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冒口生產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冒口快速取料和裝配設備。
背景技術:
用低導熱材料制作的冒口叫保溫冒口,與普通冒口比冒口內金屬液凝固時間長,補縮效果好。保溫冒口有多種形狀結構,目前,制造保溫冒口一般采用吸附成型原理,吸附成型設備翻轉的漿池內,抽漿泵對模具內進行抽真空,漿液就附著在模具表面,從而形成保溫冒口,現有的保溫冒口生產設備一般生產效率低且取料過程較為麻煩。
授權公告號為CN204220935U的一篇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保溫冒口吸附成型系統,該裝置通過在漿池上設置轉動式吸附成型裝置,以及輥壓轉動式吸附成型裝置,實現將成型模轉入漿池成型冒口后快速吸干冒口水分,完成冒口成型;但是該設備存在以下問題:
1.該設備在生產過程中需要預先將第一堵板轉動扣接到圓筒模具上,待成型好后又要預先將第一堵板從圓筒模具上拆下來然后才能取下成型好的冒口,操作過程中較為繁瑣,生產效率低。
2.該設備在取下成型好的冒口時,需要通過人手去托住托盤連同冒口從模具上取下,取出過程中人手操作難免左右高低不等,冒口取出不平穩容易出現變形的情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通過在成型模的一側設置可以快速取下成型蓋以及冒口的快速取料取料部分進而克服了現有設備生產冒口時取成型蓋和取冒口要分步進行,操作麻煩效率低并且取冒口時左右抬起高低不等容易導致冒口變形的問題。
一種冒口快速取料和裝配設備,包括成型部分,所述成型部分包括成型模、設置在成型模上方的與所述成型模配合成型的成型蓋以及用于帶動所述成型模和成型蓋翻轉入泥漿池內成型冒口的翻轉裝置;
快速取料部分,所述快速取料部分用于帶動成型蓋從成型模上分離后,將成型好的冒口連同托盤一同從成型模上取出,該快速取料部分包括導向裝置、沿導向裝置做升降或旋轉運動的取料裝置以及設置在取料裝置的一側以及托盤下方的托料裝置。
作為一種優選,所述導向裝置內開設有滑道,所述滑道與所述導向裝置的外壁之間開設有沿豎直方向的滑槽a,所述滑槽a的一側開設有與所述滑槽a平行的滑槽b,另一側開設有與所述滑槽a平行的滑槽c,所述滑槽a與所述滑槽b之間設置有沿水平方向的連接槽a,所述滑槽a與所述滑槽c之間設置有沿水平方向的連接槽b;
以導向裝置的中心線為中心,所述滑槽a與滑槽b之間所成角度等于所述滑槽a與滑槽c之間所成角度。
作為一種優選,所述取料裝置包括與所述滑道配合滑動的滑桿,所述滑桿的側面設置有控制桿以及托塊,所述控制桿用于在滑槽a、滑槽b和連接槽a之間來回滑動帶動滑桿做升降和旋轉運動,所述托塊在滑桿的帶動下在滑槽a、滑槽c和連接槽b之間來回滑動。
作為一種優選,所述托料裝置包括支撐架、設置在支撐架端部的用于支撐托盤的支撐部以及設置在支撐架上且正對滑槽b的支撐槽,所述托塊滑動至滑槽b時與所述支撐槽配合,托塊沿滑槽b上下滑動帶動托料裝置上下移動。
作為一種優選,所述成型蓋通過固定架固定在滑桿的上端部,該固定架與所述滑桿的上端部可拆卸固定連接。
作為一種優選,所述支撐槽設置為梯形狀,與之配合的托塊設置為梯形狀,且支撐槽靠托塊轉動來的一側開口大。
作為一種優選,所述控制桿包括手持部、設置在手持部一端的滑動部以及設置在滑動部端部的安裝部,所述滑桿的下端部沿其長度方向上開設有用于與所述控制桿的安裝部配合安裝的安裝槽;
所述安裝槽的上端部與導向裝置的外壁之間開設有供所述安裝部沿水平方向上滑動的卡槽,所述卡槽靠導向裝置外壁的一側設置有限位塊。
作為一種優選,所述支撐部左右對稱設置有兩個,該支撐部設置為圓弧狀,所述成型模的底座上開設有與所述支撐部配合的放置槽。
作為一種優選,所述滑槽a與滑槽b之間所成角度以及所述滑槽a與滑槽c之間所成角度均設置為90度。
作為一種優選,所述托塊為可拆卸固定設置在滑桿上。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本發明中通過在成型模的一側設置導向裝置已經沿著導向裝置做升降和旋轉運動的取料裝置,使得原本成型好冒口后首先需要人工將成型蓋從成型模上取下然后再將冒口連同托盤從成型模上取出的兩個步驟操作過程現在只需要通過操作導向裝置上的取料裝置即可全部完成,撥動控制桿沿著滑槽b向上移動使成型蓋和成型模預先分離,再轉動控制桿至滑槽a時成型蓋在豎直方向上與成型模錯開,再撥動控制桿沿著滑槽a上移動時即可通過托快和托料裝置配合將托盤連同冒口托起,結構簡單且整個操作過程中方便快捷,即實現了成型蓋的快速脫離也實現了冒口的快速且平穩地從成型模上脫離,此外該種設置方式也省去了現有設備中成型蓋與成型模之間需要轉動扣接,只需要在成型蓋與成型模配合后對取料裝置進行限位即可。
