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硬化土壤和泥沙土的特種水泥加工方法,屬于工程建筑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
目前通常采用的硬化土壤和泥沙土的固化劑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水劑,一種是粉劑;水劑在使用過程中必須先稀釋后再使用,在使用的過程中也還要加入部分粉劑以達到工程所需的強度值,而粉劑是通過現場加入一定比例的水泥、石灰、粉煤灰的材料現場拌合以達到工程所需的強度值。以上兩種方法是目前全球普遍使用的方法。
水劑在使用的過程中也存在諸多的問題。第一,水劑在稀釋時難以掌握適當的配比。稀釋大了,會達不到所需的強度值;稀釋小了,一方面會提高成本,另一方面也難以掌握施工的時間;第二,在現場稀釋需要攜帶計量器具,關鍵是還要和粉劑在拌合,雖然都是在最佳的開寸間內拌完,但是由于施工工序繁瑣,也會給施工隊伍增加負擔。
粉劑的加料雖然比水劑簡便,但每上一次料都要拌和機在路上拌一次,上幾次料拌幾次,養護周期均在二十天以上,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技術實現要素:
: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硬化土壤和泥沙土的特種水泥加工方法。
本發明的一種硬化土壤和泥沙土的特種水泥加工方法,它的加工方法為:首先根據土壤和泥沙土的化學成分確定外加劑,外加劑的復配根 據當地的水泥廠現有的原材料化學元素進行復配;用1-10%外加劑通過和水泥廠現有90-99%原材料磨細并達到均勻,再結合水泥廠的原材料和當地的建筑材料在水泥廠進行復配,復配后的原料經過水泥磨機研磨,達到水泥的細度即可出廠;再結合工程試驗方法找出適合土壤和泥沙土并可滿足工程所需強度的配比,形成特種水泥。
作為優選,所述外加劑與水泥廠原材料的磨細后具體的硬化工藝,按土壤成分再根據試驗室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來確定配合比,特種水泥的參量為小于18%,施工工藝按道路施工工藝即可。
作為優選,所述道路施工工藝為:在道路建設中,首先是將土壤清理到砂石料鋪放的深度,再把用水泥拌合后的砂石攤鋪到道路上;而特種水泥在10-20%,無需清理土壤,把土壤就地整理出路型壓實就可,土壤或泥沙土土占量大于80%,就滿足道路基層的需要。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在加工環節只要保證外加劑與當地的建筑材料相匹配,10%以下的外加劑,而90%的土壤硬化水泥材料取自于工程當地。使用土壤硬化水泥在道路基層建設中,既節約大量的沙石又保護了環境;只需要15%左右的特種水泥這樣節約了大量的運費的同時又減少了碳排放;把道路建設的土和建筑垃圾進行了再利用,無建筑垃圾的產生,環境效果非常可觀。
具體實施方式:
本具體實施方式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的加工方法為:首先根據土壤和泥沙土的化學成分確定外加劑,外加劑的復配根據當地的水泥廠現有的原材料化學元素進行復配;用1-10%外加劑通過和水泥廠現有90-99%原材料磨細并達到均勻,再結合水泥廠的原材料和當地的建筑材料在水泥廠進行復配,復配后的原料經過水泥磨機研磨,達到水泥的細度即可出廠;再結合工程試驗方法找出適合土壤和泥沙土并可滿足工程所需強 度的配比,形成特種水泥。
本具體實施方式與傳統技術相比有以下優點:
第一:有良好的水穩性:通過土壤硬化技術處理過的道路基層的水穩性要好于砂石基層。
第二:可靠性高,針對性強。土壤硬化技術是根據當地土壤性質而復配加工的,可靠性強,并且針對性的復配能夠更好的保證工程質量。
第三:工程質量有保障。90%以上材料在當地解決,減少運輸成本并且根據當地的原材料復配的硬化土壤水泥,在附近的水泥廠加工生產,保存周期短,運輸距離短,所以,工程質量更加有保障。
第四:能夠更好的保護環境。目前世界各國都在花大力氣保護環境,而本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的減少在道路施工過程中對砂石的依賴,運用儲量豐富的土壤和泥土,從而有效降低開采砂石對環境造成的破壞,更好的保護了環境。
第五:降低工程造價,由于特種水泥在道路基層的應用,土壤的硬化效果好(所修的翻漿路十二年無維修好成績),只需要15%左右的特種水泥硬化土壤和其它廢舊材料,節約材料成本和運輸成本。
實施例:
由于硬化土壤的水泥前期是水化熱的氧化鈣反應,后期由于大自然的自然養護就形成了碳酸鈣,具有很好的耐久性。通過電子顯微鏡照片看出硬化土將不穩定的元素嚴密包裹在硬化土中。硬化土強度的形成景象還可以看到核桃石和長石剖面。
首先是根據土壤和泥沙土的化學成分確定外加劑,外加劑的復配必須根據當地水泥廠的原材料化學元素進行復配。再結合水泥廠的原材料和當地的建筑材料在水泥廠進行復配,復配后再結合工程的試驗方法找出適合土壤和泥沙土并可滿足工程強度的配比。
以某廠區道路試驗段為例,將10%以下的外加劑根據水泥廠的成分來匹配,硬化土壤水泥運輸費減少90%以上。加工加工出的硬化土壤水泥,用來硬化湄公河清淤的泥砂土,使硬化的泥沙土道路基層的七天的強度值達到3.75Mpa以上,(按照國家3073-1998及80-98的驗收標準,城市主干路和高速路道路固化基層強度3-4Mpa,城市次干路道路固化基層強度2-3Mpa。)而測試的彎沉值平均值在46,而廠區道路的設計彎沉值不大于110;通過大量數據充分證明了這種加工方法的可靠性和科學性。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