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農業種植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肥效期長的復合肥。
背景技術:
緩釋氮肥是肥料養分釋放速率遠小于速溶性氮肥施入土壤后轉變為植物有效態養分的釋放速率,緩釋氮肥是由化學或物理法制成的、能降低產品溶解度、延緩養分釋放速率、可供植物持續吸收利用的氮肥。一般將緩釋氮肥分為兩類:一是合成的有機長效氮肥,主要包括尿素甲醛縮合物、尿素乙醛縮合物以及少數酰胺類化合物;二是包膜氮肥,在顆粒表面包上一層或數層半透性或難溶性的其它薄層物質而制成的肥料,常采用的包膜材料有硫磺、樹脂、聚乙烯、石蠟、瀝青、油脂、磷礦粉、鈣鎂磷肥等。這些產品在提高氮肥利用率方面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因生產工藝復雜,制備成本高而未能被大面積推廣應用。為提高氮肥利用率,減輕因施氮肥而造成的環境污染,節約能源,提高土壤肥力,實現農業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開發增產效果明顯、肥效持續長、成本低、原料環保、投資少、生產簡單的新型肥效期長的復合肥具有非常重要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肥效期長的復合肥,配比科學,營養全面, 肥效期長,肥料利用率高,成本低,提質增效;還能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質,改良土壤。
本發明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肥效期長的復合肥,原料和包裹材料,復合肥的粒徑為3mm~4mm;原料按重量份的組成為:五氧化二磷10~16份、硝酸鎂8~14份、過磷酸鈣6~10份、改性淀粉2~12份、尿素20~60份、甲醛26~40份、硫酸6~10份,硫酸銅16~26份、氯化亞鐵16~20份、黃腐酸鉀12~28份;復合益生菌10~36份;甲叉琥珀酸6~12份;包裹材料按重量份的組成為:風化煤12~18份、泥炭土8~12份、木質素10~16份、灰分6~10份、二氧化硅6~16份。
進一步地,按重量份計算,原料還包括:秸稈22~38份、動物骨粉32~49份、磷銨16~34份、氯化鉀18~28份、磷酸二銨20~28份。
進一步地,按重量份計算,包裹材料還包括:丙三醇脂共聚物1~4份、聚乙烯醇4~7份、PMSM共聚物3~6份。
進一步地,復合益生菌為酵母菌、枯草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細黃鏈霉菌、固氮螺菌或根瘤菌中的一種或幾種。
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制備上述復合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取料,按照所述組份進行配料;
步驟二:造粒,將所述配料放入造粒機中,在20~30r/min的轉速下制得粒徑為3mm~4mm的復合肥顆粒;
步驟三:烘干,將復合肥顆粒放入臥式流化床中,控制烘干溫度為60~80℃,烘干時間為1~2h;
步驟四:將干燥后的復合肥顆粒進行冷卻,然后裝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帶來的有益效果是:配比科學,營養全面, 肥效期長,肥料利用率高,成本低,提質增效;還能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質,改良土壤,效果十分理想。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一種肥效期長的復合肥,原料和包裹材料,復合肥的粒徑為3mm;原料按重量份的組成為:秸稈22份、動物骨粉32份、磷銨16份、氯化鉀18份、磷酸二銨20份、五氧化二磷10份、硝酸鎂8份、過磷酸鈣6份、改性淀粉2份、尿素20份、甲醛26份、硫酸6份,硫酸銅16份、氯化亞鐵16份、黃腐酸鉀12份;復合益生菌10份;甲叉琥珀酸6份;包裹材料按重量份的組成為:丙三醇脂共聚物1份、聚乙烯醇4份、PMSM共聚物3份、風化煤12份、泥炭土8份、木質素10份、灰分6份、二氧化硅6份。
其中,復合益生菌為酵母菌、枯草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細黃鏈霉菌、固氮螺菌或根瘤菌中的一種。
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制備上述復合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取料,按照所述組份進行配料;
步驟二:造粒,將所述配料放入造粒機中,在20r/min的轉速下制得粒徑為3mm的復合肥顆粒;
步驟三:烘干,將復合肥顆粒放入臥式流化床中,控制烘干溫度為60℃,烘干時間為1h;
步驟四:將干燥后的復合肥顆粒進行冷卻,然后裝袋。
實施例二
一種肥效期長的復合肥,原料和包裹材料,復合肥的粒徑為4mm;原料按重量份的組成為:秸稈38份、動物骨粉49份、磷銨34份、氯化鉀28份、磷酸二銨28份、五氧化二磷16份、硝酸鎂14份、過磷酸鈣10份、改性淀粉12份、尿素60份、甲醛40份、硫酸10份,硫酸銅26份、氯化亞鐵20份、黃腐酸鉀28份;復合益生菌36份;甲叉琥珀酸12份;包裹材料按重量份的組成為:丙三醇脂共聚物4份、聚乙烯醇7份、PMSM共聚物6份、風化煤18份、泥炭土12份、木質素16份、灰分10份、二氧化硅16份。
其中,復合益生菌為酵母菌、枯草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細黃鏈霉菌、固氮螺菌或根瘤菌中的至少兩種。
一種制備上述復合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取料,按照所述組份進行配料;
步驟二:造粒,將所述配料放入造粒機中,在30r/min的轉速下制得粒徑為4mm的復合肥顆粒;
步驟三:烘干,將復合肥顆粒放入臥式流化床中,控制烘干溫度為80℃,烘干時間為2h;
步驟四:將干燥后的復合肥顆粒進行冷卻,然后裝袋。
實施例三
一種肥效期長的復合肥,原料和包裹材料,復合肥的粒徑為3.5mm;原料按重量份的組成為:秸稈30份、動物骨粉40.5份、磷銨25份、氯化鉀23份、磷酸二銨24份、五氧化二磷13份、硝酸鎂11份、過磷酸鈣8份、改性淀粉7份、尿素40份、甲醛33份、硫酸8份,硫酸銅21份、氯化亞鐵18份、黃腐酸鉀20份;復合益生菌23份;甲叉琥珀酸9份;包裹材料按重量份的組成為:丙三醇脂共聚物2.5份、聚乙烯醇5.5份、PMSM共聚物4.5份、風化煤15份、泥炭土10份、木質素13份、灰分8份、二氧化硅11份。
其中,復合益生菌為酵母菌、枯草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細黃鏈霉菌、固氮螺菌和根瘤菌。
一種制備上述復合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取料,按照所述組份進行配料;
步驟二:造粒,將所述配料放入造粒機中,在25r/min的轉速下制得粒徑為3.5mm的復合肥顆粒;
步驟三:烘干,將復合肥顆粒放入臥式流化床中,控制烘干溫度為70℃,烘干時間為1.5h;
步驟四:將干燥后的復合肥顆粒進行冷卻,然后裝袋。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形,這些改進和變形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