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電梯輕型對重塊制備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電梯輕型對重塊配方以及其制備工藝。
背景技術:
中國專利申請,申請號:200710034823.6,公開號為CN101054144A,公開了一種電梯對重塊及其制造方法,包括以下過程:將粉碎、洗凈、烘干的礦晶石60-70個重量份和鐵粉10-15個重量份、水泥8-15個重量份等加5-7個重量份的水制得濕料,通過成型、脫模、保養、硬化,即得成品對重塊。該申請所述對重塊與鑄鐵對重塊相比成本低廉,不含硫元素化學性質穩定。該申請所述對重塊的制造方法,不需要專用設備,工藝步驟簡單,容易實現機械化,環境污染少,制造成本低廉。
申請號:200710197052.2,公開了一種電梯對重塊及其生產方法,包括以下的過程:先制作由鐵板制成的金屬外殼,金屬外殼分為鐵板容器和面蓋兩部分,采用含鐵為40-48%、含水量5-8%的鐵粉71-80個重量份,含鐵為60-65%、含水量5-8%的鐵粉10-14個重量份,水泥10-15個重量份為原料,經攪拌機充分攪拌均勻后,制成混合料,將混合料用傳送帶輸送至壓力機自動壓制成所需模塊,再由傳送帶輸送至鐵板容器內,經保養,待對重塊完全硬化后,蓋上面蓋,焊接好,即制得成品。這種電梯對重塊的生產實現機械化操作,生產速度快,對重塊封閉在金屬外殼里,不易氧化,污染小,環保,成本低廉。
申請號:200810029431.5,公開了一種利用廢鋼渣形成電梯對重塊的方法:采用含鐵量為30-40%的廢鋼渣、厚度為0.78-0.82毫米的鐵板和水泥為原料,包括以下過程:1.制作對重塊金屬外殼;2.廢鋼渣處理:將廢鋼渣先破碎再經過打粉機,使顆粒直徑小于3毫米即可;3.拌料:按如下重量比稱取原料:廢鋼渣90-94%,水泥6-10%,水5-6%,經攪拌機充分攪拌均勻后,制成混合料;4.成型:將混合料用傳送帶輸送至壓力機自動壓制成所需模塊,再由傳送帶輸送至步驟1所制成的鐵板容器內;5.保養:保養6-8天,待對重塊完全硬化后,蓋上面蓋,焊接好,制得成品。
采用上述原料以及方法制得的電梯對重塊,仍然存在成本相對較大,強度和粘結度差的技術問題,難以克服。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其價格低廉的水洗高嶺土和重晶石作主要原料代替傳統的鑄鐵,降低了成本和節省了資源。高嶺土良好的可塑性和高的粘結性使得對重塊結構緊湊強度好。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電梯輕型對重塊配方,至少包括以下原料:水洗高嶺土、重晶石、六偏磷酸鈉和水。
優選地,上述原料按下述重量數配制:水洗高嶺土8~16份、重晶石1~6份、六偏磷酸鈉0.01~0.06份、水1~5.3份,得到的對重塊的可塑性強、結構較為緊奏,占用的電梯的空間更小,保證電梯在運行的時候具有更高的可靠性能。
優選地,按照下述重量數配制:水洗高嶺土10~12份、重晶石2~3份、六偏磷酸鈉0.01~0.03份、水1~1.3份,電梯對重塊具有優良的可塑性和結構緊湊性能。
電梯輕型對重塊制備工藝,至少包括下述步驟:
第一步,將重晶石物料粉碎,按照粗碎-中碎-細碎逐級粉碎,直至5~25毫米;
第二步,將粉碎至細碎后的重晶石物料投入攪拌機攪拌混合均勻,然后加入水洗高嶺土和六偏磷酸鈉、水,制得混合物料;
