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氣相白炭黑生產用的脫酸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化工設備,特別涉及一種氣相白炭黑生產用的脫酸設備。
背景技術:
在氣相白炭黑生產過程中,脫酸是最重要的環節,脫酸能力和效果好不好,直接影響到白炭黑的質量。現有的氣相白炭黑的脫酸設備,均是用電加熱的方式將物料加熱至所需要的溫度,然后直接將氣體與蒸汽混合后直接通入脫酸設備內與物料接觸,潤濕白炭黑表面,從而使白炭黑表面的氯化氫分離出來。現有的氣相白炭黑的脫酸設備電加熱方式有二種,一種是外加熱,另一種是內加熱,這二種加熱方式均有缺點。外加熱存在溫度梯度問題,即設備爐壁的溫度高,設備中心的溫度低,造成脫酸不完全,影響白炭的的質量和產能; 內加熱方式由于加熱管表面溫度較高,一般都超過1100度,極易灼燒白炭黑的表面羥基,產生大顆粒,影響白炭黑的質量。因此不管是采用外加熱還是內加熱的電加熱脫酸方式,均存在脫酸效率低、能耗高、溫度不好控制、白炭黑的品質差等缺點。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氣相白炭黑生產用的脫酸設備。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氣相白炭黑生產用的脫酸設備,與氣相白炭黑生產設備相連;包括脫酸爐和氣固分離器,脫酸爐為臥式,氣固分離器為立式,脫酸爐和氣固分離器呈T形連接連通;在脫酸爐的端部設有進料口,在脫酸爐的下部設有多個燃氣進口、在脫酸爐內各燃氣進口的上方分別設有一塊用于將燃氣向四周分流的燃氣擋板,在脫酸爐內設有一塊密布通孔的篩板擋在各燃氣擋板的上方,在脫酸爐內還設有多塊用于延長物料在脫酸爐內的停留時間的折流板;氣固分離器的上部設有排氣口,下部設有出料口和排渣口。所述的脫酸爐和氣固分離器的外表面設有保溫層。所述的脫酸爐和氣固分離器上還分別設有測溫口和測壓口。本實用新型具有設備結構簡單、溫度控制好、能耗低、脫酸完全、產能高、白炭黑的品質聞等優點。
圖I是本實用新型氣相白炭黑生產用的脫酸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的氣相白炭黑生產用的脫酸設備,與氣相白炭黑生產設備相連;包括脫酸爐I和氣固分離器2,脫酸爐I為臥式,氣固分離器2為立式,脫酸爐和氣固分離器呈T形連接連通。[0010]在脫酸爐I的端部設有進料口 11,在脫酸爐的下部設有多個燃氣進口 12,在脫酸爐內各燃氣進口的上方分別設有一塊用于將燃氣向四周分流的燃氣擋板13,在脫酸爐內設有一塊密布通孔的篩板14擋在各燃氣擋板的上方,在脫酸爐內還設有多塊用于延長物料在脫酸爐內的停留時間的折流板15,在脫酸爐上還設有測溫口 16和測壓口 17,在脫酸爐的外表面設有保溫層18。氣固分離器2的上部設有排氣口 21,下部設有出料口 22和排渣口 23,在氣固分離器上還設有測溫口 24和測壓口 25,在氣固分離器的外表面設有保溫層26。本實用新型中使用的燃氣為燃燒時能產生水蒸汽的可燃氣體。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將燃氣燃燒所產生的熱量和水蒸汽通過各燃氣進口進入脫酸爐內,直接為解吸白炭黑表面的氯化氫提供所需要的熱量及水蒸汽。密布通孔的篩板置于燃氣進口上方,燃氣燃燒產生的水蒸汽通過篩板上的通孔進入脫酸爐內與物料均勻的充分混合接觸,在高溫和水蒸汽的作用下使白炭黑表面的氯化氫 分離出來。折流板可延長物料在解吸爐的停留時間,提高脫酸效率。氣固分離器使物料與氣體分離開來。
權利要求1.一種氣相白炭黑生產用的脫酸設備,與氣相白炭黑生產設備相連;其特征在于包括脫酸爐和氣固分離器,脫酸爐為臥式,氣固分離器為立式,脫酸爐和氣固分離器呈T形連接連通;在脫酸爐的端部設有進料口,在脫酸爐的下部設有多個燃氣進口、在脫酸爐內各燃氣進口的上方分別設有一塊用于將燃氣向四周分流的燃氣擋板,在脫酸爐內設有一塊密布通孔的篩板擋在各燃氣擋板的上方,在脫酸爐內還設有多塊用于延長物料在脫酸爐內的停留時間的折流板;氣固分離器的上部設有排氣口,下部設有出料口和排渣口。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氣相白炭黑生產用的脫酸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脫酸爐和氣固分離器的外表面設有保溫層。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氣相白炭黑生產用的脫酸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脫酸爐和氣固分離器上還分別設有測溫口和測壓口。
專利摘要一種氣相白炭黑生產用的脫酸設備,與氣相白炭黑生產設備相連;包括脫酸爐和氣固分離器,脫酸爐為臥式,氣固分離器為立式,脫酸爐和氣固分離器呈T形連接連通;在脫酸爐的端部設有進料口,在脫酸爐的下部設有多個燃氣進口、在脫酸爐內各燃氣進口的上方分別設有一塊用于將燃氣向四周分流的燃氣擋板,在脫酸爐內設有一塊密布通孔的篩板擋在各燃氣擋板的上方,在脫酸爐內還設有多塊用于延長物料在脫酸爐內的停留時間的折流板;氣固分離器的上部設有排氣口,下部設有出料口和排渣口。本實用新型具有設備結構簡單、溫度控制好、能耗低、脫酸完全、產能高、白炭黑的品質高等優點。
文檔編號C01B33/113GK202558647SQ201220085709
公開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8日
發明者桑國仁, 麥暉, 史長濤, 夏柳春 申請人:上海竟茨環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