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木門拋光機,特別是一種實木門門芯板的拋光設備。
背景技術:
為了保證門芯板表面的光滑,便于上漆等后續制作工藝,需要對門芯板原木進行拋光處理。現有的拋光機只能進行單面的拋光處理,需要人工進行翻面處理,重復兩次才能完成門板的正反兩面的拋光處理,不僅影響生產效率,而且工人的勞動強度也較大。同時,現有的拋光設備將門芯板水平放置在輸送皮帶上,通過帶有拋光砂紙的裝置進行單面的拋光處理,在拋光過程中由于門芯板是不固定的,門芯板受力容易發生偏移,影響拋光的質量;拋光機在對木板做了拋光處理后直接通過人工取料,然后在通過人工進行堆疊,不僅需要較多的工人,而且工人的勞動強度也較大,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由于人工操作,容易出現錯誤,影響拋光的效率。因此,現有的技術存在著生產效率低、工人勞動強度大以及拋光效果不理想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實木門門芯板的拋光設備。本發明能夠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工人勞動強度以及改善拋光效果的特點。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一種實木門門芯板拋光設備,包括機架,機架上依次設有進料裝置、夾持裝置和出料裝置,夾持裝置兩側設有拋光裝置,還包括與進料裝置、夾持裝置、出料裝置和拋光裝置相連的控制器;所述的進料裝置包括設置在機架進料端的進料導軌,進料導軌上設有進料滑槽,進料滑槽底部的兩端設有進料驅動滾輪,進料驅動滾輪連接有進料驅動電機,兩個進料驅動滾輪之間設有從動滾輪,進料滑槽的兩內側壁上設有進料導向輪,且進料導向輪和進料滑槽的內側壁之間設有調節彈簧。
前述的一種實木門門芯板的拋光設備中,所述的拋光裝置包括兩個分別布置在夾持裝置前后兩側的拋光機構;所述的拋光機構包括固定在機架上的主動輥軸和從動輥軸,且主動輥軸和從動輥軸分別位于夾持裝置的進料端和出料端,所述的主動輥軸和從動輥軸之間設有傳輸皮帶,傳輸皮帶外表面設有拋光砂紙;所述機架下部設有與從動輥軸位置相對應的環形滑軌,環形滑軌內嵌設有驅動輪,驅動輪上設有支撐架,支撐架下方設有與驅動輪相連的拋光驅動電機,支撐架上方設有輥軸下支座;所述機架上方設有與環形滑軌相對應的弧形導軌,弧形導軌上設有滑塊,滑塊上設有輥軸上支座;所述的從動輥軸位于輥軸上支座和輥軸下支座之間。
前述的一種實木門門芯板拋光設備中,所述機架的上下兩端均設有與主動輥軸位置相對應的輥軸支座,主動輥軸位于兩個輥軸支座之間;所述的輥軸支座上設有紅外傳感器,紅外傳感器與控制器相連。
前述的一種實木門門芯板拋光設備中,所述的夾持裝置包括分別設置在機架上下兩端的夾持機構;所述的夾持機構包括兩個水平固定在機架上的軸承座,兩個軸承座之間設有夾持絲桿,夾持絲桿連接有夾持驅動電機,所述的夾持絲桿上設有夾持滑塊,夾持滑塊上設有夾持液壓伸縮桿,夾持液壓伸縮桿上設有固定板,固定板內表面設有凹槽,凹槽內設有c型結構的鐵質夾具,鐵質夾具和凹槽之間還設有夾持電磁鐵和壓縮彈簧。
前述的一種實木門門芯板拋光設備中,所述的鐵質夾具的兩內側壁上均設有夾持彈簧和橡膠墊。
前述的一種實木門門芯板拋光設備中,所述的固定板上設有測距儀,測距儀與控制器相連,控制器分別與夾持驅動電機、夾持液壓伸縮桿和夾持電磁鐵相連;所述的控制器還連接有位于鐵質夾具上的壓力傳感器。
