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藥肥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海藻藥肥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環境問題以及餐桌安全已經提上日程,農產品的健康是餐桌安全的關鍵。目前,長時間、大量化學農藥的使用導致農產品安全系數極低,農藥殘留嚴重超標,嚴重危害了人們的身體健康。中草藥、微生物以及代謝產物作為生物農藥已經廣泛應用到農業病蟲害的防治,效果較好,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化學農藥帶來的食品安全的壓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海藻藥肥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既可以用作基肥,又可以用作追肥使用,節省人力物力,可以增強作物長勢,提高作物產量,又可增強作物的抗逆性,預防和治療多種病蟲害,減少農殘,綠色環保。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海藻藥肥及其制備方法,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生半夏6-10份、表面活性劑1-3份、鈉長石5-7份、海藻60-100份、馬前子5-7份、方石英3-5份、燒滑石10-12份、珍珠巖10-20份、蛭石5-7份、苦捻子6-8份、腐植酸3-5份、井岡霉素3-5份、有機物料腐熟劑1-3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生半夏6份、表面活性劑1份、鈉長石5份、海藻60份、馬前子5份、方石英3份、燒滑石10份、珍珠巖10份、蛭石5份、苦捻子6份、腐植酸3份、井岡霉素3份、有機物料腐熟劑1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生半夏8份、表面活性劑2份、鈉長石6份、海藻80份、馬前子6份、方石英4份、燒滑石11份、珍珠巖15份、蛭石6份、苦捻子7份、腐植酸4份、井岡霉素4份、有機物料腐熟劑2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生半夏10份、表面活性劑3份、鈉長石7份、海藻100份、馬前子7份、方石英5份、燒滑石12份、珍珠巖20份、蛭石7份、苦捻子8份、腐植酸5份、井岡霉素5份、有機物料腐熟劑3份。
進一步:本發明制備方法具有如下步驟:
步驟一、將中草藥類原料洗凈后混合,粉碎至100-150目,與20倍的水混合均勻,加水燒開,煎煮20-30min,倒出上清液,再加水煎煮一次,方法同上,兩次煎煮液混合,濾渣擠干水分,備用;
步驟二、將海藻用流動的水反復沖洗干凈,擠壓、脫水,然后與其5-15重量的水混合,加入剩余的原料,于70-95℃加熱提取2-4小時,備用;
步驟三、將步驟二所得與步驟一所得攪拌,充分溶解,加熱至80℃,造粒,計量包裝,制成海藻藥肥顆粒。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既可以用作基肥,又可以用作追肥使用,節省人力物力;
2、可以增強作物長勢,提高作物產量,又可增強作物的抗逆性;
3、預防和治療多種病蟲害,減少農殘,綠色環保。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一:
一種海藻藥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生半夏6-10份、表面活性劑1-3份、鈉長石5-7份、海藻60-100份、馬前子5-7份、方石英3-5份、燒滑石10-12份、珍珠巖10-20份、蛭石5-7份、苦捻子6-8份、腐植酸3-5份、井岡霉素3-5份、有機物料腐熟劑1-3份。
實施例二:
一種海藻藥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生半夏6份、表面活性劑1份、鈉長石5份、海藻60份、馬前子5份、方石英3份、燒滑石10份、珍珠巖10份、蛭石5份、苦捻子6份、腐植酸3份、井岡霉素3份、有機物料腐熟劑1份。
實施例三:
一種海藻藥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生半夏8份、表面活性劑2份、鈉長石6份、海藻80份、馬前子6份、方石英4份、燒滑石11份、珍珠巖15份、蛭石6份、苦捻子7份、腐植酸4份、井岡霉素4份、有機物料腐熟劑2份。
實施例四:
一種海藻藥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生半夏10份、表面活性劑3份、鈉長石7份、海藻100份、馬前子7份、方石英5份、燒滑石12份、珍珠巖20份、蛭石7份、苦捻子8份、腐植酸5份、井岡霉素5份、有機物料腐熟劑3份。
實施例五:
一種海藻藥肥的制備方法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將中草藥類原料洗凈后混合,粉碎至100-150目,與20倍的水混合均勻,加水燒開,煎煮20-30min,倒出上清液,再加水煎煮一次,方法同上,兩次煎煮液混合,濾渣擠干水分,備用;
步驟二、將海藻用流動的水反復沖洗干凈,擠壓、脫水,然后與其5-15重量的水混合,加入剩余的原料,于70-95℃加熱提取2-4小時,備用;
步驟三、將步驟二所得與步驟一所得攪拌,充分溶解,加熱至80℃,造粒,計量包裝,制成海藻藥肥顆粒。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