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玻纖增強改性膠的生產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制造玻璃纖維膠的生產工藝,特別是一種玻纖增強改性膠的生產 工藝。
背景技術:
玻璃纖維網格布具有質輕、抗拉強度高、耐高溫、耐腐蝕的特點,玻纖網格布的質 量除了與玻璃纖維的成份有關外,還與網格布定型膠的性能有相當直接的關系。根據產品 應用性能及客戶要求,網布要具有柔軟、不粘連和耐堿腐蝕的特點。早期的聚合物樹脂涂層 大多為有機溶劑型,易造成環境污染,并對人體有害。聚丙烯酸酯乳液具有優良的耐候性和成膜性,同織物的粘接性能好,且不含有機 溶劑,無毒、無污染、成本相對較低,目前成了玻璃纖維定型膠的主要材料。通過普通乳液聚 合所得的丙烯酸酯乳液涂層不能很好地解決手感和粘連性之間的矛盾,通常是解決了粘連 性問題,但存在網格布的手感發硬的缺點,另外還存在著強度及耐堿保留率不高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既柔軟、定位效果好、無色、耐堿保留率高且又易解 卷的玻纖增強改性膠的生產工藝。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該玻纖增強改性膠具體的生產工藝如下首先將乳化劑A、B和水,加入到反應釜中,再向反應釜中加入種子乳液和單體I、 II、III,使乳化劑A、B和水與種子乳液和單體I、II、III進行乳液聚合反應,乳液聚合反應 后再向反應釜中加入引發劑和主、助還原劑進行引發聚合反應,控制加熱、攪拌、和加料速 度,加熱溫度為95-98度,攪拌轉速為42轉/分,加料速度為4-6小時,引發聚合反應完成 后再向反應釜中加入改性劑生成乳化聚合體,然后再按順序向乳化聚合體中加入分子量調 節劑和消泡劑進行熟化,保持溫度85-87度,保溫半小時,保持攪拌,然后通冷卻水降溫到 40-45度,反應完成后停止攪拌,然后放料、靜止、灌裝、成品。所述的種子乳液的制備稱取30Kg的水,加1. 35Kg的0P-15和0. 45Kg的十二烷 基硫酸鈉,加熱到60度,攪拌狀態下,加入23. 7Kg的丙烯酸甲酯、44. 82Kg的丙烯酸乙酯、 0. 05Kg的十二硫醇、0. 5Kg的異辛酯、0. 925Kg的丙烯酸和0. 5Kg的丙烯酰胺,分別用20Kg、 7Kg水沖洗容器,加完后,保持40度,攪拌半小時。所述的乳化劑A為0P-15、乳化劑B為十二烷基硫酸鈉;所述的單體I為甲基丙烯 酸甲酯、單體II為甲基丙烯酸乙酯、單體III為異辛酯;所述的引發劑為過硫酸銨、主還原 劑為七水硫酸亞鐵、助還原劑為雕白粉;所述的改性劑為丙烯酰胺;所述的分子量調節劑 為十二硫醇、消泡劑為S-20。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發明采用離子型單體、親水性單體、疏水性單 體、及少量有機硅單體、水溶性引發劑、多種乳化劑,在機械攪拌的作用下,單體在水中分 散成乳狀液而進行的聚合反應;(1)、選擇合適的軟硬單體搭配,控制共聚物的玻璃態化溫度,并兼顧客戶對聚合物膜的要求;(2)、制備穩定的乳液,結合玻纖生產線上的特點,兼顧 乳液的流動性和機械穩定性,故采取陰離子型和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復合乳化體系;(3)、 為實現在低溫下乳液聚合的穩定進行,控制乳液的平均粒徑在0.2μπι左右,采取氧化還原 引發系統;(4)、為提高聚合物膜的耐堿性和耐熱性,采用大分子內交聯的方法,添加功能 性單體N-羥甲基丙烯酰胺;(5)、為提高乳液的機械穩定性,采取在大分子上植入極性基 因-S-O-的辦法,添加少量丙烯酸參加共聚;(6)、聚合工藝上采取比較合理的“單體預乳 化,種子乳液聚合工藝”;使小試、中試和小批量生產獲得較好的產品質量的一致性;(7)、為 了提高其拉伸強度,在體系中增加了功能性單體,如有機硅單體等。聚合乳化劑一端含有親水基,一端為含有雙鍵的疏水基,雙鍵可以通過聚合連到 聚合物表面,避免了乳化劑的遷移。由此,可聚合乳化劑被大量合成并得到廣泛應用,制得 的聚合物產品性能優良,具有耐候性好、硬度高、涂膜光亮、耐熱油性佳;耐臭氧性好和抗紫 外線強等優點;既柔軟、定位效果好、無色、耐堿保留率高且又易解卷,達到了本發明的目的。優點(1)以水為介質,價廉、無毒、無污染,體系粘度低、易傳熱,溫度易控制。(2)、采用水溶性的氧化還原引發體系,反應可在低溫下進行,聚合速率快,產物分
子量高。(3)、反應后期體系的粘度不高,適合制取不同粘性的聚合物。(4)、環保型無污染,將使乳液聚合具有光明的發展前景。(5)、乳液聚合物具有很好的存儲穩定性,一般室溫下存儲2年以上。(6)、在具有高固含量的同時,還具有良好的流動性及均勻的乳膠粒直徑分布。