前述的一種實木門門芯板拋光設備中,所述的出料裝置包括固定在機架出料端上方的門芯板輸送機構和機架出料端下方的門芯板旋轉機構,還包括設置在機架上與門芯板旋轉機構相對應的堆疊機構;所述的門芯板輸送機構包括固定在機架出料端上方的出料絲桿,出料絲桿連接有出料驅動電機,出料絲桿上設有出料滑塊,出料滑塊上設有出料液壓伸縮桿,出料液壓伸縮桿上設有工字型結構的出料導軌,出料導軌上設有固定吸盤和滑動吸盤;所述的固定吸盤上設有出料電磁鐵,滑動吸盤上設有相對應的鐵片。
前述的一種實木門門芯板拋光設備中,所述的門芯板旋轉機構包括固定在機架出料端下方的旋轉基座,旋轉基座鉸接有旋轉支撐架,且旋轉支撐架和旋轉基座之間設有旋轉軸,旋轉軸連接有轉動電機;所述的旋轉支撐架兩端設有c型結構的擋板,擋板內壁上設有出料導向輪,且出料導向輪和擋板之間設有出料彈簧;所述的旋轉支撐架中部設有出料凹槽,出料凹槽內設有液壓伸縮結構的推桿,推桿上設有出料夾具。
前述的一種實木門門芯板拋光設備中,所述的堆疊機構包括與門芯板旋轉機構的位置相對應的堆疊板,堆疊板左右兩側設有堆疊液壓升降桿;所述的堆疊板上設有重力傳感器,重力傳感器與控制器相連。
前述的一種實木門門芯板拋光設備中,所述的機架上還設有位于拋光裝置出料端的除雜裝置;所述的除雜裝置包括除雜殼體,除雜殼體的兩內側壁上均設有除雜毛刷。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通過在機架上設置門芯板的進料裝置、夾持裝置、出料裝置和拋光裝置,并通過控制器進行控制,實現了集進料、拋光和出料的全自動化生產,不需要人工進行取料,能夠有效的降低工人的使用數量,同時自動化操作還能夠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拋光的效率,改善拋光質量,從而能夠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通過在機架進料端設置進料滑槽,實現對門芯板的限位,并通過進料驅動電機驅動進料驅動滾輪,實現門芯板的輸送,還通過設置在進料滑槽的兩內側壁上設置調節彈簧和進料導向輪,對門芯板進行固定,保證門芯板進料的穩定性。同時,通過在夾持裝置的前后兩側設置拋光裝置,一次就可以將門芯板的兩面同時拋光,極大的提高了拋光效率;而且還不需要人工進行翻面等處理,能夠有效的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減少工人數量,降低生產的成本。綜上所述,本發明能夠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工人勞動強度以及改善拋光效果的特點。
另外,通過將從動輥軸設置在環形滑軌上,并通過拋光驅動電機來控制驅動輪沿著環形滑軌移動,使得從動輥軸可以改變與需要拋光的門芯板之間的距離,從而可以實現粗拋光和精細拋光兩道工序,進而可以改變門芯板的拋光質量。
本發明通過在機架上下兩端各設置一個夾持機構,對門芯板進行上下的夾緊,既不會對門芯板的兩面拋光作業產生影響,而且通過夾持液壓伸縮桿來控制夾緊力,能夠保證門芯板在拋光過程中的穩定性,不會發生偏移,提高拋光效果。同時通過絲桿、滑塊和夾持驅動電機的配合來驅動鐵質夾具和固定板的軸向移動,能夠保證門芯板運行的平穩性;同時,通過在固定板上設置凹槽,在凹槽內設置c型結構的鐵質夾具,并通過夾持電磁鐵和壓縮彈簧的控制,既能夠在門芯板進入時起到定位和限位的目的,通過鐵質夾具的伸縮又能夠保證不會影響拋光作業,提高拋光效果。另外,通過在鐵質夾具的兩內側壁上設置夾持彈簧和橡膠墊,既能夠保證不會對門芯板表面造成損壞,還能夠最大限度的夾緊門芯板。通過在固定板設置測距儀,可以對需要夾持的門芯板的長度進行測量,以此來判斷最佳的夾持位置,保證夾持的穩定性能。通過在鐵質夾具上設置壓力傳感器,可以對夾持液壓伸縮桿進行控制,保證門芯板受到的壓力處于最佳狀態。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進料裝置的俯視圖;
