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杏鮑菇栽培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杏鮑菇培養基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20世紀70年代食用菌袋料栽培方法在我國的大面積推廣,各地區的食用菌生產廠家和種植戶越來越多,特別是21世紀初以來,在日益講究健康保健的飲食趨勢下,食用菌產業出現了飛速發展的局面。在常見的食用菌栽培種類中,杏鮑菇以其栽培技術簡單易行,品種適應性強,能滿足不同地區種植需要,且市場售價較高,總體經濟效益較好而深受廣大食用菌種植戶的青睞。
杏鮑菇菌肉肥厚,質地脆嫩,特別是菌柄組織致密、結實、嫩白,可全部食用,且菌柄比菌蓋更脆滑、爽口,被稱為“平菇王”“干貝菇”,具有杏仁香味和如鮑魚的口感,適合保鮮、加工,并且杏鮑菇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各種礦物質,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對人體具有抗癌、降血脂、潤腸胃以及美容等作用,因此,杏鮑菇是一種經濟價值較高的食用菌,深受人們的喜愛。
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杏鮑菇生產和出口量最大的國家,栽培杏鮑菇已經成為菇農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目前,國內栽培杏鮑菇原料以棉籽殼為主,棉籽殼不僅營養豐富,且質地疏松,吸水性強,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狀,加水浸透或加壓力時,不板結,透氣性好,含有一定空氣,可提供菌絲生長所需要的氧氣,是適宜杏鮑菇栽培的最理想原料;但是由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棉花種植面積減少,加之棉籽殼在食用菌栽培中應用越來越廣,導致其價格扶搖直上,食用菌栽培成本不斷上升,嚴重影響了食用菌栽培的經濟效益,尋找合適的原料替代棉籽殼栽培食用菌是非常必要的。
木屑,是早期杏鮑菇栽培時用以替代棉籽殼的主要原料,木屑的成分主要是粗纖維和碳水化合物,為杏鮑菇的生長提供碳源的物質,特別是楊木屑,楊樹具有生長快、成材早、產量高、易于更新,目前,我國是世界上楊樹人工林面積最大的國家,長期以來,楊樹主要被利用的部分是樹干,而在楊樹木材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樹皮和木屑的剩余量很大,但大多數作為廢棄物處理,不僅造成資源浪費,而且還污染環境。
但是楊木屑的營養成分單一,單獨使用楊木屑為主要原料,杏鮑菇的生產率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杏鮑菇培養基,能夠降低栽培成本,且培養基的營養全面。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杏鮑菇培養基,以重量份數計,由包括以下組分的原料制成:楊木屑24-48份;楊樹皮6-8份;棉籽殼6-8份;玉米芯30-50份;麩皮15-25份;玉米粉10-15份;豆粕粉10-15份;甘蔗渣5-10份;高分子吸水樹脂2-3份;輕質碳酸鈣0.8-1.2份;果渣1-3份;鈣添加劑1-2份;微量元素添加劑1-1.4份;中草藥2-4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楊木屑和楊樹皮中富含大量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為杏鮑菇的生長提供氮源和碳源,并且楊樹皮質地疏松,可以增強培基質的透氣性,增大培養基的氧含量,使得杏鮑菇更好的生長;棉籽殼為杏鮑菇生長提供必需碳源,棉籽殼透氣性較好,而且均具有一定的鎖水功能,能夠保持培養基中水分,防止水分快速流失;另外棉籽殼中含粗蛋白和粗脂肪,為杏鮑菇生長提供必要的營養成分。