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生物肥料領域,涉及一種有機肥料堆制發酵工藝。
背景技術:
有機肥在我國的傳統農業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由于化肥的長期過量使用,造成土壤有機質減少和土壤微生物菌群多樣性及其功能降低。因此,繼續研究和開發有機肥成為農業肥料發展的必然趨勢。有機肥中主要是以畜禽糞尿與作物秸稈,還有綠肥、餅粕、草木灰等等固體農牧業廢棄物作為原料,通過發酵工藝制成。
可持續農業發展的核心問題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保證營養元素的合理循環。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施用有機肥料,它一方面可以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同時又可以減少環境污染。處理雞糞作有機肥料傳統上主要方法有干燥處理法、青貯法、化學處理法、熱噴處理法和發酵堆肥法等,傳統的堆肥發酵,雞糞腐熟的時間常需2~6個月,堆制過程中堆肥周圍惡臭難聞,污水流淌,蚊、蠅滋生,成為農業環境中重要的污染源。與此同時,氮素養分以氨氣散發,從而降低了堆肥的農用價值,肥效緩慢。傳統堆肥腐熟過程是一個由自然微生物參與的生理生化過程,因而研究利用外源微生物以加速雞糞堆制發酵過程,減少養分損失,保護環境,是當前雞糞發酵的主要課題。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此,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環保、養分流失少的有機肥料堆制發酵工藝。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有機肥料堆制發酵工藝;其特征在于方法步驟如下:
(1)以雞糞作為主要原材料,將鮮雞糞自然脫水至水分含量至45%-50%;
(2)然后加入稻殼、腐植酸、復合發酵菌劑,充分混拌均勻后送入日光溫室式發酵車間進行自然發酵;發酵池內物料高度2米以上,發酵期間每天翻拋攪拌物料一次;
(3)發酵過程中,需要發酵溫度在50℃以上的時間為5~7天;且在發酵過程中加入無機營養液;
(4)當物料溫度低于45℃時,向物料中持續通風供氧促進微生物發酵以提高物料溫度,當物料溫度高于70℃時,向物料中持續通風降低物料溫度,當物料溫度在45~70℃時,保持間歇性通風;
(5)發酵至物料溫度不再上升并開始下降至45℃以下,水分含量在40%以下時,進行堆條垛后熟發酵,期間進行翻堆操作,至溫度不再升高后進行晾曬和/或烘干至含水量30%以下。
優選地,所述脫水雞糞、稻殼、腐植酸的重量比例為60%-70%:20%-25%:5%-15%。
優選地,所述脫水雞糞、稻殼、腐植酸的重量比例為65:23:12。
優選地,所述KH2PO4的添加量為脫水雞糞重量的0.5%。
優選地,所述復合發酵菌劑為地衣芽孢桿菌和枯草芽孢桿菌按質量比為1:1配制的混合菌劑。
優選地,所述復合發酵菌劑的添加量為物料總重的1%。
優選地,所述無機營養液由磷酸二氫鉀(KH2PO4)、硫酸銨(NH4)2SO4、七水硫酸鎂(MgSO4·7H2O)和水混合均勻,滅菌制得。
與現有技術相比,上述技術方案中的一個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1、加入稻殼,可以促進微生物繁殖速度,加快發酵物料中物質的降解,增強微生物的降解活性,縮短達到高溫階段的時間。2、加入KH2PO4可以加強微生物的P素營養,促進物料熟化。3、水的作用主要有:溶解溶質,微生物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均在溶液中;水直接參與微生物的新陳代謝;水分的蒸發帶走熱量,能夠起調節發酵溫度的作用。然而水分過多又會影響氧氣的供給,抑制發酵。所以雞糞適宜的發酵水分為45%~50%。4、本發明方法環保、養分流失少。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一種有機肥料堆制發酵工藝;其特征在于方法步驟如下:
(1)以雞糞65kg作為主要原材料,將鮮雞糞自然脫水至水分含量至45%-50%;
