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食用菌菌棒再利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利用食用菌廢棄菌棒制作有機肥的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幾年,隨著傳統用菌行業在我國各地的迅速興起,食用菌一次種植后的大量廢棄菌棒(渣)對生態環境及食用菌產業本身產生的污染與危害性也越來越大。如果直接將廢棄菌棒扔掉不但對環境造成了污染,而且對生產企業也是一種資源的浪費。食用菌栽培后的廢棄培養料,包含了食用菌的菌絲殘體及經菌絲酶解后結構發生改變的粗纖維復合物,其有機質和營養價值較高。傳統的食用菌栽培,只利用了其生物發酵的中間產物---子實體(菇),而沒有利用采收子實體留下后的廢棄培養料(又稱菌糠)。據統計,全國每年食用菌栽培廢棄物約500萬噸,這些廢棄物被隨地丟棄或燃燒,不僅造成資源的浪費,還產生了“三廢”,加劇生態的惡化。業內對廢棄菌棒進行無害化處理及二次利用方面的研究開展的也越來越多。
因此,如何對現有的利用食用菌廢棄菌棒制作有機肥的方法進行改進,使其克服上述缺陷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現狀,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利用食用菌廢棄菌棒制作有機肥的方法,對廢物進一步的利用,原材料易得,成本低,能變廢為寶,節約能源,保護環境,且生產工藝簡單,處理過程耗能少,生產出來的有機肥料富含營養物質。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利用食用菌廢棄菌棒制作有機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原料粉碎,將食用菌廢棄菌棒脫袋后,粉碎至20~30目;
b、原料混合,將粉碎后的所述食用菌廢棄菌棒與動物糞便、爐灰渣、生物有機肥發酵劑混合均勻得到混合料,所述混合料中各組份按以下重量份數:食用菌廢棄菌棒40~60份、動物糞便30~50份、爐灰渣10~30份、生物有機肥發酵劑1~2份;
c、堆肥發酵,將步驟b中所述混合料在開放性場合堆成長條狀發酵堆,尺寸為下底寬1~2.5米、高0.7~1.1米;所述混合料堆好后3小時堆內溫度上升,24小時達到65℃,保持溫度在60~70℃,發酵進行7~15天,每隔一天對所述發酵堆進行一次翻堆除臭,直至所述混合料內部變白、松散即發酵完成;
d、造粒成型,將步驟c中發酵完成的發酵物進行干燥、粉碎后,向所述發酵物中加入膨潤土并混合,其中所述膨潤土占所述發酵物的重量比例為0.5%,混勻后,經搖床造粒得到肥料顆粒;
e、肥料顆粒干烘干,將步驟d中的得到的所述肥料顆粒置于烘干筒中進行烘干處理,得到烘干后肥料顆粒,所述烘干筒前端溫度至少380℃,末端溫度至少90℃;
f、肥料顆粒冷卻,將步驟e中得到的烘干后肥料顆粒置于冷卻桶中進行冷卻,得到冷卻后肥料顆粒,冷卻桶末端溫度不超過25℃;
g、肥料顆粒篩選,將步驟f得到的冷卻后肥料顆粒進行粒徑篩選,得到生物有機肥,粒徑控制在6~7目,將篩選后的成品顆粒分裝入庫。
進一步地,步驟b中的所述動物糞便為牛糞、羊糞、豬糞、雞糞中的一種或幾種。
采用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發明的一種利用食用菌廢棄菌棒制作有機肥的方法,主要利用食用菌廢棄菌棒、動物糞便及爐灰渣作為原材料,對廢物進一步的利用,原材料易得,成本低,能變廢為寶,節約能源,保護環境,且生產工藝簡單,處理過程耗能少,生產出來的有機肥料富含營養物質。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對本發明的結構特征及所達成的功效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用以較佳的實施例詳細的說明,說明如下:
一種利用食用菌廢棄菌棒制作有機肥的方法,作為本發明的改進,包括以下步驟:
a、原料粉碎,將食用菌廢棄菌棒脫袋后,粉碎至20~30目;
b、原料混合,將粉碎后的食用菌廢棄菌棒與動物糞便、爐灰渣、生物有機肥發酵劑混合均勻得到混合料,混合料中各組份按以下重量份數:食用菌廢棄菌棒40~60份、動物糞便30~50份、爐灰渣10~30份、生物有機肥發酵劑1~2份,混合料濕度以手握剛能成團為最佳;
c、堆肥發酵,將步驟b中混合料在開放性場合堆成長條狀發酵堆,尺寸為下底寬1~2.5米、高0.7~1.1米;混合料堆好后3小時堆內溫度上升,24小時達到65℃,保持溫度在60~70℃,發酵進行7~15天,每隔一天對發酵堆進行一次翻堆除臭,直至混合料內部變白、松散即發酵完成,利用動物糞便當中有益菌能夠吸附降解土壤鹽漬的優點,輔以生物有機肥發酵劑促進有益菌的增殖,產生高溫殺死蟲卵、致病菌,減少病蟲害的發生,釋放原料當中的有害氣體,將原料當中的有機質有限分解,釋放營養元素,產生抗生素、植物生長素等促進植物生長的物質;
d、造粒成型,將步驟c中發酵完成的發酵物進行干燥、粉碎后,向發酵物中加入膨潤土并混合,其中膨潤土占發酵物的重量比例為0.5%,混勻后,經搖床造粒得到肥料顆粒;
e、肥料顆粒干烘干,將步驟d中的得到的肥料顆粒置于烘干筒中進行烘干處理,得到烘干后肥料顆粒,烘干筒前端溫度至少380℃,末端溫度至少90℃;
f、肥料顆粒冷卻,將步驟e中得到的烘干后肥料顆粒置于冷卻桶中進行冷卻,得到冷卻后肥料顆粒,冷卻桶末端溫度不超過25℃;
g、肥料顆粒篩選,將步驟f得到的冷卻后肥料顆粒進行粒徑篩選,得到生物有機肥,粒徑控制在6~7目,將篩選后的成品顆粒分裝入庫。
作為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改進,步驟b中的所述動物糞便為牛糞、羊糞、豬糞、雞糞中的一種或幾種。
本發明的一種利用食用菌廢棄菌棒制作有機肥的方法,主要利用食用菌廢棄菌棒、動物糞便及爐灰渣作為原材料,對廢物進一步的利用,原材料易得,成本低,能變廢為寶,節約能源,保護環境,且生產工藝簡單,處理過程耗能少,生產出來的有機肥料富含營養物質。本發明既解決了廢菌棒和動物糞便的資源化利用問題,又生產出一種可以抑制土傳病害、降解農藥或化學殘留以及重金屬污染物、提高作物的抗逆性、提高作物的產量和品質、改良土壤結構的有機肥。本發明方法實用性強,生產成本低,放大了羊糞的應用性狀,對操作場地要求低,生產規模大小可調,適合各型企業生產應用,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同等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與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