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環境工程的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利用黑臭水體底泥制造有機顆粒肥料的方法。
背景技術:
水污染問題的防治工作已成為我國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而黑臭水體的治理更是迫在眉睫,《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指明了黑臭水體治理成為了民生工程、更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黑臭水體是水體一種極端污染狀態的描述,基本或完全喪失了使用功能。
針對黑臭水水體整治技術,水體清淤則適用于大部分黑臭水體治理情況,特別是重度黑臭水體,是根治水體內源污染最直接、見效最快的一種處理技術。隨著清淤技術的推廣與應用,黑臭水體清淤過程中產生了大量富含有機質、氮、磷等營養物質的底泥。針對底泥的處置方法包括衛生填埋、堆肥農用、焚燒、資源化利用等方式。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們對底泥物質的更加深入了解,若底泥處置不當,會引起周圍環境二次污染,況且底泥也是一種資源,將富含營養物質的底泥生產有機肥料顆粒既解決了底泥污染物的釋放對水環境造成的“二次污染”作用,又能作為生產有機顆粒肥料的基料,將制成肥料施用于農田,創造了一定的經濟效益,是變廢為寶的有效處理方法,對實現資源高效利用與生態環境治理、經濟發展與社會效益的統一、環境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現有利用河湖底泥制成有機肥技術中,存在著生產周期長、產品保肥能力差、通氣性差等缺點。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現有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黑臭水體底泥制造有機顆粒肥的方法,不僅能夠保障作物生長的礦質養分元素的需求,而且具有生產周期短和肥效快、肥效長、通氣性好等優勢,從而實現黑臭水體底泥資源的有效利用。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利用黑臭水體底泥制造有機顆粒肥的方法,包括:
取所用原料:干化除臭后的黑臭水體底泥40~60重量份、混合農作物秸稈碎末30~35重量份、混合干糞10~20重量份、土壤改良劑5~10重量份、復合微生物菌劑1.5~4重量份、腐殖酸1.5~3重量份、礦物粉2~4重量份、酶制劑0.5~1.0重量份、微量元素化合物0.5~2重量份和粘合劑3~5重量份;
將所述干化除臭后的黑臭水體底泥與所述混合農作物秸稈碎末、混合干糞、復合微生物菌劑、腐殖酸和酶制劑混合均勻得到混合物;
將得到的所述混合物作為發酵原料,用快速堆肥發酵機進行發酵制得有機發酵肥;
向所述有機發酵肥中添加所述礦物粉、微量元素化合物和粘合劑,混勻后送入造粒機造粒,制得粒徑為1~3mm的顆粒狀肥料,即為利用黑臭水體底泥制造有機顆粒肥。
由上述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利用黑臭水體底泥制造有機顆粒肥的方法,由于以干化除臭后的黑臭水體底泥為主要原料,利用在黑臭水體底泥中有機質、氮、磷等營養物質作為有機肥的生產原料,實現資源綜合利用,同時緩解了黑臭水體清淤治理過程中底泥處置難題,實現資源的高效和循環利用,具有重要意義。發酵原料在復合微生物菌劑、酶制劑和發酵機的共同作用下制成優質有機肥,加速發酵的進行,使制造過程在5~10d內完成,提高了有機肥的生產效率。有機肥制成顆粒狀,有助于提高土壤通氣性,改善土壤環境。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附圖。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利用黑臭水體底泥制造有機顆粒肥的方法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本發明的具體內容,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利用黑臭水體底泥制造有機顆粒肥的方法,不僅能夠保障作物生長的礦質養分元素的需求,而且具有生產周期短和肥效快、肥效長、通氣性好等優勢,從而實現黑臭水體底泥資源的有效利用,如圖1所示,該方法包括:
取所用原料:干化除臭后的黑臭水體底泥40~60重量份、混合農作物秸稈碎末30~35重量份、混合干糞10~20重量份、土壤改良劑5~10重量份、復合微生物菌劑1.5~4重量份、腐殖酸1.5~3重量份、礦物粉2~4重量份、酶制劑0.5~1.0重量份、微量元素化合物0.5~2重量份和粘合劑3~5重量份;