(2)本發明中支撐槽設置為梯形狀,與之配合的托塊設置為梯形狀使得轉動控制桿帶動托快由滑槽a移動至滑槽c并與支撐槽擦接時,托塊能與支撐槽配合緊密擦接牢固,保證托料裝置抬起托盤和冒口時能較為平穩,避免了因托塊能與支撐槽配合不緊密而導致的托料裝置向一側傾斜進而導致冒口在取出過程中發生變形。
(3)本發明中在安裝槽的上端部與導向裝置的外壁之間設置供控制桿的安裝部沿水平方向上滑動的卡槽并且卡槽靠導向裝置外壁的一側設置有限位塊,使得完成托盤安裝以及成型蓋和成型模配合后需要進行成型冒口時,能通過向外拉拔控制桿,使控制桿卡在卡槽內進而對整個取料裝置進行限位,防止成型冒口過程中成型蓋發生移動影響成型效果。
綜上所述,該設備具有取料方便,操作簡單,省去人力且效率高等優點。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的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附圖。
圖1為冒口快速取料和裝配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冒口快速取料和裝配設備取料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托塊與托料裝置配合插接時的放大示意圖。
圖4為取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成型模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導向裝置以及取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控制桿與卡槽卡合時的放大示意圖。
圖8為導向裝置的截面示意圖。
圖9為導向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說明。
實施例一
圖1為冒口快速取料和裝配設備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冒口快速取料和裝配設備取料時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托塊與托料裝置配合插接時的放大示意圖,圖4為取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成型模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導向裝置以及取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控制桿與卡槽卡合時的放大示意圖,圖8為導向裝置的截面示意圖,圖9為導向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圖2、圖3、圖4、圖5、圖6、圖7、圖8和圖9所示,一種冒口快速取料和裝配設備,包括成型部分1,所述成型部分1包括成型模11、設置在成型模11上方的與所述成型模11配合成型的成型蓋12以及用于帶動所述成型模11和成型蓋12翻轉入泥漿池10內成型冒口30的翻轉裝置13;
快速取料部分2,所述快速取料部分2用于帶動成型蓋12從成型模11上分離后,將成型好的冒口30連同托盤20一同從成型模11上取出,該快速取料部分2包括導向裝置21、沿導向裝置21做升降或旋轉運動的取料裝置22以及設置在取料裝置22的一側以及托盤20下方的托料裝置23。
進一步地,所述導向裝置21內開設有滑道211,所述滑道211與所述導向裝置21的外壁之間開設有沿豎直方向的滑槽a212,所述滑槽a212的一側開設有與所述滑槽a212平行的滑槽b213,另一側開設有與所述滑槽a212平行的滑槽c214,所述滑槽a212與所述滑槽b213之間設置有沿水平方向的連接槽a215,所述滑槽a212與所述滑槽c214之間設置有沿水平方向的連接槽b216;
以導向裝置21的中心線為中心,所述滑槽a212與滑槽b213之間所成角度等于所述滑槽a212與滑槽c214之間所成角度。
進一步地,所述取料裝置22包括與所述滑道211配合滑動的滑桿221,所述滑桿221的側面設置有控制桿222以及托塊223,所述控制桿222用于在滑槽a212、滑槽b213和連接槽a215之間來回滑動帶動滑桿221做升降和旋轉運動,所述托塊223在滑桿221的帶動下在滑槽a212、滑槽c214和連接槽b216之間來回滑動。
通過在成型模22的一側設置導向裝置21已經沿著導向裝置21做升降和旋轉運動的取料裝置22,使得原本成型好冒口30后首先需要人工將成型蓋12從成型模11上取下然后再將冒口30連同托盤20從成型模11上取出的兩個步驟操作過程現在只需要通過操作導向裝置21上的取料裝置22即可全部完成,撥動控制桿222沿著滑槽b213向上移動使成型蓋12和成型模11預先分離,再轉動控制桿222至滑槽a212時成型蓋12在豎直方向上與成型模11錯開,再撥動控制桿222沿著滑槽a212上移動時即可通過托快223和托料裝置23配合將托盤20連同冒口30托起,結構簡單且整個操作過程中方便快捷,即實現了成型蓋12的快速脫離也實現了冒口30的快速且平穩地從成型模11上脫離,此外該種設置方式也省去了現有設備中成型蓋12與成型模11之間需要轉動扣接,只需要在成型蓋12與成型模11配合后對取料裝置進行限位即可。
