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硅渣的重復利用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硅熔煉的改進型硅液中轉裝置。
背景技術:
硅渣一般是指原礦提煉之后的剩余部分,還含有一定量的硅。硅渣分很多種,工業硅渣,太陽能硅渣,半導體硅渣等等。硅渣可以用來回爐重新結晶、提純、現在硅料緊缺,價格不菲。硅錳渣也叫硅錳冶煉渣,是冶煉硅錳合金時排放的一種工業廢渣,其結構疏松,外觀常為淺綠色的顆粒,由一些形狀不規則的多孔非晶質顆粒組成。硅錳渣性脆易碎,通過破碎機可以將大塊的硅錳渣破碎成小塊,然后進入細碎機將粗碎后的物料進一步粉碎,確保進入料倉的物料能夠達到單體解離的程度,然后通過振動給料機和皮帶輸送機均勻的將物料給入梯形跳汰機進行分選。破碎的主要目的在于打破連生體結構,跳汰的主要目的在于從硅錳渣中回收硅錳合金。硅錳渣和硅錳合金存在較大的比重差,通過跳汰機的重選作用可以將金屬和廢渣分離,獲得純凈的合金和廢渣,最后可以通過脫水篩的脫水作用分別將精礦和尾礦進行脫水。
目前的硅渣處理,大部分還是依靠人工選取的方式,在一定的粉碎條件下,通過人工選取的方式來選擇純度較高的硅塊,這樣做的優點是成本較低,但是效率非常差,而且硅渣的利用率也很低;而采用梯形跳汰機進行分選的方式,選出來的硅純度低,成本也高,硅渣的利用率也很低。
硅在熔煉以后成為硅液,也叫硅水,其熔點1414℃,一般工藝中,硅熔煉的溫度會達到1700℃,在硅液熔煉后,會將硅液倒入冷卻系統中形成硅丸或者硅塊,這些單質硅作為工業硅的原料進行保存但是現有技術中,硅液的傾倒過程中很容易發生爆炸事件,為了防止爆炸,一般都采用延長傾倒時間的方式來防止爆炸。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硅熔煉的改進型硅液中轉裝置,解決現有技術中硅液的成型時間長、容易產生爆炸的問題。
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用于硅熔煉的改進型硅液中轉裝置,包括一個筒狀的容器本體、以及與容器本體相匹配的容器底,在容器本體內設置有一層內襯,容器底與容器本體形成可拆卸結構,在在容器底上至少設置有一個通孔、以及與通孔連通的可拆卸的導流管。根據現有的硅熔煉工藝以及硅液的成型工藝,申請人發明了一個用于硅水成型的中轉容器,包括一個筒狀的容器本體,容器本體的下部配置有一個可以拆卸的容器底,在容器底設置有一個或者多個通孔,在通孔處安裝可以拆卸的導流管,容器本體內側設置有一層內襯,由于硅液的熔煉溫度高達1700℃,為了避免容器本體收到損壞,通過在容器內側設置一層內襯保護好容器本體,通過在容器底設置通孔,并安裝導流管,使得硅液可以從導流管有序地注入到冷卻池,如此避免了硅液傾倒時,方向、速度均不易控制的問題,使得硅水的流動方向受到限制,同時,落入冷卻池的硅水由于導流孔的直徑是固定的,因此可以使得硅水形成球形結構,且直徑均勻,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因傾倒導致的硅塊成型不規則、大小不一致的問題,由于容器底和導流管為可拆卸的結構,作為易損件,通過設置為可拆卸的容器底和導流管結構,可以快速的拆卸安裝更換新的容器底和導流管,不影響生產。
所述容器本體的底部向下凹陷形成弧形結構。通過將容器本體的底部設置成向下凹陷的弧形結構,可以對硅液進行引導,避免硅液在容器本體底部堆積形成固體,有效防止了爆炸。
在所述的容器本體與內襯之間還設置有一層保溫層。通過設置保溫層,可以有效的對容器本體進行保護,防止其在高溫下損壞。
所述保溫層的下端與容器本體之間間隔形成空腔結構,在該空腔內安裝有密封環。進一步講,將容器底拆除以后,容器本體、保溫層、內襯之間在拆卸處形成階梯狀結構,而容器底的外側端面也呈階梯狀結構,在配合以后,容器底的外部殼體與容器本體連接形成整體,容器底上的內襯與容器本體內側的內襯連接形成整體結構,保溫層與容器底之間形成一個空腔,在該空腔內安裝有一個密封環,通過將容器本體、保溫層、內襯的端面設置成階梯狀,同時在空腔內安裝一個密封環,可以使得容器本體和容器底的連接更加緊密,保證了其在連接過程中的密閉性,有效地起到了防漏的問題。
所述的容器本體外側設置有多個掛齒,在容器底上設置有與掛齒相匹配的掛鉤,容器本體與容器底通過掛齒與掛鉤的配合連接。通過設置相互匹配的掛鉤和掛齒,可以通過旋轉容器底,將容器底與容器本體分離或者連接成整體;優選的情況下,可以將掛齒或掛鉤的接觸面設置成斜面,通過斜面的配合作用對密封環進行壓緊固定,從而完成密封動作。