第三步,成型,將上述混合物料用1000噸的壓力機壓制成所需模塊成型;
第三步,將成型之后的對重塊采用蒸汽保養至完全硬化,將對重塊置于蒸汽環境中保養24-72h,對重塊置于蒸汽鍋中進行蒸汽硬化,并且在蒸汽硬化過程中按 2-4kg/m3加入氫氧化鈉,直至對重塊完全硬化;
第四步,將硬化的模塊蓋上鐵板面蓋并焊接好,制得成品。
優選地,步驟二中按照下述重量數配制:水洗高嶺土8~16份、重晶石1~6份、六偏磷酸鈉0.01~0.06份、水1~5.3份。
優選地,步驟三中,將對重塊置于蒸汽環境中保養24-72h,直至對重塊完全硬化。
優選地,對重塊置于蒸汽鍋中進行蒸汽硬化,并且在蒸汽硬化過程中按 2-4kg/m3加入氫氧化鈉。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電梯輕型對重塊配方,利用價格低廉的水洗高嶺土和重晶石作主要原料代替傳統的鑄鐵,降低了成本和節省了資源。高嶺土良好的可塑性和高的粘結性使得對重塊結構緊湊強度好。本發明的電梯輕型對重塊工藝步驟簡單,運用到的擠壓機和蒸汽鍋均為成熟產品,費用較低,保證了制得的對重塊能夠維持較好的可塑性能和粘接性能,同時保證了其成本較低。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加深對本發明的理解,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該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構成限定。
實施例1
電梯輕型對重塊配方,至少包括按下述重量數配制的原料:水洗高嶺土8份、重晶石1份、六偏磷酸鈉0.01份、水1份。
電梯輕型對重塊制備工藝,至少包括下述步驟:
第一步,將重晶石物料粉碎,按照粗碎-中碎-細碎逐級粉碎,直至5~15毫米;
第二步,將粉碎至細碎后的重晶石物料投入攪拌機攪拌混合均勻,然后加入水洗高嶺土和六偏磷酸鈉、水,制得混合物料,其中混合物料按照下述重量數配制:水洗高嶺土8份、重晶石1份、六偏磷酸鈉0.01份、水1份;
第三步,成型,將上述混合物料用1000噸的壓力機壓制成所需模塊成型;
第三步,將成型之后的對重塊采用蒸汽保養至完全硬化,將對重塊置于蒸汽環境中保養24h,直至對重塊完全硬化,其中對重塊置于蒸汽鍋中進行蒸汽硬化,并且在蒸汽硬化過程中按 3kg/m3加入氫氧化鈉;
第四步,將硬化的模塊蓋上鐵板面蓋并焊接好,制得對重塊成品1。
實施例2
電梯輕型對重塊配方,至少包括按下述重量數配制的原料:水洗高嶺土12份、重晶石5份、六偏磷酸鈉0.04份、水2份。
電梯輕型對重塊制備工藝,至少包括下述步驟:
第一步,將重晶石物料粉碎,按照粗碎-中碎-細碎逐級粉碎,直至5~25毫米;
第二步,將粉碎至細碎后的重晶石物料投入攪拌機攪拌混合均勻,然后加入水洗高嶺土和六偏磷酸鈉、水,制得混合物料,其中混合物料按照下述重量數配制:水洗高嶺土12份、重晶石5份、六偏磷酸鈉0.04份、水2份;
第三步,成型,將上述混合物料用1000噸的壓力機壓制成所需模塊成型;
第三步,將成型之后的對重塊采用蒸汽保養至完全硬化,將對重塊置于蒸汽環境中保養48h,直至對重塊完全硬化,其中對重塊置于蒸汽鍋中進行蒸汽硬化,并且在蒸汽硬化過程中按 4kg/m3加入氫氧化鈉;
第四步,將硬化的模塊蓋上鐵板面蓋并焊接好,制得對重塊成品2。
實施例3
電梯輕型對重塊配方,至少包括按下述重量數配制的原料:水洗高嶺土12份、重晶石3份、六偏磷酸鈉0.03份、水1.2份。
