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稻殼灰提取物生產水玻璃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提出的是用稻殼灰生產水玻璃的方法。
背景技術:
東三省年產水稻為50億公斤,水稻有15%的是稻殼,稻殼燃燒后產生15%左右稻殼灰。稻殼灰有60%為二氧化娃。東三省就產稻殼7.5億公斤,這些稻殼燃燒后可生成稻殼灰1.125億公斤,東三省這些稻殼灰中含有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六千七百五十萬公斤。稻殼灰到處堆放不僅占地,它所含的堿性氧化物與水會變成堿,也會污染水源。隨著我國硅石(二氧化硅)的大量開采,高品位的硅石礦愈來愈少,加之開采費用不斷提高。回收稻殼灰中的二氧化硅顯得愈來愈重要。從經濟效益上分析也是合理的。但是稻殼灰中的二氧化硅常常含有細沙。直接使用也不是很理想。我們把它做成水玻璃。把細沙從水玻璃中分離出來。我們不僅得到了產品。也消耗了稻殼灰。這個過程即保護環境,又有經濟效益。開發前景廣闊。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出利用稻殼灰提取物生產水玻璃的方法。它的分離和反應過程主要是通過已下方法完成的。水洗工序、過 濾工序、酸洗工序、二次水洗工序、過濾工序、二次水洗工序、加料工序、反應工序、過濾工序。本發明的具體方案為:
水洗工序
將稻殼灰加到燒杯中加入蒸餾水,灰、水比例為1:10(質量比)。充分攪拌10分鐘。洗去鹽類及易溶與水的金屬氧化物。過濾工序
將上述物質倒入布氏漏斗中過濾,濾液是碳酸鹽和堿性氧化物。濾餅是二氧化硅和氧化物。酸洗工序
將濾餅收集在杯中,加入適量的3%鹽酸水溶液,洗去鎂、鋁等氧化物;
過濾工序
將上述物質倒入布氏漏斗中過濾,濾餅是二氧化硅,濾液是氯化鎂和氯化鋁及鹽酸(可返回3可循環使用)。二次水洗、過濾工序
將濾餅用水洗至pH=6.5時過濾。濾液可循環使用,濾餅是二氧化硅。加料工序
將二氧化娃加入高壓反應爸中,加入18%氫氧化鈉。蓋緊上蓋。反應工序
打開攪拌器,控制100轉/分,打開加熱器。控制溫度為12(T180°C,反應時間2 4小時。反應結束。過濾工序
將上述液體放入100目的分樣篩中過濾。分離出細沙和未反應的二氧化硅,濾液就是水玻璃。
圖1是本發明提出的是用稻殼灰生產水玻璃的方法工序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水洗工序
將稻殼灰80克加到1000暈升燒杯中加入800暈升蒸懼水,充分攪拌10分鐘。洗去鹽類及易溶與水的金屬氧化物。過濾工序
將上述物質倒入布氏漏斗中過濾,濾液是碳酸鹽和堿性氧化物。濾餅是二氧化硅和氧化物。酸洗工序
將濾餅收集在杯中,加入適量的3%鹽酸水溶液200毫升,洗去鎂、鋁等氧化物。過濾工序
將上述物質倒入布氏漏斗中過濾,濾餅是二氧化硅,濾液是氯化鎂和氯化鋁及鹽酸(可返回3可循環使用)。二次水洗、過濾工序
將濾餅用水洗至pH=6.5時過濾。濾液可循環使用,濾餅是二氧化硅。加料工序
將70克二氧化硅加入一升高壓反應釜中,加入20%氫氧化鈉溶液400毫升。蓋緊上蓋。反應工序
打開攪拌器,控制100轉/分,打開加熱器。控制溫度為160±5°c,反應4小時后實驗結束。過濾工序
將上述液體放入100目的分樣篩中過濾。 分離出細沙和未反應的二氧化硅,濾液就是水玻璃。
權利要求
1.水洗工序 將稻殼灰加到燒杯中加入蒸餾水,灰、水比例為1:10(質量比),充分攪拌10分鐘,洗去鹽類及易溶與水的金屬氧化物。
2.過濾工序 將上述物質倒入布氏漏斗中過濾,濾液是碳酸鹽和堿,濾餅是二氧化硅和氧化物。
3.酸洗工序 將濾餅收集在杯中,加入適量的3%鹽酸水溶液,洗去鎂、鋁等氧化物。
4.過濾工序 將上述物質倒入布氏漏斗中過濾,濾餅是二氧化硅,濾液是氯化鎂和氯化鋁及鹽酸(可返回3可循環使用)。
5.二次水洗、過濾工序 將濾餅用水洗至pH=6.5時過濾,濾液可循環使用,濾餅是二氧化硅。
6.加料工序 將二氧化娃加入高壓反應爸中,加入18%氫氧化鈉,蓋緊上蓋。
7.反應工序 打開攪拌器,控制100轉/分,打開加熱器,控制溫度為12(Tl80°C,反應時間2 4小時,反應結束。
8.過濾工序 將上述液體放入100目的分樣篩中過濾,分離出細沙和未反應的二氧化硅,濾液就是水玻璃。
全文摘要
東三省年產水稻約50億公斤,水稻有15%的是稻殼,稻殼燃燒后產生15%左右稻殼灰。稻殼灰有60%為二氧化硅。東三省就產稻殼7.5億公斤,這些稻殼燃燒后可生成稻殼灰1.125億公斤,東三省這些稻殼灰中含有二氧化硅六千七百五十萬公斤。稻殼灰到處堆放不僅占地,它所含的堿性氧化物與水會變成堿,也會污染水源。隨著我國硅石(二氧化硅)的大量開采,高品位的硅石礦愈來愈少,加之開采費用不斷提高。回收稻殼灰中的二氧化硅顯得愈來愈重要。用稻殼灰提取物生產水玻璃的方法是通過水洗、過濾、酸洗、加料、反應等完成的,它不僅消耗了稻殼灰,也保護環境,同時產生經濟效益,開發前景廣闊。
文檔編號C01B33/32GK103213997SQ20131008514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18日
發明者王景峰, 張強, 蔣云霞 申請人:吉林化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