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陶瓷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強化及防粘骨質瓷飯勺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陶瓷質的烹調器和餐飲具被公認為最衛生和最實用的用具。在陶瓷的餐具方面,已配套了盤、碗、碟、杯、盅、匙、筷、湯勺等品種,這些品種都能滿足使用要求,唯獨飯勺這一品種未能滿足使用需求。由于飯勺是中餐中用于打干飯,要求飯勺應輕便,防折斷,而且要有一定的防粘作用。當飯勺打干飯時,塊狀的干飯容易粘附在飯勺上,經常要用力甩動才能使干飯掉落進飯碗。目前,市面上出現的陶瓷飯勺都比較笨重,而且出現上述的操作不方便等缺點,因而,絕大多數消費者選用竹木質或塑料質飯勺。竹木質和塑料質飯勺存在衛生問題,如竹木質易于發霉和殘留細菌,塑料質在帶有高溫環境中使用,易于揮發出有害物質問題。制備出具有一定強度而且具有一定防粘效果的專用陶瓷飯勺,使陶瓷餐具得以完滿配套,是當前日用陶瓷行業的技術創新課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強化及防粘骨質瓷飯勺的制備方法。制品采用骨質瓷瓷質,具有美觀及較好透光度;制品輕便但不易斷折,具有較高強度;制品接觸干飯的部位設有均勻分布的圓狀凸點,打飯時干飯易于存放于碗中,制品使用后易于清洗。
本發明的強化及防粘骨質瓷飯勺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生產步驟:
(1)泥漿料制備
取合成骨粉48—50重量份,鉀長石12—14重量份,高嶺土16—20重量份,石英4—8重量份,鋰輝石6—8重量份,硅酸鋯2—4重量份,粘土4—8重量份作為坯料的原料;
——上述硅酸鋯為經濕法球磨后過400目篩,并過濾去水份制得;
將上述原料混和后進行濕法球磨,經球磨原料過除鐵機除鐵,經除鐵原料過280目篩,經過篩原料存放于儲泥池進行陳腐,陳腐時間為30—34小時,經陳腐原料通過壓濾機壓濾成質量含水率為24—26%的坯料,經壓濾的坯料加清水化漿,調配成濃度為72—80波美度的泥漿料備用;
(2)釉漿料制備
取鉀長石44—46重量份,石英14—16重量份,高嶺土16—18重量份,碳酸鋰0.8—1重量份,鋰輝石1—2重量份,白云石4—5重量份,氧化鋅10—12重量份,銳鈦礦4—6重量份作為釉料的原料;
——上述銳鈦礦是采用氣相法制成,經細磨至細度為納米級的粉料;
將上述原料混和后加清水進行濕法球磨,經球磨原料過320目篩,經過篩原料用清水調配成濃度為70—76波美度的釉漿料備用;
(3)模具制備
飯勺設計為勺體表面帶有均勻圓頭狀凸點(這種帶有圓凸點的平面,能防止飯塊粘附飯勺,也符合于制品壓力注漿成型的工藝要求),按飯勺設計采用石膏粉制備出適用于陶瓷制品壓力注漿成型的模具;經制作成型的石膏模具存放于陰涼處自然干燥至質量含水率為6—8%備用;
(4)壓力注漿成型
采用日用陶瓷常規成型的成型機,采用上述石膏模具和上述泥漿料進行壓力注漿成型;注漿成型中的泥漿料通過存放泥漿的壓力桶加壓力后通過管道注入石膏模具,并保持加壓0.6—0.8mpa,加壓時間為30—40分鐘,然后解除壓力,打開石膏模具,取出成型的泥質飯勺制品,存放于陰涼通風處6—8小時,使制品質量含水率達到4—6%;
(5)洗坯
采用清水加入清水質量0.3—0.5%的食用小蘇打粉,調配為洗坯液;取軟毛筆加洗坯液對上述成型的制品表面進行洗刷,使制品外表及圓頭狀凸點光滑;經洗坯制品存放于陰涼透風處自然干燥至質量含水率為4—6%;
(6)素燒
采用陶瓷生產用窯爐,對經洗坯的制品進行素燒;素燒時間為11—13小時,素燒最高溫度為1280—1300℃,素燒氣氛為氧化氣氛,制備出素燒制品;
(7)拋光
采用銅絲刷加清水,對經素燒制品表面進行手工洗刷拋光,使制品表面及圓頭狀凸點光滑;經拋光制品放入烘干爐烘干8—12小時,烘干溫度80—90℃,經烘干制品存放于烘干爐中備用;
(8)噴釉
取空氣壓力氣槍,采用上述釉漿料,對從烘干爐中取出的制品進行噴釉,使制品表面的釉層厚度達到0.2—0.3毫米,經噴釉制品存放于通風處自然干燥8—10小時;
(9)燒成
采用陶瓷生產用窯爐,對經噴釉制品進行燒成,燒成最高溫度為1150—1180℃,燒成時間為8—10小時,燒成氣氛為氧化氣氛,制備出強化及防粘骨質瓷飯勺。