圖3是進料裝置的側視圖;
圖4是固定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拋光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的局部放大圖;
圖7是兩個拋光機構的排布示意圖;
圖8是旋轉支撐架的俯視圖;
圖9是旋轉支撐架的側視圖;
圖10是出料導軌的結構示意圖;
圖11是除雜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12是本發明的控制圖。
附圖中的標記為:1-機架,2-進料裝置,3-出料裝置,4-夾持裝置,5-拋光裝置,6-控制器,7-除雜裝置,201-進料導軌,202-進料滑槽,203-進料驅動滾輪,204-進料驅動電機,205-從動滾輪,206-進料導向輪,207-調節彈簧,301-門芯板輸送機構,302-門芯板旋轉機構,303-出料絲桿,304-出料驅動電機,305-出料滑塊,306-出料液壓伸縮桿,307-出料導軌,308-固定吸盤,309-滑動吸盤,310-出料電磁鐵,311-鐵片,312-旋轉基座,313-旋轉支撐架,314-旋轉軸,315-轉動電機,316-擋板,317-出料導向輪,318-出料彈簧,319-出料凹槽,320-推桿,321-出料夾具,322-出料測距儀,323-出料紅外傳感器,324-堆疊機構,325-堆疊板,326-堆疊液壓升降桿,327-重力傳感器,401-夾持機構,402-軸承座,403-夾持絲桿,404-夾持驅動電機,405-夾持滑塊,406-夾持液壓伸縮桿,407-固定板,408-凹槽,409-鐵質夾具,410-夾持電磁鐵,411-壓縮彈簧,412-夾持彈簧,413-橡膠墊,414-測距儀,415-壓力傳感器,501-拋光機構,502-主動輥軸,503-從動輥軸,504-傳輸皮帶,505-拋光砂紙,506-環形滑軌,507-驅動輪,508-支撐架,509-輥軸下支座,510-弧形導軌,511-移動滑塊,512-輥軸上支座,513-輥軸支座,514-紅外傳感器,515-旋轉拋光電機,516-拋光驅動電機,701-除雜殼體,702-除雜毛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但并不作為對本發明限制的依據。
實施例。一種實木門門芯板的拋光設備,構成如圖1至圖12所示,包括機架1,機架1上依次設有進料裝置2、夾持裝置4和出料裝置3,夾持裝置4兩側設有拋光裝置5,還包括與進料裝置2、夾持裝置4、出料裝置3和拋光裝置5相連的控制器6;所述的進料裝置2包括設置在機架1進料端的進料導軌201,進料導軌201上設有進料滑槽202,進料滑槽202底部的兩端設有進料驅動滾輪203,進料驅動滾輪203連接有進料驅動電機204,兩個進料驅動滾輪203之間設有從動滾輪205,進料滑槽202的兩內側壁上設有進料導向輪206,且進料導向輪206和進料滑槽202的內側壁之間設有調節彈簧207。
