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真空器皿的技術領域,具體地指一種雙層真空器皿多孔真空處理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在售的保溫器皿根據不銹鋼內膽真空技術分為有尾和無尾真空技術兩大類。“有尾真空”屬傳統的工藝技術,采用的是“壓封技術”,不足的是這種技術措施在微觀上是不能完全保證密閉的。一般情況下,有尾焊接需要焊接三個底:內膽底,中底,以及外底。“無尾真空”是器皿在真空的環境條件下,由計算機控制完成抽氣、封焊、冷卻的工藝過程。保溫器皿從“有尾真空”升級到了“無尾真空”,不僅使得同尺寸的產品其容量變大,而且真空保溫的使用壽命延長。
然而,“無尾真空”器皿的真空孔的直徑不能超過1.5毫米,否則玻基釬料在真空釬焊的過程中會順孔而下,真空孔無法得到封接,最終產品真空處理失敗。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活用品的造型要求更高,特別是一些異型的保溫器皿,異型真空器皿在真空排氣時,氣流會受到阻滯,不利于排氣,因而普通單個的真空孔已無法滿足工藝需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種既能保證抽真空排氣的順暢度,又能提高真空器皿真空度的雙層真空器皿多孔真空處理結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雙層真空器皿多孔真空處理結構,包括外殼和內膽,所述外殼的外壁與內膽的內壁之間圍合形成真空腔,所述外殼底部設置有朝向真空腔內部凹陷的排氣槽,所述排氣槽上設置有至少兩個與真空腔相貫通的真空排氣孔。
進一步地,所述排氣槽為半球形凹槽,所述排氣槽的中心位置處設置有一個真空排氣孔,所述排氣槽沿其圓周方向均勻間隔設置有2~4個真空排氣孔。
進一步地,所述真空排氣孔為圓形孔,其直徑為0.5~1.2mm。
再進一步地,所述真空排氣孔為腰形孔、正方形孔、長方形孔或者三角形孔。
更進一步地,所述外殼和內膽均為不銹鋼件。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外殼底部排氣槽上設置有至少兩個與真空腔相貫通的真空排氣孔,與現有技術相比,增加了排氣孔數量,不僅能保證抽真空排氣的順暢度,又使得真空器皿內空氣排出干凈,增加真空器皿內的真空度,提高保溫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雙層真空器皿多孔真空處理結構的示意圖;
圖2為的圖1中I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3為的圖2中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其中:1-外殼、2-內膽、3-真空腔、4-排氣槽、5-真空排氣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和2所示的雙層真空器皿多孔真空處理結構,包括外殼1和內膽2,外殼1的外壁與內膽2的內壁之間圍合形成真空腔3,外殼1底部設置有朝向真空腔3內部凹陷的排氣槽4,排氣槽4上設置有至少兩個與真空腔3相貫通的真空排氣孔5。如圖2和3所示,排氣槽4為半球形凹槽,排氣槽4的中心位置處設置有一個真空排氣孔5,排氣槽4沿其圓周方向均勻間隔設置有2~4個真空排氣孔5。真空排氣孔5為圓形孔,其直徑為0.5~1.2mm。此外,真空排氣孔5還可以為腰形孔、正方形孔、長方形孔或者三角形孔,適合在各種異型的真空器皿開孔。外殼1和內膽2均為不銹鋼件,不易撞擊變形,經久耐用。異型真空器皿的真空處理,在真空排氣時,氣流會受到阻滯,不利于排氣,也就是說真空獲得困難。本技術方案在排氣槽4上設置有至少兩個與真空腔3相貫通的真空排氣孔5,增加了排氣孔數量,不僅能保證抽真空排氣的順暢度,又使得真空器皿內空氣排出干凈,增加真空器皿內的真空度,提高保溫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應當指出,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