(2)然后加入稻殼23kg、腐植酸12kg、復合發酵菌劑1kg,充分混拌均勻后 送入日光溫室式發酵車間進行自然發酵;發酵池內物料高度2米以上,發酵期間每天翻拋攪拌物料一次;
(3)發酵過程中,需要發酵溫度在50℃以上的時間為5~7天;且在發酵過程中加入無機營養液;由磷酸二氫鉀(KH2PO4)、硫酸銨(NH4)2SO4、七水硫酸鎂(MgSO4·7H2O)和水混合均勻,滅菌制得;
(4)當物料溫度低于45℃時,向物料中持續通風供氧促進微生物發酵以提高物料溫度,當物料溫度高于70℃時,向物料中持續通風降低物料溫度,當物料溫度在45~70℃時,保持間歇性通風;
(5)發酵至物料溫度不再上升并開始下降至45℃以下,水分含量在40%以下時,進行堆條垛后熟發酵,期間進行翻堆操作,至溫度不再升高后進行晾曬和/或烘干至含水量30%以下。
實施例2
一種有機肥料堆制發酵工藝;其特征在于方法步驟如下:
(1)以雞糞120kg作為主要原材料,將鮮雞糞自然脫水至水分含量至45%-50%;
(2)然后加入稻殼50kg、腐植酸30kg、復合發酵菌劑2kg,充分混拌均勻后送入日光溫室式發酵車間進行自然發酵;發酵池內物料高度2米以上,發酵期間每天翻拋攪拌物料一次;
(3)發酵過程中,需要發酵溫度在50℃以上的時間為5~7天;且在發酵過程中加入無機營養液;由磷酸二氫鉀(KH2PO4)、硫酸銨(NH4)2SO4、七水硫酸鎂(MgSO4·7H2O)和水混合均勻,滅菌制得;
(4)當物料溫度低于45℃時,向物料中持續通風供氧促進微生物發酵以提高物料溫度,當物料溫度高于70℃時,向物料中持續通風降低物料溫度,當物料溫度在45~70℃時,保持間歇性通風;
(5)發酵至物料溫度不再上升并開始下降至45℃以下,水分含量在40%以下時,進行堆條垛后熟發酵,期間進行翻堆操作,至溫度不再升高后進行晾曬和/或烘干至含水量30%以下。
實施例3
一種有機肥料堆制發酵工藝;其特征在于方法步驟如下:
(1)以雞糞140kg作為主要原材料,將鮮雞糞自然脫水至水分含量至45%-50%;
(2)然后加入稻殼40kg、腐植酸20kg、復合發酵菌劑2kg,充分混拌均勻后送入日光溫室式發酵車間進行自然發酵;發酵池內物料高度2米以上,發酵期間每天翻拋攪拌物料一次;
(3)發酵過程中,需要發酵溫度在50℃以上的時間為5~7天;且在發酵過程中加入無機營養液;由磷酸二氫鉀(KH2PO4)、硫酸銨(NH4)2SO4、七水硫酸鎂(MgSO4·7H2O)和水混合均勻,滅菌制得;
(4)當物料溫度低于45℃時,向物料中持續通風供氧促進微生物發酵以提高物料溫度,當物料溫度高于70℃時,向物料中持續通風降低物料溫度,當物料溫度在45~70℃時,保持間歇性通風;
(5)發酵至物料溫度不再上升并開始下降至45℃以下,水分含量在40%以下時,進行堆條垛后熟發酵,期間進行翻堆操作,至溫度不再升高后進行晾曬和/或烘干至含水量30%以下。
本發明以雞糞作為主要原材料,將鮮雞糞自然脫水至水分含量至45%。然后按照脫水雞糞、稻殼、腐植酸質量比為70:20:10添加稻殼和腐植酸。按照脫水雞糞重量的0.5%加入KH2PO4作為P源。按照物料總重的1%添加復合發酵菌劑,復合發酵菌劑為地衣芽孢桿菌和枯草芽孢桿菌按質量比為1:1配制的混合菌劑。經復合發酵菌劑處理的雞糞堆肥達到無害化指標的堆制時間一般為20d左右,而自然發酵達到同一指標時間常需60d左右。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加快發酵物料中物質的降解,使堆肥縮短達到高溫階段的時間,并延長高溫期,充分殺死其中寄生蟲卵和病原菌,盡快還于農田。
以上所述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需要說明的是,在不背離本發明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根據本發明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發明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 的,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明內。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