玉米芯中含有纖維素,半維生素和木質素和豐富的粗蛋白質,為杏鮑菇的生長提供氮源和碳源,并且玉米芯較為疏松,玉米芯中存在很多的空隙,它增強培基質的透氣性,增大培養基的氧含量;此外玉米芯價格便宜,降低了培養基成本,能夠給養殖戶帶來更多的經濟價值;以麩皮、玉米粉和豆粕粉為輔料,使得培養基的營養更加的全面:麩皮中富含膳食纖維、粗脂肪、蛋白質、氨基酸、以及維生素和礦物質元素等,為杏鮑菇的生長提供必要的營養物質;玉米粉中不僅含有粗蛋白質和氮源,還含有鈣、鐵質、維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為杏鮑菇的的生長提供了碳源、維生素和礦物質元素;豆粕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為杏鮑菇合成蛋白質和核酸提供原料。甘蔗渣含有少量的糖,為杏鮑菇的生長提供糖分;另外甘蔗渣較為蓬松,增強了培基質的透氣性。由于杏鮑菇培養基中的濕度較大,容易滋生雜菌,抑制杏鮑菇的生長,中草藥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鈣添加劑、微量元素添加劑能夠為杏鮑菇生長提供鈣、鎂和鋅微量元素,使得杏鮑菇長得更加的粗壯,并且使得培養出的杏鮑菇營養更加全面。
高分子吸水樹脂具有較強的吸水和鎖水性能,并且在外界環境較為干燥時具有釋放水分的性能;由于棉籽殼上帶有棉絮,其吸水性比楊樹皮和楊木屑強,所以楊樹皮和楊木屑代替部分棉籽殼后,培養基的鎖水功能有所下降,添加高分子吸水樹脂可以保持培養基的水分,防止培養基中的水分流失,為杏鮑菇的提供充足的水分;另外高分子吸水樹脂無毒、無害且無污染,不參與杏鮑菇的生長,也不影響杏鮑菇的生長。輕質碳酸鈣(沉降體積為2.5ml/g)能夠調節培養基中的ph值至適當的值,給杏鮑菇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
較佳的,本發明原料中楊木屑、楊樹皮和棉籽殼的重量比為4-6:1:1。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用楊木屑、楊樹皮代替部分棉籽殼,能夠降低栽培成本,提高種植戶的經濟效益;并且當楊木屑、楊樹皮和棉籽殼的比值為4-6:1:1時,加上其它的輔料可以使培養基的營養成分,使杏鮑菇更好的成長。
較佳的,高分子吸水樹脂選自聚丙烯酸鈉、聚丙烯酸鉀和聚丙烯酸銨中的至少一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聚丙烯酸鈉、聚丙烯酸鉀或聚丙烯酸銨均為聚丙烯酸鹽,具有很好的吸水性能,并且聚丙烯酸鈉、聚丙烯酸鉀或聚丙烯酸銨無毒、無害且無污染。
較佳的,本發明的原料還包括紫菜粉2-3份,其中紫菜粉的粒徑為0.5-1.0mm。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紫菜粉中含有粗蛋白、粗纖維和少量的多糖,在水溶液中存在著-coo-、-oh、-nh2等基團,可以與重金屬離子形成穩定的絡合物,從而對重金屬離子具有吸附能力,防止重金屬離子影響菌種的生長;紫菜粉中富含海洋生物所持有的多糖、甘露醇、藻褐素等多種海洋活性成分及氮、磷、鉀、碘等微量元素,既能夠提高培養基的肥力,又提供了可吸收利用的營養元素。
