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制造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磨平面工裝,尤其適用于小零件端面打磨。
背景技術: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發現,在打磨小零件時通常采用以下兩種方法:一是采用人工打磨,打磨工在打磨小零件時都是用單手握住零件,單手持磨機,零件尺寸小,操作過程危險系數較大,易發生擦傷手的事件,同時也較費力費時,打磨效果也不好。二是采用機械打磨,單件夾持在磨床車床上磨平面或者車平面,不僅效率低,同時由于其體積較小,很難實現良好的定位和夾持,導致打磨質量不達標,加工時間長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打磨方便,效率高的磨平面工裝。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磨平面工裝,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座、定位板和套圈,所述定位座和定位板均為圓柱狀,定位座的中間位置設有通孔,定位座的頂部設有安裝定位板的第一槽口,所述定位板的中心線與定位座的中心線對齊,定位板設有若干均勻分布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為通孔且均對應于定位座的通孔設置,所述定位座的頂部外緣設有環狀的第二槽口,所述套圈為環狀并插入第二槽口中,所述定位座通孔的正下方設有鼓風機,該鼓風機的風向背向定位座的方向。
進一步地優選,所述定位座上設有對稱設置的豎向的第三槽口,第三槽口連接有對稱設置的連桿,該連桿連接有氣缸,該氣缸水平放置且通過氣缸支座固定安裝。
進一步地優選,所述連桿插入第三槽口后延伸插入定位板上。
進一步地優選,所述定位板上的定位孔的數量為800-1200個。
本實用新型可同時將多個待加工的小零件放入定位板上,并通過鼓風機產生的強空氣吸力將零件自動吸入各個定位孔內,氣缸的運動可使定位板產生振動使更多零件落入定位孔,然后可通過一些磨削工具,如磨床等對多個零件的頂部進行磨平。本實用新型具有磨平效率高,省時、省力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示說明:1-定位座,2-定位板,201-定位孔,3-套圈,4-鼓風機,5-連桿,6-氣缸,7-氣缸支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磨平面工裝,包括定位座(1)、定位板(2)和套圈(3),定位座(1)和定位板(2)均為圓柱狀,定位座(1)的中間位置設有通孔,定位座(1)通孔的正下方設有鼓風機(4),該鼓風機(4)的風向背向定位座(1)的方向,鼓風機(4)產生強吸力。定位座(1)的頂部設有安裝定位板(2)的第一槽口,定位板(2)鑲嵌于該第一槽口內,定位板(2)的中心線與定位座(1)的中心線對齊,定位板(2)設有若干均勻分布的定位孔(201),優選定位孔(201)的數量800-1200個,一次可以打磨千個左右的小零件,大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定位孔(201)為通孔且均對應于定位座(1)的通孔設置,該定位孔(201)適用于零件待加工的端部比另一端尺寸大的定位,且定位孔(201)的尺寸小于零件待加工的端部,大于零件不需要加工的端部。在強吸力的作用下零件,零件被吸入定位孔(201)中。定位座(1)的頂部外緣設有環狀的第二槽口,套圈(3)為環狀并插入第二槽口中,套圈(3)可防止零件從定位板(2)上掉落。
特別的是,本實用新型的定位座(1)上設有對稱設置的豎向的第三槽口,第三槽口插入有對稱設置的連桿(5),連桿(5)插入第三槽口后延伸插入定位板(2)上,可以使連桿(5)更好的帶動定位座(1)和定位板(2)運動。該連桿(5)連接在氣缸(6)的活塞桿上,氣缸是由缸筒、端蓋、活塞、活塞桿和密封件等組成,為現有技術。該氣缸(6)水平放置且通過氣缸支座(7)固定安裝。兩個氣缸(6)的動作方向相同,氣缸(6)的運動帶動定位座(1)和定位板(2)運動并產生振動,使更多零件落入定位孔(201)。
以上所述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改進及替代,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