄工位如何進行壓鑄的方式,其一方面具有合模裝置的升降動作進行合模,為了提高合模的作用力,本發明還在壓鑄工位進一步布置了下壓裝置進行壓鑄時的下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