所述的拋光裝置5包括兩個分別布置在夾持裝置4前后兩側的拋光機構501;所述的拋光機構501包括固定在機架1上的主動輥軸502和從動輥軸503,且主動輥軸502和從動輥軸503分別位于夾持裝置4的進料端和出料端,所述的主動輥軸502和從動輥軸503之間設有傳輸皮帶504,傳輸皮帶504外表面設有拋光砂紙505;所述機架1下部設有與從動輥軸503位置相對應的環形滑軌506,環形滑軌506內嵌設有驅動輪507,驅動輪507上設有支撐架508,支撐架508下方設有與驅動輪507相連的拋光驅動電機516,支撐架508上方設有輥軸下支座509;所述機架1上方設有與環形滑軌506相對應的弧形導軌510,弧形導軌510上設有滑塊511,滑塊511上設有輥軸上支座512;所述的從動輥軸503位于輥軸上支座512和輥軸下支座509之間。
所述機架1的上下兩端均設有與主動輥軸502位置相對應的輥軸支座513,主動輥軸502位于兩個輥軸支座513之間;所述的輥軸支座513上設有紅外傳感器514,紅外傳感器514與控制器6相連。
所述的夾持裝置4包括分別設置在機架1上下兩端的夾持機構401;所述的夾持機構401包括兩個水平固定在機架1上的軸承座402,兩個軸承座402之間設有夾持絲桿403,夾持絲桿403連接有夾持驅動電機404,所述的夾持絲桿403上設有夾持滑塊405,夾持滑塊405上設有夾持液壓伸縮桿406,夾持液壓伸縮桿406上設有固定板407,固定板407內表面設有凹槽408,凹槽408內設有c型結構的鐵質夾具409,鐵質夾具409和凹槽408之間還設有夾持電磁鐵410和壓縮彈簧411。
所述的鐵質夾具409的兩內側壁上均設有夾持彈簧412和橡膠墊413。
所述的固定板407上設有測距儀414,測距儀414與控制器6相連,控制器6分別與夾持驅動電機404、夾持液壓伸縮桿406和夾持電磁鐵410相連;所述的控制器6還連接有位于鐵質夾具409上的壓力傳感器415。
所述的出料裝置3包括固定在機架1出料端上方的門芯板輸送機構301和機架1出料端下方的門芯板旋轉機構302,還包括設置在機架1上與門芯板旋轉機構302相對應的堆疊機構324;所述的門芯板輸送機構301包括固定在機架1出料端上方的出料絲桿303,出料絲桿303連接有出料驅動電機304,出料絲桿303上設有出料滑塊305,出料滑塊305上設有出料液壓伸縮桿306,出料液壓伸縮桿306上設有工字型結構的出料導軌307,出料導軌307上設有固定吸盤308和滑動吸盤309;所述的固定吸盤308上設有出料電磁鐵310,滑動吸盤309上設有相對應的鐵片311。
所述的門芯板旋轉機構302包括固定在機架1出料端下方的旋轉基座312,旋轉基座312鉸接有旋轉支撐架313,且旋轉支撐架313和旋轉基座312之間設有旋轉軸314,旋轉軸314連接有轉動電機315;所述的旋轉支撐架313兩端設有c型結構的擋板316,擋板316內壁上設有出料導向輪317,且出料導向輪317和擋板316之間設有出料彈簧318;所述的旋轉支撐架313中部設有出料凹槽319,出料凹槽319內設有液壓伸縮結構的推桿320,推桿320上設有出料夾具321。
所述的堆疊機構324包括與門芯板旋轉機構302的位置相對應的堆疊板325,堆疊板325左右兩側設有堆疊液壓升降桿326;所述的堆疊板325上設有重力傳感器327,重力傳感器327與控制器6相連。
所述的機架1上還設有位于拋光裝置5出料端的除雜裝置7;所述的除雜裝置7包括除雜殼體701,除雜殼體701的兩內側壁上均設有除雜毛刷702。
所述凹槽408的深度大于鐵質夾具409的高度。
所述的控制器為單片機或者plc控制器。
所述的固定板與液壓伸縮桿相連的那一側為固定板的外表面,固定板的內表面指的是與液壓伸縮桿相對側的固定板表面。
