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擠壓鑄造連接套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輸變電設備,特別提供了一種少油高壓開關上的部件——連接套的擠壓鑄造模具。
少油高壓開關是63千伏以上強電高壓開關中通用的產品,其中連接套是用銅合金鑄造成形終極加工而成,其材料成本高,且重量不輕,給安裝帶來一定困難,用鋁合金代替銅合金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案。但是,使用鑄鋁其電性能及機械性能均達不到要求,用高強鋁合金不能采用鑄造方法,如采用鑄錠,鍛壓工藝,則成本大幅度提高,材料利用率低,可選擇的最佳方案為擠壓鑄造,其具有鑄造的易成形,成形坯件接近部件的實際尺寸,加工量少,又有使部件具有鍛造性能,滿足設計要求的優點。而在擠壓鑄造工藝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模具設計,模具設計得好,可以大大提高成品生產率,提高材料利用率及材料性能。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成品生產率高,材料利用率高,且成品性能好的擠壓鑄造連接套用模具。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擠壓鑄造連接套用模具,由上壓頭(1)、上蓋板(2)、成型模腔(3)、模具座(4)等部分組成,其特征在于與壓機上橫梁連接的模具墊板(11)、沖頭連接塊(12)、沖頭(13)用螺釘順序螺合成上壓頭(1)的主體,上壓頭(1)的墊板(11)下方沖頭連接塊(2)外固定有施壓柱(14),其搭設于上蓋板(2)上;上蓋板(2)由上壓板(21)和固定于其下方的壓環(22)構成,壓環(22)外壁與成型模腔(3)的模具內襯(32)內壁緊密配合,其內壁與上壓頭(1)的沖頭(13)緊密配合,上蓋板(2)搭設于成型模腔(3)之上;成型模腔(3)由模具外套(31)內襯膜具內襯(32),再由模具上蓋板(33)封合而成,模具外套(31)通過彈簧A(34)與模具座(4)彈性連接;模具座(4)上固定設置切料環(41),切料環(41)外壁與模具內襯(32)相配合,內壁與沖頭(13)相配合;切料環(41)內另設置一與其緊密配合的下墊板(42),下墊板(42)下置一頂桿(43),頂桿(43)外套有彈簧B(44)穿過模具座(4)并固定于彈簧支撐板(45)之上。
在使用時,鋁液澆入成形模腔后,上壓頭下降,壓頭沖頭部分接觸鋁液,自使鋁液上升,充滿成形模腔,這時上蓋板將鋁液封閉在模腔內,上壓頭繼續下降,壓力通過上蓋板作用于鋁液上,鋁液與模腔壁接觸,冷卻凝固過程中不斷受作用力擠壓,直到凝固成形。這時有一部分鋁液成為料餅,被沖頭與切斷環切斷。上壓頭抬起時,上蓋板被箍在壓頭上的鋁件帶動一起上移,當鋁件全部提出成型腔后,由一套與之相應的工件脫模裝置推動上蓋板下移將鋁件從沖頭上推下,脫離沖頭。然后,下頂出器上行,將留在模腔里的料餅頂出,并將下頂出器和上蓋板復位,完成了一次擠壓鑄造過程,制備了一個成形壞料。總之,本實用新型具有下述優點1.具有浮動特點,現實上下雙向擠壓,成品密度高,機械性能好;2.模具在使用中靈活自如,效率高;3.工件具有最接近使用件的尺寸,使機械加工盡量省時省力;而且大大提高了材料利用率。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詳述本實用新型附
圖1.擠壓鑄造連接套用模具結構示意圖實施例如