進一步地,所述托料裝置23包括支撐架231、設置在支撐架231端部的用于支撐托盤20的支撐部232以及設置在支撐架231上且正對滑槽b213的支撐槽233,所述托塊223滑動至滑槽b213時與所述支撐槽233配合,托塊223沿滑槽b213上下滑動帶動托料裝置23上下移動;所述成型蓋12通過固定架121固定在滑桿221的上端部,該固定架121與所述滑桿221的上端部可拆卸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控制桿222包括手持部2221、設置在手持部2221一端的滑動部2222以及設置在滑動部2222端部的安裝部2223,所述滑桿221的下端部沿其長度方向上開設有用于與所述控制桿222的安裝部2223配合安裝的安裝槽2224;所述安裝槽2224的上端部與導向裝置21的外壁之間開設有供所述安裝部2223沿水平方向上滑動的卡槽2225,所述卡槽2225靠導向裝置21外壁的一側設置有限位塊2226。
在安裝槽2224的上端部與導向裝置21的外壁之間設置供控制桿222的安裝部2223沿水平方向上滑動的卡槽2225并且卡槽2225靠導向裝置21外壁的一側設置有限位塊2226,使得完成托盤20安裝以及成型蓋12和成型模11配合后需要進行成型冒口30時,能通過向外拉拔控制桿222,使控制桿222卡在卡槽2225內進而對整個取料裝置22進行限位,防止成型冒口30過程中成型蓋12發生移動影響成型效果。
進一步地,所述支撐部232左右對稱設置有兩個,該支撐部232設置為圓弧狀,保證對托盤20支撐穩定;所述成型模11的底座111上開設有與所述支撐部232配合的放置槽112;所述滑槽a212與滑槽b213之間所成角度以及所述滑槽a212與滑槽c214之間所成角度均設置為90度;所述托塊223為可拆卸固定設置在滑桿221上,可以根據不同成型模具拆卸更換不同成型蓋。
實施例二
如圖1、圖2、圖3、圖4、圖5、圖6、圖7、圖8和圖9所示,其中與實施例一中相同或相應的部件采用與實施例一相應的附圖標記,為簡便起見,下文僅描述與實施例一的區別點。該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進一步地,所述支撐槽233設置為梯形狀,與之配合的托塊223設置為梯形狀,且支撐槽233靠托塊223轉動來的一側開口大。
支撐槽233設置為梯形狀,與之配合的托塊223設置為梯形狀使得轉動控制桿222帶動托快223由滑槽a212移動至滑槽c214并與支撐槽233擦接時,托塊223能與支撐槽233配合緊密擦接牢固,保證托料裝置23抬起托盤20和冒口30時能較為平穩,避免了因托塊223能與支撐槽233配合不緊密而導致的托料裝置23向一側傾斜進而導致冒口30在取出過程中發生變形。
工作過程:安裝托盤20到成型模11上,撥動控制桿222至滑槽b213的卡槽2225位置,向外拉拔控制桿222,使控制桿222的安裝部2223沿著卡槽2225向外滑動一定距離使安裝部的部分伸入導向裝置21內的卡槽2225部分留在滑桿221的卡槽2225內,以達到取料裝置22和導向裝置21的相對固定,進而固定成型蓋12在成型模11上,然后翻轉裝置13帶動成型模11連同成型蓋12以及快速取料部分2伸入泥漿池10內成型冒口30,完成成型后復位,下壓控制桿222,然后沿著滑槽b213向上抬控制桿222,使成型蓋12和成型模11提前分離,移動至連接槽a215時撥動控制桿222經連接槽a215轉動至滑槽a212,此時成型蓋12也轉動90度使其與成型模11在豎直方向上錯開,與此同時托塊223與托料裝置23的支撐槽233配合插接,由于是梯形設置保證插接配合緊密,然后沿著滑槽a212上抬控制桿222,取料裝置22通過托塊223帶動托料裝置23連同托料裝置23上方的托盤20以及托盤20上的冒口30向上抬離成型模11,待抬升一定高度后即可將冒口30轉移,整個操作過程中只需要操控控制桿222即可完成。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設備或部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發明的限制。
當然在本技術方案中,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的是,術語“一”應理解為“至少一個”或“一個或多個”,即在一個實施例中,一個元件的數量可以為一個,而在另外的實施例中,該元件的數量可以為多個,術語“一”不能理解為對數量的限制。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技術提示下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