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材料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絕熱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的絕熱材料目前正處于發展時期,國內使用的絕熱及耐火材料主要有以下幾種:
膨脹珍珠巖:膨脹珍珠巖在一段時期曾受到礦棉產品的沖擊,但由于其價格和施工性能上所具有的優勢,在建筑和工業保溫材料中占有較大的比重,約為保溫材料的44%。
硅藻土:硅藻土是一種生物成因的硅質沉積巖,其基本組成成分是SiO2,通常都在80%以上;硅藻土作為保溫隔熱材料,其使用最高溫度在900℃左右,不宜超過1000℃。
漂珠:漂珠是一種能浮于水面的粉煤灰空心球,呈灰白色,壁薄中空,重量很輕,容重為720kg/m3(重質),418.8kg/m3(輕質),粒徑約0.1毫米,表面封閉而光滑,熱導率小,耐火度≥1610℃,是優良的保溫耐火材料,廣泛用于輕質澆注料的生產和石油鉆井方面。漂珠的化學成份以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鋁為主,具有顆粒細、中空、質輕、高強、耐磨、耐高溫、保溫絕緣、絕緣阻燃等多種功能,現已廣泛應用于耐火材料原料之一。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絕熱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的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是該復合絕熱材料配方合理,工藝簡練,成型方便,易于操作。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絕熱材料及其制備方法,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漂珠5-7份、纖維素醚4-6份、消泡劑3-5份、添加劑4-6份、硅酸鋁纖維6-10份、滑石粉15-25份、減水劑1-3份、水玻璃6-10份、陶瓷纖維16-18份、水鎂石纖維3-5份、固化劑1-3份、水40-60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漂珠5份、纖維素醚4份、消泡劑3份、添加劑4份、硅酸鋁纖維6份、滑石粉15份、減水劑1份、水玻璃6份、陶瓷纖維16份、水鎂石纖維3份、固化劑1份、水40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漂珠6份、纖維素醚5份、消泡劑4份、添加劑5份、硅酸鋁纖維8份、滑石粉20份、減水劑2份、水玻璃8份、陶瓷纖維17份、水鎂石纖維4份、固化劑2份、水50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漂珠7份、纖維素醚6份、消泡劑5份、添加劑6份、硅酸鋁纖維10份、滑石粉25份、減水劑3份、水玻璃10份、陶瓷纖維18份、水鎂石纖維5份、固化劑3份、水60份。
進一步:本發明制備方法具有如下步驟:
步驟一、按照比例將原料進行攪拌至均勻;再加入固化劑,攪拌40~60秒后再加入水玻璃,然后攪拌均勻獲得混合材料;
步驟二、最后將混合材料倒入成型模具中,擠壓至緊密,并在模具中靜置40~60分鐘后取出;
步驟三、再在干燥通風處平整放置24小時,即得到復合絕熱材料。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的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是該復合絕熱材料配方合理,工藝簡練,成型方便,易于操作;
2、該復合絕熱材料在保障優良絕熱耐火性能的條件下,具備高的抗壓抗拉強度,能進行多次循環使用;
3、該復合絕熱材料無毒,無污染,長期存放不影響其性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一:
一種絕熱材料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漂珠5-7份、纖維素醚4-6份、消泡劑3-5份、添加劑4-6份、硅酸鋁纖維6-10份、滑石粉15-25份、減水劑1-3份、水玻璃6-10份、陶瓷纖維16-18份、水鎂石纖維3-5份、固化劑1-3份、水40-60份。
實施例二:
一種絕熱材料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漂珠5份、纖維素醚4份、消泡劑3份、添加劑4份、硅酸鋁纖維6份、滑石粉15份、減水劑1份、水玻璃6份、陶瓷纖維16份、水鎂石纖維3份、固化劑1份、水40份。
實施例三:
一種絕熱材料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漂珠6份、纖維素醚5份、消泡劑4份、添加劑5份、硅酸鋁纖維8份、滑石粉20份、減水劑2份、水玻璃8份、陶瓷纖維17份、水鎂石纖維4份、固化劑2份、水50份。
實施例四:
一種絕熱材料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漂珠7份、纖維素醚6份、消泡劑5份、添加劑6份、硅酸鋁纖維10份、滑石粉25份、減水劑3份、水玻璃10份、陶瓷纖維18份、水鎂石纖維5份、固化劑3份、水60份。
實施例五:
一種絕熱材料的制備方法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按照比例將原料進行攪拌至均勻;再加入固化劑,攪拌40~60秒后再加入水玻璃,然后攪拌均勻獲得混合材料;
步驟二、最后將混合材料倒入成型模具中,擠壓至緊密,并在模具中靜置40~60分鐘后取出;
步驟三、再在干燥通風處平整放置24小時,即得到復合絕熱材料。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