較佳的,本發明的鈣添加劑選自骨粉、貝殼粉和蛋殼中的至少一種。其中骨粉、貝殼粉和蛋殼的粒徑均控制在0.2-0.25mm。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骨粉、貝殼粉和蛋殼中含有天然碳酸鈣,能夠為培養基中增加充足的鈣源,促進杏鮑菇更加茁壯的成長,成長出高鈣的杏鮑菇,并且能有效除去基質中的游離酸;另外蛋殼選自雞蛋殼、鴨蛋殼和鵝蛋殼至少一種,蛋殼中除了含有大量的中富含膠原蛋白和透明質酸膜,可以大大提高基質的保水性和透氣性;其中骨粉、貝殼粉和蛋殼的粒徑均控制在0.2-0.25mm,這樣的粒徑不需要使用大量的時間去研磨,同時又能使骨粉、貝殼粉和蛋殼中的鈣源得到充分的吸收。
較佳的,本發明的微量元素添加劑為硫酸鋅和/或硫酸鎂。當微量元素添加劑由硫酸鋅和硫酸鎂組成時,它們的重量比為1:1。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硫酸鋅和硫酸鎂是種植杏鮑菇的的必備元素,同時也是其它培養基原料無法提供的微量元素,并且硫酸鋅和硫酸鎂都能夠促進杏鮑菇增重,促進杏鮑菇的快速生長。
較佳的,本發明的中草藥選自金銀花、柴胡、野菊花、魚腥草、黃連、白芍和苦楝中的至少一種;當中草藥由金銀花、柴胡、野菊花、魚腥草、黃連、白芍和苦楝組成時,它們的重量比為1:1:2:1:2:2:1。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金銀花、柴胡、野菊花、魚腥草、黃連白芍或苦楝均具有一定的抑制雜菌的性能,并且此中草藥藥性較弱,對杏鮑菇的危害較小;另外,用中草藥可以代替藥劑的使用,解決了藥物殘留的問題,保證了杏鮑菇的質量。
較佳的,本發明的果渣選自蘋果渣、杏渣、梨渣、菠蘿渣和柚子渣的至少一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果渣中富含多種維生素以及有機酸,即能為菌絲提供必要的維生素,促進菌絲的營養吸收和生長代謝,促進菌絲的生長以及抗病能力,可以有效提高杏鮑菇產量并改善其品質。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杏鮑菇培養基的方法,本發明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包括如下步驟:
楊木屑和楊樹皮的發酵:將楊樹皮和楊木屑混合,攪拌均勻后,加水使其潤濕,然后將其堆積壓實并且覆蓋,發酵100-120天,待用;
中草藥的制備:將金銀花、柴胡、野菊花、魚腥草、黃連、白芍和苦楝混合均勻后進行粉碎,過50目篩,待用;
原料混合:
a、粗料混合:將上述發酵結束后的楊木屑和楊樹皮和上述中制備好的中草藥與玉米芯、棉籽殼、甘蔗渣和果渣干混,攪拌均勻后得到粗料混合物;
b、細料混合:將麩皮、玉米粉、豆粕粉、鈣添加劑和微量元素添加劑干混,攪拌均勻后得到細料混合物;
c、將上述步驟a中制備的粗料混合物和步驟b中制備的細料混合并攪拌,攪拌均勻后,加水并調節其含水量在63wt%-65wt%,然后加入輕質碳酸鈣,使混合料的ph調至8-9,進行悶堆1-2h,得到杏鮑菇培養基,然后裝袋、滅菌。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楊木屑和楊樹皮堆積發酵后,使得木質充分軟化,有利于楊木屑和楊樹皮中的木質素降解和吸收,使杏鮑菇更好的生長;將中草藥進行粉碎,有利于杏鮑菇對中草藥成分的吸收;粗物料和細物料分別單獨進行混合,有利于粗料之間以及細料之間混合的均勻性,將混合均勻的粗物料和混合均勻的細物料混合均勻后再加水,有利于所有原料之間混合的均勻性,這樣使得培養基的各部分營養更加均衡,有利于杏鮑菇的生長。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的特點和技術效果:
