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園林綠化中廢棄物處理領域,具體地是涉及一種堆肥發酵池結構。
背景技術:
在園林綠化過程中,植物綠化后會產生大量的污泥以及廢棄物,產生的污泥要及時進行處理,首先是將廢棄物運輸到上林基地進行處理,處理后的堆肥再運送到各綠化施工項目上,目前最多的一種處理方法就是將綠化廢棄物進行堆肥化處理,堆肥化處理常用的是堆肥發酵池,現有的堆肥發酵池絕大部分都以露天堆放加蓋塑料薄膜為主,此堆肥發酵池對非夏季發酵所需溫度達不到,不能有效殺除有害病菌,且嚴重污染環境。針對上述問題我司設計出用盡可能少的成本,實現園林綠化廢棄物在園林綠地中的循環利用,實現園林綠化可持續發展,推動節約型社會建設和世界城市建設,且綠化廢棄物堆肥化處理生產有機覆蓋物、土壤改良添加物或有機肥均實現了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應用后均可以提高綠地土壤有機質和養分含量,改善綠地土壤質量,減少了養護過程中無機肥料的施肥量。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以上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堆肥發酵池結構,本結構是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處理效果好的發酵池,是將廢棄物運輸到上林基地進行粉碎、處理,將堆肥直接撒到苗圃地里,此模式節省了廢棄物運輸和堆肥運輸的麻煩,同時提高了苗圃地的肥力。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堆肥發酵池結構,包括一傾斜池底和連接在池底上方的一池體;所述的池底處設有一底板,底板連接在池底和池體之間;所述的池體為上端開口的矩形凹槽池體,池體內放置有發酵物;所述的池體頂部設有一池罩,池罩上帶有一觀察窗,用于觀察池體內發酵物的狀態;所述的池體的下部一側設有一出料口,出料口外連接有一出料池;所述的出料口的上方還設有一豎直方向上的排氣管道,排氣管道一端連接在池體的側壁上,另一端連接在池罩上;所述的池罩的上方設有一原料預處理池,原料預處理池通過管道與池罩連接;所述的原料預處理池與池罩之間還設有一投料口。
其進一步地特征如下:
所述的池罩為一開口向下的弧形結構。
所述的底板為一可活動底板,底板上還設有進氣孔。
所述的池底、池體與池罩構成一密閉容器。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的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結構是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處理效果好的發酵池,綠化廢棄物堆肥化處理生產有機覆蓋物、土壤改良添加物或有機肥均實現了廢棄物資源循環利用,實現園林綠化可持續發展,應用后均可以提高綠地土壤有機質和養分含量,改善綠地土壤質量,減少養護過程中無機肥料的施肥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池底2、池體3、池罩4、原料預處理池5、底板6、觀察窗7、投料口8、出料口9、出料池10、排氣管道。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申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本申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申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旧暾堉械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申請保護的范圍:
如圖1所示的一種堆肥發酵池結構,包括一傾斜池底1和連接在池底上方的一池體2;所述的池底1處設有一底板5,底板5連接在池底1和池體2之間;所述的池體2為上端開口的矩形凹槽池體,池體2內放置有發酵物;所述的池體2頂部設有一池罩3,池罩3上帶有一觀察窗6,用于觀察池體內發酵物的狀態;所述的池體2的下部一側設有一出料口8,出料口8外連接有一出料池9;所述的出料口8的上方還設有一豎直方向上的排氣管道10,排氣管道10一端連接在池體2的側壁上,另一端連接在池罩3上;所述的池罩3的上方設有一原料預處理池4,原料預處理池4通過管道與池罩3連接;所述的原料預處理池4與池罩3之間還設有一投料口7。
其進一步地特征如下:
所述的池罩3為一開口向下的弧形結構。
所述的底板5為一可活動底板,底板5上還設有進氣孔。
所述的池底1、池體2與池罩3構成一密閉容器。
本結構中的發酵池為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處理效果好的發酵池,構成一密閉容器使得發酵池內的熱量損耗低,實現車間不滋生蚊蠅,無臭味外泄。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加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