將所述干化除臭后的黑臭水體底泥與所述混合農作物秸稈碎末、混合干糞、復合微生物菌劑、腐殖酸和酶制劑混合均勻得到混合物;
將得到的所述混合物作為發酵原料,根據底泥中營養物質含量與農作物秸稈成分含量來調整物料投加量以符合營養物質的比例要求,用快速堆肥發酵機進行發酵制得有機發酵肥;
向所述有機發酵肥中添加所述礦物粉、微量元素化合物、土壤改良劑和粘合劑,混勻后送入造粒機造粒,制得粒徑為1~3mm的顆粒狀肥料,即為利用黑臭水體底泥制造有機顆粒肥。
上述方法中,干化除臭后的黑臭水體底泥為:以黑臭水體底泥為原料,經電滲透脫水除臭設備處理后,使該黑臭水體底泥含水率降至40~50%,同時又除臭后得到的干化后物料。其中所用的電滲透脫水除臭設備采用內部設有密閉空間,能夠連續出泥的電滲透脫水除臭設備,該電滲透脫水除臭設備設有排氣口和出泥口,所述排氣口與除臭桶連接,所述除臭桶內設有活性炭顆粒過濾網。這種采用電滲透脫水除臭設備對黑臭水體底泥干化除臭的方式,不僅提高污泥干化效率,底泥的減量化效果明顯,同時又實現了高效率除臭,經過電滲透脫水除臭設備處理后,即得到干化除臭后的黑臭水體底泥。
上述方法中,所述混合農作物秸稈碎末是由麥秸稈、玉米稈、水稻秸稈、大豆秸稈按重量比1∶1.2∶0.8∶1比例組成,各混合農作物秸稈碎末粉碎后均勻混合即為混合農作物秸稈碎末。
上述方法中,混合干糞是由豬糞、雞糞、兔糞和羊糞按重量比1∶0.6∶0.4∶0.8的比例組成,各糞便粉碎后均勻混合即為混合干糞。
上述方法中,復合微生物菌劑是由枯草芽孢桿菌菌劑、霉菌菌劑、酵母菌菌劑按照1∶1∶1的重量比例組成,這種特定的復合微生物菌劑可以促進物料腐殖化,使無效、緩慢態養分變為有效速效態。
上述方法中,快速堆肥發酵機應結合翻堆設備與加熱器的功能,通過控制發酵溫度、攪拌速度,以加快堆肥發酵速度,縮短制肥周期,一般為5~10天。
上述方法中,用快速堆肥發酵機進行發酵制得有機發酵肥為:在發酵溫度45~90℃、攪拌速度為10~30rpm條件下進行快速發酵。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實施例一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黑臭水體底泥制造有機顆粒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黑臭水體清淤過程中產生的底泥,使用電滲透脫水除臭設備進行處理,處理后的底泥含水率為42%,取47重量份;
將麥秸稈、玉米稈、水稻秸稈、大豆秸按重量比1∶1.2∶0.8∶1進行粉碎,混合均勻,制成混合混合農作物秸稈碎末,該混合混合農作物秸稈碎末原料為32重量份;
將豬糞、雞糞、兔糞、羊糞按重量比1∶0.6∶0.4∶0.8進行粉碎,混勻制成混合干糞,該混合干糞的用量為10重量份;
按重量進行配料,干化除臭后的黑臭水體底泥47重量份、混合混合農作物秸稈碎末32重量份、混合干糞16重量份、腐殖酸1.5重量份、酶制劑0.5重量份、復合微生物菌劑3重量份混合均勻后,使用快速堆肥發酵機在發酵溫度45~90℃、攪拌速度為10~30rpm條件下進行快速發酵,7d時間可制得有機發酵肥;
將有機發酵肥添加礦物粉2重量份、微量元素化合物1重量份、土壤改良劑6重量份以及粘合劑3重量份,混勻后送入造粒機造粒,制得平均粒徑2.0mm顆粒狀肥料。
本實施事例中,所制得有機顆粒肥符合《生物有機肥國家標準》的要求。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黑臭水體底泥制造有機顆粒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黑臭水體清淤過程中產生的底泥,使用電滲透脫水除臭設備進行處理,處理后的底泥含水率為46%,取56重量份;
將麥秸稈、玉米稈、水稻秸稈、大豆秸按重量比1∶1.2∶0.8∶1進行粉碎,混合均勻,制成混合混合農作物秸稈碎末,該混合混合農作物秸稈碎末原料為25重量份;;
將豬糞、雞糞、兔糞、羊糞按重量比1∶0.6∶0.4∶0.8進行粉碎,混勻制成混合干糞,該混合干糞的用量為15重量份;
按重量進行配料,干化除臭后的黑臭水體底泥56重量份、混合混合農作物秸稈碎末25重量份、混合干糞15重量份、腐殖酸1.5重量份、酶制劑0.5重量份、復合微生物菌劑2重量份混合均勻后,使用快速堆肥發酵機在發酵溫度45~90℃、攪拌速度為10~30rpm條件下進行快速發酵,9d時間可制得有機發酵肥;
將有機發酵肥添加礦物粉1重量份、微量元素化合物1重量份、土壤改良劑10重量份以及粘合劑4重量份,混勻后送入造粒機造粒,制得平均粒徑2.5mm顆粒狀肥料。
本實施事例中,所制得有機顆粒肥符合《生物有機肥國家標準》的要求。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披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