圖1所示,連接套用模具由上壓頭(1)、上蓋板(2)、成型模腔(3)、模具座(4)等部分組成,與壓機上橫梁連接的模具墊板(11)、沖頭連接塊(12)、沖頭(13)用螺釘順序螺合成上壓頭(1)的主體,上壓頭(1)的墊板(11)下方沖頭連接塊(2)外固定有施壓柱(14),其搭設于上蓋板(2)上;上蓋板(2)由上壓板(21)和固定于其下方的壓環(22)構成,壓環(22)外壁與成型模腔(3)的模具內襯(32)內壁緊密配合,其內壁與上壓頭(1)的沖頭(13)緊密配合,上蓋板(2)搭設于成型橫腔(3)之上;成型模腔(3)由模具外套(31)內襯膜具內襯(32),再由模具上蓋板(33)封合而成,模具外套(31)通過彈簧A(34)與模具座(4)彈性連接;模具座(4)上固定設置切料環(41),切料環(41)外壁與模具內襯(32)相配合,內壁與沖頭(13)相配合;切料環(41)內另設置一與其緊密配合的下墊板(42),下墊板(42)下置一頂桿(43),頂桿(43)外套有彈簧B(44)穿過模具座(4)并固定于彈簧支撐板(45)之上。
其操作過程如下模具上壓頭由(11)(12)(13)(14)件組成,壓機上模梁上行,模具開啟,在模具內襯(32)中注入熔化的金屬鋁液。然后壓機上橫梁下行,壓環(22)和壓板(21)與模具上蓋板(33)接觸,壓機下橫梁繼續下行,施壓柱(14)與壓板(21)接觸,沖頭(13)將鋁液擠壓成形,并將壓板(21)頂起,而施壓柱(14)的壓力由壓板(21)和壓環(22)施加在鋁液上,鋁液在壓力下凝固。
當壓力施加在鋁液上時,模具壓板(21)的壓力下向下移動,切料環(41)相對向上擠加鋁液,形成上下共同擠壓的效果,當沖頭(13)下移超過切料環(41)上沿時,就將料餅切斷,與工件(5)脫離。
當鋁液在壓力下凝固后,壓機橫梁上行,鋁件(5)由于凝固收縮而箍在沖頭(13)上,隨沖頭(13)上行,被撥出模具與內襯(32)脫離,壓機繼續上行,壓板(21)與施壓柱(14)分離,而沖頭(13)繼續上行,工件(5)受壓板(21)阻擋而不能上行,當沖頭(13)上行從工件中脫出一定長度后,由于沖頭(13)有一定錐度,工件從沖頭脫離。
留在切料環中的料餅,被下油缸(未畫出)推動的頂出機構向上推動,向上推離切料環(41),從模具中可方便的拿出。
模具在支柱彈簧(34)的支撐推動下,自然恢復到原位。適當調整模具,噴涂潤滑劑后,可以下一個循環,澆注下一個工件。
權利要求1.一種擠壓鑄造連接套用模具,由上壓頭(1)、上蓋板(2)、成型模腔(3)、模具座(4)等部分組成,其特征在于與壓機上橫梁連接的模具墊板(11)、沖頭連接塊(12)、沖頭(13)用螺釘順序螺合成上壓頭(1)的主體,上壓頭(1)的墊板(11)下方沖頭連接塊(2)外固定有施壓柱(14),其搭設于上蓋板(2)上;上蓋板(2)由上壓板(21)和固定于其下方的壓環(22)構成,壓環(22)外壁與成型模腔(3)的模具內襯(32)內壁緊密配合,其內壁與上壓頭(1)的沖頭(13)緊密配合,上蓋板(2)搭設于成型橫腔(3)之上;成型模腔(3)由模具外套(31)內襯膜具內襯(32),再由模具上蓋板(33)封合而成,模具外套(31)通過彈簧A(34)與模具座(4)彈性連接;模具座(4)上固定設置切料環(41),切料環(41)外壁與模具內襯(32)相配合,內壁與沖頭(13)相配合;切料環(41)內另設置一與其緊密配合的下墊板(42),下墊板(42)下置一頂桿(43),頂桿(43)外套有彈簧B(44)穿過模具座(4)并固定于彈簧支撐板(45)之上。
專利摘要一種擠壓鑄造連接套用模具,由上壓頭、上蓋板、成型模腔、模具座等部分組成,其特征在于:上壓頭搭設于上蓋板上;上蓋板搭設于成型模腔之上;成型模腔與模具座彈性連接;模具座上固定設置切料環;切料環內另設置一與其緊密配合的下墊板,下墊板下置一頂桿,頂桿外套有彈簧穿過模具座并固定于彈簧支撐板之上。本實用新型成品生產率高,材料利用率高,且成品性能好。
文檔編號B22D18/00GK2286082SQ9623914
公開日1998年7月15日 申請日期1996年11月20日 優先權日1996年11月20日
發明者蘇國躍, 胡宛平, 閻德勝, 楊奇雄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