圖1為本發明的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 該玻纖增強改性膠具體的生產工藝如下首先將乳化劑A、B和水,加入到反應釜中,再向反應釜中加入種子乳液和單體I、 II、III,使乳化劑Α、Β和水與種子乳液和單體I、II、III進行乳液聚合反應,乳液聚合反應 后再向反應釜中加入引發劑和主、助還原劑進行引發聚合反應,控制加熱、攪拌、和加料速 度,加熱溫度為95-98度,攪拌轉速為42轉/分,加料速度為4-6小時,引發聚合反應完成 后再向反應釜中加入改性劑生成乳化聚合體,然后再按順序向乳化聚合體中加入分子量調 節劑和消泡劑進行熟化,保持溫度85-87度,保溫半小時,保持攪拌,然后通冷卻水降溫到 40-45度,反應完成后停止攪拌,然后放料、靜止、灌裝、成品。所述的種子乳液的制備稱取30Kg的水,加1. 35Kg的0P-15和0. 45Kg的十二烷 基硫酸鈉,加熱到60度,攪拌狀態下,加入23. 7Kg的丙烯酸甲酯、44. 82Kg的丙烯酸乙酯、 0. 05Kg的十二硫醇、0. 5Kg的異辛酯、0. 925Kg的丙烯酸和0. 5Kg的丙烯酰胺,分別用20Kg、 7Kg水沖洗容器,加完后,保持40度,攪拌半小時。所述的乳化劑A為0P-15、乳化劑B為十二烷基硫酸鈉;所述的單體I為甲基丙烯酸甲酯、單體II為甲基丙烯酸乙酯、單體III為異辛酯;所述的引發劑為過硫酸銨、主還原 劑為七水硫酸亞鐵、助還原劑為雕白粉;所述的改性劑為丙烯酰胺;所述的分子量調節劑 為十二硫醇、消泡劑為S-20。本發明的乳液聚合物具有可控性和可設計性,通過改變聚合工藝,可以賦予乳液 聚合物以特定分子量及其分布、特定乳膠粒直徑和特定乳膠粒結構形態,通過引入不同的 功能性基團,可以賦予如膠乳不同的性能,從而制備不同性能的膠體,而且,聚合物乳液通 常具有優良的配伍性,將不同的聚合物乳液進行復合,或將聚合物乳液與其它的添加劑進 行復配,可以制備出性能各異的、滿足顧客不同需求的乳液劑。本發明,丙烯酸酯主鏈的碳鏈和酯鍵,為聚合物提供了多種優良性能,如耐堿性、 化學穩定性、耐候性、耐久性、耐水性、硬度、柔韌性、溶解性和混溶性等。
權利要求
一種玻纖增強改性膠的生產工藝,其特征是該玻纖增強改性膠具體的生產工藝如下首先將乳化劑A、B和水,加入到反應釜中,再向反應釜中加入種子乳液和單體I、II、III,使乳化劑A、B和水與種子乳液和單體I、II、III進行乳液聚合反應,乳液聚合反應后再向反應釜中加入引發劑和主、助還原劑進行引發聚合反應,控制加熱、攪拌、和加料速度,加熱溫度為95-98度,攪拌轉速為42轉/分,加料速度為4-6小時,引發聚合反應完成后再向反應釜中加入改性劑生成乳化聚合體,然后再按順序向乳化聚合體中加入分子量調節劑和消泡劑進行熟化,保持溫度85-87度,保溫半小時,保持攪拌,然后通冷卻水降溫到40-45度,反應完成后停止攪拌,然后放料、靜止、灌裝、成品;所述的種子乳液的制備稱取30Kg的水,加1.35Kg的OP-15和0.45Kg的十二烷基硫酸鈉,加熱到60度,攪拌狀態下,加入23.7Kg的丙烯酸甲酯、44.82Kg的丙烯酸乙酯、0.05Kg的十二硫醇、0.5Kg的異辛酯、0.925Kg的丙烯酸和0.5Kg的丙烯酰胺,分別用20Kg、7Kg水沖洗容器,加完后,保持40度,攪拌半小時;所述的乳化劑A為OP-15、乳化劑B為十二烷基硫酸鈉;所述的單體I為甲基丙烯酸甲酯、單體II為甲基丙烯酸乙酯、單體III為異辛酯;所述的引發劑為過硫酸銨、主還原劑為七水硫酸亞鐵、助還原劑為雕白粉;所述的改性劑為丙烯酰胺;所述的分子量調節劑為十二硫醇、消泡劑為S-20。
全文摘要
一種玻纖增強改性膠的生產工藝,屬于制造玻璃纖維膠的生產工藝。首先將乳化劑A、B和水,加入到反應釜中,再向反應釜中加入種子乳液和單體I、II、III,使乳化劑A、B和水與種子乳液和單體I、II、III進行乳液聚合反應,乳液聚合反應后再向反應釜中加入引發劑和主、助還原劑進行引發聚合反應,控制加熱、攪拌、和加料速度,引發聚合反應完成后再向反應釜中加入改性劑生成乳化聚合體,然后再按順序向乳化聚合體中加入分子量調節劑和消泡劑進行熟化,保溫半小時,保持攪拌,然后通冷卻水降溫到40-45度,反應完成后停止攪拌,然后放料、靜止、灌裝、成品。優點以水為介質,價廉、無毒、無污染,體系粘度低、易傳熱,溫度易控制。
文檔編號C08F220/56GK101880965SQ20101021867
公開日2010年11月10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30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30日
發明者馮憲民, 林中祥 申請人:李世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