所述的進料驅動電機與控制器相連。
所述的主動輥軸502連接有旋轉拋光電機515,旋轉拋光電機515與控制器6相連;控制器6還連接有拋光驅動電機516。
所述的擋板316上設有出料測距儀322,出料測距儀322連接有控制器6,控制器6與出料驅動電機304、轉動電機315、出料液壓伸縮桿306、推桿320和出料電磁鐵310相連;所述的控制器6還連接有位于出料導軌307上的出料紅外傳感器323。
所述的環形滑軌506包括內滑軌和外滑軌,內滑軌和外滑軌上均嵌設有驅動輪,兩個驅動輪之間設有驅動軸;所述的支撐架底部設有與驅動軸相配合的軸承座,支撐架上部經滾輪與環形滑軌相接觸;所述的支撐架上還固定有傳動電機,傳動電機輸出端設有主動齒輪,主動齒輪嚙合有位于驅動軸上的傳動齒輪;所述的傳動電機與控制器相連。
所述的出料絲桿303的前后兩側還分別設有用于防止出料滑塊旋轉的限位導軌,出料滑塊的前后兩端設有與限位導軌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的出料滑塊包括出料滑塊主體和位于出料滑塊主體下端的螺母,且螺母與出料絲桿相配合。
所述的夾持滑塊405包括滑塊主體和與夾持絲桿相配合的移動螺母;所述的夾持絲桿的前后兩側還設有夾持限位導軌,滑塊主體的前后兩側分別穿過夾持限位導軌,與夾持限位導軌相配合,防止夾持滑塊隨著絲桿一起旋轉。
本發明的工作過程:通過人工將門芯板的一端豎直放置在進料滑槽內,然后在進料驅動輪的作用下,開始進料,通過進料導向輪對門芯板進行夾緊,防止門芯板發生側翻,門芯板在進料驅動滾輪和從動滾輪的作用下進入到夾持裝置。
門芯板從進料裝置出來后,進入夾持裝置,控制器控制夾持電磁鐵斷電,這樣鐵質夾具的底部就會和固定板的上端保持在同一水平位置,門芯板進入鐵質夾具,通過鐵質夾具上的橡膠墊和夾持彈簧的作用下夾緊;此時測距儀將檢測到的門芯板的長度數據傳輸給控制器,當門芯板到達指定的距離后,控制器就會控制夾持液壓伸縮桿進行伸長作業,對固定板對門芯板的上下兩端夾緊,同時控制器控制電磁鐵通電,鐵質夾具在磁力的吸附下收縮至凹槽內,門芯板完全由固定板的壓力夾持,然后控制器控制夾持驅動電機工作,使得夾持滑塊沿著夾持絲桿軸向移動,實現門芯板的軸向移動。
當門芯板在夾持裝置的帶動下進行移動時,輥軸支座上的紅外傳感器檢測門芯板的厚度,控制器根據門芯板的厚度和客戶所要求的拋光程度,來控制從動輥軸的位置,調整好后,控制器控制旋轉拋光電機進行工作,主動輥軸帶動傳輸皮帶和拋光砂紙作與門芯板移動方向相反的運動,拋光砂紙與門芯板接觸,實現拋光處理。
門芯板拋光結束后,在夾持裝置的輸送下進行出料。先經過除雜毛刷對門芯板表面的木屑進行清理,木屑會被吸塵管道吸走。然后門芯板進行出料。
通過出料紅外傳感器和出料測距儀的配合,控制器能夠精確的控制出料液壓伸縮桿的夾取時機,當門芯板到達指定的位置后,控制器控制出料液壓伸縮桿下降,使得固定吸盤和滑動吸盤位于門芯板的兩側,然后控制器控制出料電磁鐵通電,使得固定吸盤和滑動吸盤相互吸附,從而將門芯板固定;然后,控制器控制出料驅動電機工作,帶動門芯板作軸向直線運動,到達指定的位置后,出料液壓伸縮桿繼續下降,將門芯板放入旋轉支撐架內,通過擋板內壁上的出料導向輪和出料彈簧的配合,對門芯板進行固定;然后,控制器控制轉動電機轉動,使得旋轉支撐架繞著旋轉軸轉動90度,控制器控制推桿伸長,將門芯板從擋板內推出,將門芯板整齊堆疊在堆疊板上。堆疊液壓升降桿根據重力傳感器進行自動升降,使得堆疊板最上層與旋轉支撐架之間的高度差只能容納一塊門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