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輪轂鑄造機頂桿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輪轂鑄造機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輪轂鑄造機頂桿的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0002]輪轂是車輛用于連接輪胎與軸的部件,目前的輪轂從制造工藝上可以分為整體鑄造式、整體鍛造式和復合式三種,整體鑄造式輪轂是目前制造成本最低的,其產量占輪轂總生產量的90%左右。整體鑄造式輪轂的制造過程是,將液態鋁合金灌注進鑄造模具,待液態鋁合金凝固為固態的輪轂毛坯,將輪轂毛坯脫模取出冷卻,然后進行去毛刺、打磨等精加工處理,最終得到成品;輪轂鑄造模具由上模具和下模具兩部分組成,上模具扣在下模具上,脫模時先將上模具升起與下模具分離,輪轂毛坯連接在下模具上,然后頂桿向上頂起,使輪轂毛坯從下模具脫離。目前一臺輪轂鑄造機的頂桿座上對應不同尺寸的輪轂,沿不同直徑的圓周均勻設置有多個孔,頂桿下端固定連接于孔,但是頂桿座上一次只能安裝對應一個輪轂尺寸的頂桿,否則不同直徑圓周上的頂桿之間會產生干涉,影響脫模;因此每一種尺寸的輪轂在加工時均需要拆裝頂桿調整位置,工作量大,效率低。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輪轂鑄造機頂桿的連接結構,可以解決現有輪轂鑄造機需要對應每一種尺寸的輪轂拆裝頂桿調整位置以避免頂桿之間產生干涉,導致工作量大、效率低的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5]一種輪轂鑄造機頂桿結構,所述頂桿由上桿和下桿組成,所述下桿的下端設有連接機構,所述下桿的上端設有定位孔,所述上桿的下端設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與定位孔相匹配;上桿的定位柱插入下桿的定位孔中組成一根完整的頂桿。
[0006]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上桿的長度為3~4厘米。
[0007]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連接機構為卡槽或螺紋。
[0008]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的優點在于:
[0009]將頂桿分為上桿、下桿兩部分,下桿連接于頂桿座上的孔,不同直徑圓周上的下桿相互之間不會產生干涉,對應不同尺寸的輪轂,只需調整上桿所插入的位置,大大降低了因輪轂尺寸變化帶來的調整設備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頂桿結構I示意圖。
[0011 ] 圖2為頂桿結構2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實施例1
[0013]如圖1所示的一種輪轂鑄造機頂桿結構,所述頂桿I由上桿11和下桿12組成,所述下桿12的下端設有卡槽,所述下桿12的上端設有定位孔14,所述上桿11的長度為3~4厘米,所述上桿11的下端設有定位柱13,所述定位柱13與定位孔14相匹配;上桿11的定位柱13插入下桿12的定位孔14中組成一根完整的頂桿I。
[0014]實施例2
[0015]所述下桿12的下端設有螺紋。
[0016]其余實施如實施例1。
【主權項】
1.一種輪轂鑄造機頂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桿(I)由上桿(11)和下桿(12)組成,所述下桿(12)的下端設有連接機構(15),所述下桿(12)的上端設有定位孔(14),所述上桿(11)的下端設有定位柱(13),所述定位柱(13)與定位孔(14)相匹配;上桿(11)的定位柱(13)插入下桿(12)的定位孔(14)中組成一根完整的頂桿(I)。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輪轂鑄造機頂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桿(11)的長度為3~4厘米。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輪轂鑄造機頂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機構(15)為卡槽或螺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輪轂鑄造機頂桿結構,所述頂桿由上桿和下桿組成,所述下桿的下端設有連接機構,所述下桿的上端設有定位孔,所述上桿的下端設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與定位孔相匹配;上桿的定位柱插入下桿的定位孔中組成一根完整的頂桿。本實用新型將頂桿分為上桿、下桿兩部分,下桿連接于頂桿座上的孔,不同直徑圓周上的下桿相互之間不會產生干涉,對應不同尺寸的輪轂,只需調整上桿所插入的位置,大大降低了因輪轂尺寸變化帶來的調整設備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IPC分類】B22C9/28, B22D29/08
【公開號】CN204672929
【申請號】CN201320692645
【發明人】郗富河, 張新穎
【申請人】江蘇新創雄鋁制品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9月30日
【申請日】2013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