本發明制備出的強化及防粘骨質瓷飯勺,外觀規整,表面光滑。制品在打干飯時,能從飯鍋中完好地打出團塊干飯,并能將團塊狀干飯輕易地存放入飯碗中。制品質量符合gb/t13522—2008《骨質瓷器》標準要求,制品在使用中達到輕便舒適,制品具有較好強度,使用中不易斷折和破損,制品使用后易于清洗,而且適用于消毒碗柜的反復消毒處理。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制成的飯勺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1——勺體;2——圓頭狀凸點。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實施例及對比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的說明。
實施例:(1)泥漿料制備
取合成骨粉49重量份,鉀長石13重量份,高嶺土18重量份,石英6重量份,鋰輝石7重量份,硅酸鋯3重量份,粘土6重量份作為坯料的原料;
——上述硅酸鋯為經濕法球磨后過400目篩,并過濾去水份制得;
將上述原料混和后進行濕法球磨,經球磨原料過除鐵機除鐵,經除鐵原料過280目篩,經過篩原料存放于儲泥池進行陳腐,陳腐時間為32小時,經陳腐原料通過壓濾機壓濾成質量含水率為25%的坯料,經壓濾的坯料加清水化漿,調配成濃度為76波美度的泥漿料備用;
(2)釉漿料制備
取鉀長石45重量份,石英15重量份,高嶺土17重量份,碳酸鋰0.9重量份,鋰輝石1.5重量份,白云石4.5重量份,氧化鋅11重量份,銳鈦礦5重量份作為釉料的原料;
——上述銳鈦礦是采用氣相法制成,經細磨至細度為10納米以下的粉料;
將上述原料混和后加清水進行濕法球磨,經球磨原料過320目篩,經過篩原料用清水調配成濃度為74波美度的釉漿料備用;
(3)模具制備
飯勺設計為勺體表面帶有均勻圓頭狀凸點,按飯勺設計采用石膏粉制備出適用于陶瓷制品壓力注漿成型的模具;經制作成型的石膏模具存放于陰涼處自然干燥至質量含水率為7%備用;
(4)壓力注漿成型
采用日用陶瓷常規成型的成型機,采用上述石膏模具和上述泥漿料進行壓力注漿成型;注漿成型中的泥漿料通過存放泥漿的壓力桶加壓力后通過管道注入石膏模具,并保持加壓0.7mpa,加壓時間為35分鐘,然后解除壓力,打開石膏模具,取出成型的泥質飯勺制品,存放于陰涼通風處7小時,使制品質量含水率達到5%;
(5)洗坯
采用清水加入清水質量0.4%的食用小蘇打粉,調配為洗坯液;取軟毛筆加洗坯液對上述成型的制品表面進行洗刷,使制品外表及圓頭狀凸點光滑;經洗坯制品存放于陰涼透風處自然干燥至質量含水率為5%;
(6)素燒
采用陶瓷生產用窯爐,對經洗坯的制品進行素燒;素燒時間為12小時,素燒最高溫度為1290℃,素燒氣氛為氧化氣氛,制備出素燒制品;
(7)拋光
采用銅絲刷加清水,對經素燒制品表面進行手工洗刷拋光,使制品表面及圓頭狀凸點光滑;經拋光制品放入烘干爐烘干10小時,烘干溫度85℃,經烘干制品存放于烘干爐中備用;
(8)噴釉
取空氣壓力氣槍,采用上述釉漿料,對從烘干爐中取出的制品進行噴釉,使制品表面的釉層厚度達到0.3毫米,經噴釉制品存放于通風處自然干燥9小時;
(9)燒成
采用陶瓷生產用窯爐,對經噴釉制品進行燒成,燒成最高溫度為1160℃,燒成時間為9小時,燒成氣氛為氧化氣氛,制備出強化及防粘骨質瓷飯勺。
經本實施例制備出的強化及防粘骨質瓷飯勺,外觀規整,表面光滑。制品在打干飯時,能從飯鍋中完好地打出團塊干飯,并能將團塊狀干飯輕易地存放入飯碗中。制品質量符合gb/t13522—2008《骨質瓷器》標準要求,制品在使用中達到輕便舒適,制品具有較好強度,使用中不易斷折和破損,制品使用后易于清洗,而且適用于消毒碗柜的反復消毒處理。
對比例1:與實施例不同的是,飯勺的勺體設計為平滑面,不帶有圓頭狀凸點,制品在使用中,塊狀干飯吸附或粘附在飯勺上,飯塊很難輕易存放入飯碗中,降低制品的實用性。
對比例2:與實施例不同的是,泥漿料制備的原料中不加入經細磨的硅酸鋯,經燒成的制品強度下降,制品使用時易于斷折和破損。
對比例3:與實施例不同的是,釉漿料原料中不加入細化的銳鈦礦,經燒成制品的釉層密度和光滑度下降,制品在長期使用時釉層表面易于磨損,影響制品的防粘、衛生和易清洗效果。
對比例4:與實施例不同的是,制品洗坯液中不加入食用小蘇打粉,制品表面細微的殘留物不易去除,影響制品質量。
對比例5:與實施例不同的是,制品拋光中采用鋼絲刷代替銅絲刷,制品表面的凸出圓點表面被粗化,鋼絲中的微量鐵質殘留于制品上,導致制品外觀質量下降。
對比例6:與實施例不同的是,噴釉時,制品不從烘干爐中取出,而是放置于爐外后再進行噴釉,由于制品吸收空氣的濕氣,導致制品表面吸釉效果下降,影響噴釉的效果,導致制品釉層質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