電梯輕型對重塊制備工藝,至少包括下述步驟:
第一步,將重晶石物料粉碎,按照粗碎-中碎-細碎逐級粉碎,直至5~25毫米;
第二步,將粉碎至細碎后的重晶石物料投入攪拌機攪拌混合均勻,然后加入水洗高嶺土和六偏磷酸鈉、水,制得混合物料,其中混合物料按照下述重量數配制:水洗高嶺土12份、重晶石3份、六偏磷酸鈉0.03份、水1.2份。;
第三步,成型,將上述混合物料用1000噸的壓力機壓制成所需模塊成型;
第三步,將成型之后的對重塊采用蒸汽保養至完全硬化,將對重塊置于蒸汽環境中保養72h,直至對重塊完全硬化,其中對重塊置于蒸汽鍋中進行蒸汽硬化,并且在蒸汽硬化過程中按 4kg/m3加入氫氧化鈉;
第四步,將硬化的模塊蓋上鐵板面蓋并焊接好,制得對重塊成品3。
實施例4
電梯輕型對重塊配方,至少包括按下述重量數配制的原料:水洗高嶺土12份、重晶石3份、六偏磷酸鈉0.03份、水5.3份。
電梯輕型對重塊制備工藝,至少包括下述步驟:
第一步,將重晶石物料粉碎,按照粗碎-中碎-細碎逐級粉碎,直至5~25毫米;
第二步,將粉碎至細碎后的重晶石物料投入攪拌機攪拌混合均勻,然后加入水洗高嶺土和六偏磷酸鈉、水,制得混合物料,其中混合物料按照下述重量數配制:水洗高嶺土12份、重晶石3份、六偏磷酸鈉0.03份、水5.3份。;
第三步,成型,將上述混合物料用1000噸的壓力機壓制成所需模塊成型;
第三步,將成型之后的對重塊采用蒸汽保養至完全硬化,將對重塊置于蒸汽環境中保養72h,直至對重塊完全硬化,其中對重塊置于蒸汽鍋中進行蒸汽硬化,并且在蒸汽硬化過程中按 3kg/m3加入氫氧化鈉;
第四步,將硬化的模塊蓋上鐵板面蓋并焊接好,制得對重塊成品4。
實施例5
電梯輕型對重塊配方,至少包括按下述重量數配制的原料:水洗高嶺土12份、重晶石2份、六偏磷酸鈉0.02份、水1.3份。
電梯輕型對重塊制備工藝,至少包括下述步驟:
第一步,將重晶石物料粉碎,按照粗碎-中碎-細碎逐級粉碎,直至15~25毫米;
第二步,將粉碎至細碎后的重晶石物料投入攪拌機攪拌混合均勻,然后加入水洗高嶺土和六偏磷酸鈉、水,制得混合物料,其中混合物料按照下述重量數配制:水洗高嶺土12份、重晶石2份、六偏磷酸鈉0.02份、水1.3份。
第三步,成型,將上述混合物料用1000噸的壓力機壓制成所需模塊成型;
第三步,將成型之后的對重塊采用蒸汽保養至完全硬化,將對重塊置于蒸汽環境中保養72h,直至對重塊完全硬化,其中對重塊置于蒸汽鍋中進行蒸汽硬化,并且在蒸汽硬化過程中按 4kg/m3加入氫氧化鈉;
第四步,將硬化的模塊蓋上鐵板面蓋并焊接好,制得對重塊成品5。
經過尺寸測量和拉力試驗、靜力試驗、耐腐蝕試驗,發現,對重塊成品5的體積最小、抗拉性能和耐腐蝕性能最強,并且依次排列的是對重塊成品3、對重塊成品2、對重塊成品1和對重塊成品4。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當對重塊的原料按照水洗高嶺土10~12份、重晶石2~3份、六偏磷酸鈉0.01~0.03份、水1~1.3份配比,并且依照上述工藝步驟完成后,電梯對重塊具有優良的可塑性和結構緊湊性能。
本發明的實施例公布的是較佳的實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極易根據上述實施例,領會本發明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變化,但只要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