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原地處理綠色垃圾的反應器,屬于綠色垃圾處理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的綠色垃圾處理主要分為如下兩種方式,第一種是與生活垃圾混合處理,此種方法沒有實現對綠色垃圾的高效利用;第二種是將綠色垃圾集中于堆肥發酵處,此種方法需要耗費較高的人力、物力,且在運輸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污染。
技術實現要素:
為彌補現有綠色垃圾處理方式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的目的在于實現綠色垃圾的原地處理,提供一種原地對綠色垃圾進行處理的裝置,具有工藝簡單、微型環保的特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
其包括陶土發酵缸,所述陶土發酵缸的上方設有可揭起的金屬缸蓋,發酵缸與缸蓋之間設有攪拌棒。缸蓋上部是球殼狀的,下部是有頂圓筒狀的,上部的球殼外檐伸出下部圓筒15cm,下部圓筒兩側開有透氣窗,透氣窗裝有添加活性炭除臭劑的金屬網。缸蓋的特征在于上部球殼和下部圓筒之間設有齒輪省力機構,該機構由相配合的一個大齒輪和其兩側兩個小齒輪組成,大齒輪與缸蓋中心的中空軸配合,兩個小齒輪軸心與大齒輪軸心在一條直線上,小齒輪軸上的缸蓋開有小孔,使小齒輪可連接可拆卸手柄。
所述發酵缸側壁是上大下小的圓錐面,上部外側設有密封槽,底部內側中心設有配合孔,容積為2立方米。
所述攪拌棒有螺旋上升的葉片,其上部與缸蓋的中空軸配合,下部與發酵缸的配合孔配合。所述攪拌棒豎直安置在發酵缸內,揭蓋時可與缸蓋分離。
所述兩個可拆卸手柄同時驅動齒輪省力機構。
本實用新型具有體積小、操作簡單等優點,可實現綠色垃圾的原地處理,同時將產生肥料原地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化肥的施用,而且該裝置消除了在綠色垃圾運輸及后期處理中帶來的污染污染問題,減少了該方面人力、物力、財力的使用,降低了綠色垃圾處理的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外型圖
圖2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攪拌棒 2——可拆卸手柄 3——齒輪省力機構 4——缸蓋 5——透氣窗 6——發酵缸 7——葉片 8——配合孔 9——密封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使用說明:
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陶土發酵缸6,其上方設有可揭起的金屬缸蓋4,發酵缸6與缸蓋4之間設有攪拌棒1。發酵缸6側壁是上大下小的圓錐面,上部外側設有密封槽9,底部內側中心設有配合孔,容積為2立方米。缸蓋4上部為球殼狀,下部為有頂圓筒狀,上部球殼外檐伸出下部圓筒15cm,下部圓筒兩側開有透氣窗5,透氣窗5裝有可添加活性炭除臭劑的金屬網。缸蓋上部球殼和下部圓筒之間設有齒輪省力機構3,該機構由相配合的一個大齒輪和其兩側兩個小齒輪組成,大齒輪與缸蓋中心的中空軸配合,兩個小齒輪軸心與大齒輪軸心在一條直線上,小齒輪軸上的缸蓋4開有小孔,使小齒輪可連接可拆卸手柄2。攪拌 棒1有螺旋上升的葉片7,其上部與缸蓋5的中空軸配合,下部與發酵缸的配合孔配合,攪拌棒1豎直安置在發酵缸內,揭蓋時可與缸蓋4分離。兩個可拆卸手柄2同時驅動齒輪省力機構3。使用時,將裝置運至綠化區,將發酵缸6埋于地下,露出缸蓋4部分。進行綠化垃圾處理時,打開缸蓋4,將綠色垃圾從缸口加入,然后加入微生物菌劑,而后,每6天用手柄2驅動齒輪省力機構進行攪拌,于30天后將堆至腐熟的綠色垃圾肥料取出利用即可。
本實用新型具有體積小、操作簡單等優點,可實現綠色垃圾的原地處理,同時將產生肥料原地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化肥的施用,而且該裝置消除了在綠色垃圾運輸及后期處理中帶來的污染污染問題,減少了該方面人力、物力、財力的使用,降低了綠色垃圾處理的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做出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