1、本發明使用楊木屑和楊樹皮代替了部分棉籽殼,加上一些輔料,即保證了培養基的營養成分,又減少了棉籽殼的用量,降低了培養基的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
2、本發明使用了具有較強的吸水和鎖水性能的高分子吸水樹脂,可以克服采用楊木屑和楊樹皮替代棉籽殼后培養基的鎖水功能有所下降的缺點,另外高分子吸水樹脂無毒、無害且無污染,不參與杏鮑菇的生長,也不影響杏鮑菇的生長;
3、本發明使用了具有抗雜菌性能的中草藥,可以代替藥劑的使用,解決了藥物殘留的問題,保證了杏鮑菇的質量;且所采用的中草藥的藥性較弱,對杏鮑菇的危害較小;
4、本發明使用了海帶粉,海帶粉中含有粗蛋白、粗纖維和少量的多糖,在水溶液中存在著-coo-、-oh、-nh2等基團,可以與重金屬離子形成穩定的絡合物,從而對重金屬離子具有吸附能力,防止重金屬離子影響菌種的生長。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本發明所用培養基原料,均從市場購得。
表1為實施例1至實施8中一種杏鮑菇培養基的各個組分用料,實施例1中,楊木屑、楊樹皮和棉籽殼的質量比為4:1:1;實施例2中,楊木屑、楊樹皮和棉籽殼的質量比為4.6:1:1;實施例3中,楊木屑、楊樹皮和棉籽殼的質量比為5:1:1;實施例4中,楊木屑、楊樹皮和棉籽殼的質量比為5.6:1:1;實施例5中,楊木屑、楊樹皮和棉籽殼的質量比為6:1:1;實施例6中,楊木屑、楊樹皮和棉籽殼的質量比為3:1:1;實施例7中,楊木屑、楊樹皮和棉籽殼的質量比為7:1:1;實施例8中,楊木屑、楊樹皮和棉籽殼的質量比為8:1:1。
表1
實施例1-8任一提供的一種杏鮑菇培養基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楊木屑與楊樹皮的發酵:
首先按配比取所需用量的楊樹皮和楊木屑混合,攪拌均勻后,加水至楊樹皮和楊木屑可以捏成團、但不滴水的程度,將其堆積壓實并且覆蓋尼龍薄膜,發酵120天,待用;
2、中草藥的制備:
按配比將所需用量的金銀花、柴胡、野菊花、魚腥草、黃連、白芍和苦楝混合后進行粉碎,過50目篩,待用;
3、原料混合:
a、粗料混合:按照配比,將上述步驟1中發酵結束的楊木屑和楊樹皮和上述步驟2中制備好的中草藥與玉米芯、棉籽殼、甘蔗渣和果渣攪拌干混,并攪拌均勻,得到粗料混合物;
b、細料混合:按照配比,將麩皮、玉米粉、豆粕粉、鈣添加劑和微量元素添加劑干混,并攪拌均勻,得到細料混合物。
c、將上述步驟a中制備的粗料混合物和步驟b中制備的細料混合物攪拌均勻后,加水并調節其含水量在63wt%-65wt%,然后加入輕質碳酸鈣(沉降體積為2.5ml/g),使混合料的ph調至8-9,進行悶堆1-2h,得到杏鮑菇培養基;
4、裝袋:將制備好的杏鮑菇培養基分別裝入菌袋中,每袋大約裝入料1000g,其中菌袋選用36cm×20cm×0.05cm的聚丙烯塑料袋;
5、滅菌:將裝袋后的培養基采用高壓滅菌,高壓滅菌的壓強為100-110mpa,溫度在123-126℃,滅菌時間為2-3h。
以下分別采用實施例1-8提供的杏鮑菇培養基說明本發明提供的杏鮑菇培養基的使用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接菌種:
將滅菌后的培養基移動至無菌車間,在18℃下將通過接菌設備進行接菌。
杏鮑菇種植流程:
s1菌絲生長期:最適溫度20℃~25℃,無需光照,每天維持通風;
s2子實體生長期:溫度為15℃~18℃,維持空氣流通;
s3出菇期:溫度為23℃~25℃,維持空氣流通,當杏鮑菇子實體的菌蓋平展,中間下凹,表面稍有絨毛,孢子尚未彈射時為采收適期,即杏鮑菇成熟。
杏鮑菇長勢的觀察與測量:
