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加工領域,尤其是一種用于超薄玻璃鍍膜的充氣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消費者需求越來越高,手機、平板電腦等消費電子輕薄化顯得尤為必要,為迎合消費者此種需求,提供差異化產品選擇,目前國內電容式觸摸屏廠家對材料的厚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場上出現0.2mm超薄玻璃鍍膜需求。玻璃鍍膜時主要在真空狀態下完成,鍍膜完成后會運轉到出片室,使用充氣閥對箱體內充入空氣至大氣壓狀態,一般考慮為防止充氣時箱體內灰塵揚起污染玻璃表面,充氣口一般安排在頂部,但對于0.4mm、0.33mm、0.28mm。0.25mm、0.2mm、0.15mm這類厚度玻璃就會出現充氣幅度單位時間過大造成玻璃劇烈晃動造成破損。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玻璃鍍膜工藝中的充氣裝置,其可在對于超薄玻璃進行充氣過程中有效避免氣流的瞬時運動致使玻璃發生晃動甚至破裂的現象。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超薄玻璃鍍膜的充氣裝置,其包括有充氣室與過渡室,充氣室設置于過渡室內部;所述過渡室之上設置有連通至外部氣源的第一進氣口,所述充氣室之上設置有多個第二進氣口,多個第二進氣口于充氣室的各個端面之上均勻分布。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第一進氣口設置于過渡室的上端面;所述充氣室的上端面、下端面以及側端面之上分別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二進氣口,充氣室的上端面之中,第一進氣口于充氣室的上端面的投影與第二進氣口之間彼此交錯排列。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其可通過第一進氣口以及第二進氣口的位置設置,使得氣流可經由充氣室的各個方位進入充氣室內部,致使其氣流運動方向更為均勻以進一步避免玻璃發生晃動;同時,第一進氣口與第二進氣口的錯位設置可使得第一進氣口與第二進氣口之間形成足夠的過渡空間,致使氣流的流速得以進一步控制。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每一個第二進氣口之中均設置有進氣端體,進氣端體內部包括有多個彼此獨立的通氣孔,多個通氣孔的朝向彼此各不相同。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其可通過進氣端體的設置以使得氣流進入第二進氣口時的流動速度得以進一步的減緩;同時,進氣端體內部的多個通氣孔可使得氣流輸入時朝向各個方向進行擴散,以使得氣流的分布均度得以進一步的改善。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用于超薄玻璃鍍膜的充氣裝置,其可在超薄玻璃鍍膜工藝的充氣處理過程中,將充氣氣體通過第一進氣口注入至過渡室內,并使得氣體充滿過渡室后,再經由第二進氣口進入充氣室內以完成對于玻璃的充氣處理。上述用于超薄玻璃鍍膜的充氣裝置可在充氣過程中,避免其形成瞬間向下的氣流,以進一步避免玻璃在氣流作用下發生晃動甚至破碎,進而使得玻璃在充氣過程中的穩定性以及成品率均得以改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第二進氣口內部示意圖;
附圖標記列表:
1—充氣室、2—過渡室、3—第一進氣口、4—第二進氣口、5—進氣端體、6—通氣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與附圖,進一步闡明本實用新型,應理解下述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的一種用于超薄玻璃鍍膜的充氣裝置,其包括有充氣室1與過渡室2,充氣室1設置于過渡室2內部;所述過渡室2之上設置有連通至外部氣源的第一進氣口3,所述充氣室1之上設置有多個第二進氣口4,多個第二進氣口4于充氣室1的各個端面之上均勻分布。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第一進氣口3設置于過渡室2的上端面;所述充氣室1的上端面、下端面以及側端面之上分別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二進氣口4,充氣室1的上端面之中,第一進氣口3于充氣室1的上端面的投影與第二進氣口4之間彼此交錯排列。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其可通過第一進氣口以及第二進氣口的位置設置,使得氣流可經由充氣室的各個方位進入充氣室內部,致使其氣流運動方向更為均勻以進一步避免玻璃發生晃動;同時,第一進氣口與第二進氣口的錯位設置可使得第一進氣口與第二進氣口之間形成足夠的過渡空間,致使氣流的流速得以進一步控制。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用于超薄玻璃鍍膜的充氣裝置,其可在超薄玻璃鍍膜工藝的充氣處理過程中,將充氣氣體通過第一進氣口注入至過渡室內,并使得氣體充滿過渡室后,再經由第二進氣口進入充氣室內以完成對于玻璃的充氣處理。上述用于超薄玻璃鍍膜的充氣裝置可在充氣過程中,避免其形成瞬間向下的氣流,以進一步避免玻璃在氣流作用下發生晃動甚至破碎,進而使得玻璃在充氣過程中的穩定性以及成品率均得以改善。
實施例2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每一個第二進氣口4之中均設置有進氣端體5,進氣端體5內部包括有多個彼此獨立的通氣孔6,多個通氣孔5的朝向彼此各不相同。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其可通過進氣端體的設置以使得氣流進入第二進氣口時的流動速度得以進一步的減緩;同時,進氣端體內部的多個通氣孔可使得氣流輸入時朝向各個方向進行擴散,以使得氣流的分布均度得以進一步的改善。
本實施例其余特征與優點均與實施例1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