在所述容器本體的外側至少設置有三個在同一水平位置均勻分布的吊耳。通過設置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吊耳在同一水平位置,可以使得在傾倒硅液的時候,容器受到的外力均勻一致,避免因容器的傾斜而導致的硅水外濺。
在所述導流管上設置有截止閥。通過設置截止閥,可以選擇性的使得部份導流管工作,從而調整硅液的成型速度和流量,從而優化生產過程。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
1、本發明一種用于硅熔煉的改進型硅液中轉裝置,在容器內側設置一層內襯保護好容器本體,通過在容器本體的底部設置通孔,并安裝導流管,使得硅液可以從導流管有序地注入到冷卻池,如此避免了硅液傾倒時,方向、速度均不易控制的問題,使得硅水的流動方向受到限制,同時,落入冷卻池的硅水由于導流孔的直徑是固定的,因此可以使得硅水形成球形結構,且直徑均勻,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因傾倒導致的硅塊成型不規則、大小不一致的問題,由于容器底和導流管為可拆卸的結構,作為易損件,通過設置為可拆卸的容器底和導流管結構,可以快速的拆卸安裝更換新的容器底和導流管,不影響生產;
2、本發明一種用于硅熔煉的改進型硅液中轉裝置,通過設置相互匹配的掛鉤和掛齒,可以通過旋轉容器底,將容器底與容器本體分離或者連接成整體;優選的情況下,可以將掛齒或掛鉤的接觸面設置成斜面,通過斜面的配合作用對密封環進行壓緊固定,從而完成密封動作;
3、本發明一種用于硅熔煉的改進型硅液中轉裝置,將容器底拆除以后,容器本體、保溫層、內襯之間在拆卸處形成階梯狀結構,而容器底的外側端面也呈階梯狀結構,在配合以后,容器底的外部殼體與容器本體連接形成整體,容器底上的內襯與容器本體內側的內襯連接形成整體結構,保溫層與容器底之間形成一個空腔,在該空腔內安裝有一個密封環,通過將容器本體、保溫層、內襯的端面設置成階梯狀,同時在空腔內安裝一個密封環,可以使得容器本體和容器底的連接更加緊密,保證了其在連接過程中的密閉性,有效地起到了防漏的問題。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實施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并不構成對本發明實施例的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標記及對應的零部件名稱:
1-容器本體,2-內襯,3-導流管,4-保溫層,5-吊耳,6-截止閥,7-容器底,8-密封環,9-掛齒,10-掛鉤。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方式及其說明僅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
實施例
如圖1所示,本發明一種用于硅熔煉的改進型硅液中轉裝置,包括一個筒狀的容器本體1,以及與容器本體1相匹配的容器底7,在容器本體1內設置有一層內襯2,容器底7與容器本體1形成可拆卸結構,在容器底7上至少設置有一個通孔、以及與通孔連通的可拆卸的導流管3,容器本體1的下部封閉形成容器的底部,在底部設置有一個或者多個通孔,在通孔處安裝可以拆卸的導流管3,容器本體1內側設置有一層內襯2,容器本體1與內襯2之間還設置有一層保溫層4,容器本體1、保溫層4、內襯2之間在拆卸處形成階梯狀結構,而容器底7的外側端面也呈階梯狀結構,在配合以后,容器底7的外部殼體與容器本體1連接形成整體,容器底7上的內襯2與容器本體內側的內襯2連接形成整體結構,保溫層4與容器底7之間形成一個空腔,在該空腔內安裝有一個密封環8,通過將容器本體1、保溫層4、內襯2的端面設置成階梯狀,同時在空腔內安裝一個密封環8,可以使得容器本體1和容器底7的連接更加緊密;容器本體1外側設置有多個掛齒9,在容器底7上設置有與掛齒9相匹配的掛鉤10,容器本體1與容器底7通過掛齒9與掛鉤10的配合連接;優選的情況下,可以將掛齒9或掛鉤10的接觸面設置成斜面,通過斜面的配合作用對密封環8進行壓緊固定,從而完成密封動作;由于硅液的熔煉溫度高達1700℃,為了避免容器本體收到損壞,通過在容器內側設置一層內襯2保護好容器本體,容器本體1的底部設置成向下凹陷的弧形結構,可以對硅液進行引導,在容器本體1的底部設置通孔,并安裝導流管3,使得硅液可以從導流管有序地注入到冷卻池,導流管3上設置有截止閥6,可以控制流量和流速,在容器本體1的外側設置有三個在同一水平位置均勻分布的吊耳5,吊耳5的數量可以適當增加。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