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金屬材料表面處理領域,具體涉及一條滾籠連續鈍化自動線。
背景技術:
鈍化是使金屬表面轉化為不易被氧化的狀態,而延緩金屬的腐蝕速度的方法,鈍化工藝分為除油、漂洗、鈍化、熱水漂洗、封閉,干燥等過程,現有的工藝需要在各個工序之間運轉,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惡劣,而且在運轉時工件會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表面難以避免的產生浮銹,影響鍍層的結合力,現有的鍍鉻件通常經過酸洗活化工序,但是酸洗步驟易形成氫脆,造成材料塑性和強度降低。而且酸洗液通常采用水為溶劑配制,增加了浮銹生成的風險。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公開了一條滾籠連續鈍化自動線,生產效率高、產品質量得到保證、成本低、工人勞動強度小。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條滾籠連續鈍化自動線,包括箱體、單位滾籠、托輪、動力裝置,所述箱體為上方開口的長方體,箱體內部被隔板分成8-10個小隔間,所述托輪通過支架設置在小隔間內,所述單位滾籠設置在托輪上方,單位滾籠中部設有大齒輪,單位滾籠為水平設置的空心圓柱體,所述單位滾籠兩側開口,單位滾籠表面設有微型孔,單位滾籠與箱體前端之間設有空隙,所述動力裝置分為電機、傳動箱、傳動軸、小齒輪,所述電機設置在箱體后端,電機通過傳動箱連接傳動軸,所述小齒輪設置在傳動軸上,小齒輪與所述大齒輪嚙合,單位滾籠數量與小齒輪、小隔間數量相同,所述箱體一側設有進料板,箱體另一側設有出料板,所述單位滾籠內部設有斜置板條,所述板條與單位滾籠內壁之間通過弧形塊連接,最接近出料板的板條上設有刮板,刮板上設有小孔。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微型孔為0.5-2mm。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托輪四個為一組,每個單位滾籠下方設有一組托輪。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單位滾籠兩側設有飛邊,所述托輪貼在飛邊內側。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弧形塊為三角形。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刮板延伸到單位滾籠的開口處。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隔板厚度為3-8mm。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箱體、單位滾籠、托輪為pv板制作而成。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所述的一條滾籠連續鈍化自動線,一體化設置,整個鈍化過程一次成型,無需中途轉運,生產效率高,產品質量得到保證,操作方便,成本低,工人勞動強度小,耐腐蝕,使用壽命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俯視圖。
圖3為本發明所述的單位滾籠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所述的單位滾籠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5為a-a截面圖。
圖6為本發明所述的最接近出料板的板條示意圖。
附圖標記列表:
1、箱體,2、單位滾籠,3、托輪,4、隔板,5、小隔間,6、支架,7、大齒輪,8、微型孔,9、空隙,10、電機,11、傳動箱,12、傳動軸,13、小齒輪,14、進料板,15、出料板,16、板條,17、弧形塊,18、刮板,19、飛邊,20、缺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明本發明,應理解下述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
如圖所示,本發明所述的一條滾籠連續鈍化自動線,包括箱體1、單位滾籠2、托輪3、動力裝置,所述箱體1為上方開口的長方體,箱體1內部被隔板4分成8-10個小隔間5,所述托輪3通過支架6設置在小隔間內,所述單位滾籠2設置在托輪3上方,單位滾籠2中部設有大齒輪7,單位滾籠2為水平設置的空心圓柱體,所述單位滾籠2兩側開口,單位滾籠2表面設有微型孔8,單位滾籠2與箱體1前端之間設有空隙9,所述動力裝置分為電機10、傳動箱11、傳動軸12、小齒輪13,所述電機設置在箱體1后端,電機10通過傳動箱11連接傳動軸12,所述小齒輪13設置在傳動軸12上,小齒輪13與所述大齒輪7嚙合,單位滾籠2數量與小齒輪13、小隔間5數量相同,所述箱體1一側設有進料板14,箱體1另一側設有出料板15,所述單位滾籠2內部設有斜置板條16,所述板條16與單位滾籠2內壁之間通過弧形塊17連接,最接近出料板的板條16上設有刮板18,刮板18上設有小孔。
本發明所述的一條滾籠連續鈍化自動線,一體化設置,箱體1內部被隔板4分成8-10個小隔間5,從進料板14一側到出料板15,之間的小隔間5分為除油室、第一鈍化室、第二鈍化室、第三鈍化室、鈍化液回收室、第一水洗室、第二水洗室、熱水室和封閉室等(具體功能可以適當微調),除油室里設有清洗液、第一鈍化室、第二鈍化室、第三鈍化室里設有鈍化液,第一水洗室、第二水洗室里設有清水,熱水室李設有熱水,每個小隔間5內設有一個臥式的單位滾籠2,單位滾籠2有1/3浸在上述液體內,所有的單位滾籠2高度相同,小齒輪13帶動大齒輪7使所有的單位滾籠2同步旋轉,工作時將需要鈍化的工件從進料板14倒入第一個單位滾籠2內,單位滾籠2開始旋轉,工件就在單位滾籠2的底部,清洗液從微型孔8進入單位滾籠2內對工件進行除油清洗,單位滾籠2內部設有斜置板條16,板條16與豎直方向的角度為15-20°,所述板條16與單位滾籠2內壁之間通過逐漸增厚的三角形弧形塊17連接,單位滾籠2不斷旋轉,板條與弧形塊17構成了一個前進通道,如圖4、5所示,就像螺絲的螺紋,轉動的時候里面的工件從缺口20不斷往前移動,經過鈍化、回收、水洗、熱水后進入最后一個小隔間5,如圖6所示,工件越過弧形塊17后,被刮板18帶動旋轉,刮板18延伸到單位滾籠2的開口處,刮板18往下傾斜,使工件從出料板15流出,本發明整個鈍化過程一次成型,無需中途轉運,生產效率高,產品質量得到保證,操作方便,成本低,工人勞動強度小,耐腐蝕,使用壽命長。
本發明所述的一條滾籠連續鈍化自動線,單位滾籠2與箱體1前端之間設有空隙9,能夠單獨加入清洗液、鈍化液、清水或熱水,確保生產正常進行;托輪3四個為一組,類似于滾輪架,每個單位滾籠2下方設有一組托輪,能夠穩穩的托住單位滾籠2,保證所有的單位滾籠2在同一高度,單位滾籠2旋轉時才能夠將工件不斷往前移動,本發明所述的單位滾籠2表面的微型孔8為0.5-2mm,孔的直徑小數量多,能夠保證工件與足夠的液體相接觸(回收室與封閉室除外),提升產品質量;刮板18上設有小孔,可以保證工件出來的時候將水瀝清,減少后續的工序,本發明所述箱體1、單位滾籠2、托輪3為pv板制作而成,耐腐蝕,易清理,使用壽命長,成本不高,值得推廣。
本發明在所述單位滾籠2兩側設有飛邊19,所述托輪3貼在飛邊19內側,使單位滾籠2橫向固定,兩個單位滾籠2之間的間隙不會變化,本發明兩個單位滾籠2之間的間隙為10mm左右,隔板4厚度為3-8mm,隔板設置在兩個單位滾籠2之間,隔板不擋住單位滾籠的開口,兩個單位滾籠2之間的間隙小,工作時工件不會卡落在兩個單位滾籠2之間,不影響正常的生產。
本發明方案所公開的技術手段不僅限于上述實施方式所公開的技術手段,還包括由以上技術特征任意組合所組成的技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