把已接菌的培養基按序號排在培養室中并且分為若干組,每組50袋,觀察每組杏鮑菇的生長狀況,定時記錄生長量和長勢、觀察菌絲顏色以及菌絲的粗壯程度,同時觀看菌絲被雜菌的感染程度,菌絲被雜菌感染可以通過肉眼觀察,菌絲發霉或者病變均為被雜菌感染,為了便于區分菌絲被雜菌感染的程度,分為三個級別:“+”為本實驗組的菌絲的感染數量低于總菌絲量的1/7;“++”為本實驗組的菌絲的感染數量為總菌絲量的1/7至1/3;“+++”為本實驗組的菌絲的感染數量超過總菌絲量的1/3,其結果見表3。
菌絲生長速度的測量方法:待杏鮑菇菌絲開始生長時,用油性記號筆作起始記號,用測微尺間隔一定時間測1次值,最后計算平均值,用cm·d-1表示。同時要記錄每袋杏鮑菇成熟的天數,并求每組的平均值,結果見表2。
杏鮑菇產量的測量方法:杏鮑菇成熟后,采摘并測量每組(50袋)的總質量并求平均值,結果見表2。
表2為實施例1-8中杏鮑菇菌絲的生長量記錄、生長速度及產量情況
表3為實施例1-8中杏鮑菇菌絲的長勢情況
從表2和表3中可以看出,實施例1-實施例8中,杏鮑菇的生長速度較快,生長的周期較短,杏鮑菇的產量較高,并且杏鮑菇菌絲的長勢較好:顏色潔白,莖稈粗壯,而且被雜菌感染的程度較低。
另外,從表2和表3中明顯可以看出,實施例1-實施例5與實施例6-實施8相比,杏鮑菇的生長速度更快,生長的周期更短,杏鮑菇的產量更高,這表明,當楊木屑、楊樹皮和棉籽殼的質量比為4-6:1:1時,杏鮑菇培養基的營養成分更高,培養出的杏鮑菇更好;特別是實施例3,從第0天至25天內平均每天的生長速度最塊,為0.337cm·d-1,生長的周期最短為26天,產量最高為567g。
對比例
下面的對比例實驗以實施例3為參考樣本。表4為對比例1至對比例4中培養基的原料配比表:
表4
按照制備實施例3中培養基的方法,配制對比例1至對比例4中的培養基,培養基中的原料量按表4添加,培養基配制結束后,按照前文相同的方法培養杏鮑菇和測試杏鮑菇的生長情況以及杏鮑菇的長勢狀況,并記錄在表5中和表6。
表5為對比例1-4中杏鮑菇菌絲的生長量記錄、生長速度及產量情況
表6為對比例1-4中杏鮑菇菌絲的長勢情況
對比例1與實施例3不同的是,對比例1是以棉籽殼為主料,未加入楊木屑和楊樹皮,與實施例3相比,從表5和表6菌絲均顏色潔白,莖稈粗壯,被雜菌感染的程度小,這表明,當楊木屑、楊樹皮和棉籽殼的質量比為5:1:1時,加上一定含量的玉米芯,麩皮,玉米粉,豆粕粉,甘蔗渣,貝殼粉,聚丙烯酸鉀等,使得杏鮑菇培養基的營養成分分配的更加合理,營養更加的全面,同時又使培養基的物理性能得到改善,更有利于木質纖維素的降解和吸收,使得杏鮑菇的生長速度和長勢更好,杏鮑菇的產量更好;同時也說明用楊木屑和楊樹皮代替部分棉籽殼是可行的。
對比例2與實施例3不同的是,對比例2中僅未加入棉籽殼,與實施例3相比,從表5和表6可以看出,杏鮑菇的生長速度減慢、產量大幅降低,并且莖稈細弱,這表明棉籽殼仍是杏鮑菇培養基不可缺少的組成成分。
對比例3與實施例3不同的是,對比例3中僅未加入聚丙烯酸鉀,從表5和6可以看出,與實施例3相比,杏鮑菇的生長速度緩慢,產量大幅度降低,莖稈細弱,顏色發黃,被雜菌感染,這是因為未加入聚丙烯酸鉀,造成了培養基中的濕度達不到標準,而使得杏鮑菇不能吸收足夠的水分以及不能很好的吸收各營養物質,進而造成杏鮑菇不能很好的生長。
對比例4與實施例3不同的是,對比例4中僅未添加中草藥;從表5和表6可以看出,與實施例3相比,杏鮑菇被雜菌感染的程度嚴重增加,并且造成杏鮑菇的生長速度的緩慢、產量下降、莖稈細弱、顏色暗黃,這表明中草藥的加入能夠起到有效的抑菌作用。
綜上所述,用楊木屑和楊樹皮代替部分棉籽殼是可行的,并且此杏鮑菇培養基營養全面,降低了栽培成本,而且當楊木屑、楊樹皮和棉籽殼的質量比為4-6:1:1時,效果最佳;另外,對比實驗結果表明,棉籽殼和聚丙烯酸鉀是此杏鮑菇培養基不可缺少的組成成分;此外,中草藥的加入,能夠有效的抑制培養基中雜菌的生長,使杏鮑菇茁壯成長。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