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改性耐刮擦聚碳酸酯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改性耐刮擦聚碳酸酯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的改性耐刮擦聚碳酸酯組合物,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聚碳酸酯70-95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3-25份;相容劑0.2~1份;抗氧劑0.3-1份。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發明的改性耐刮擦聚碳酸酯組合物采用高流動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與聚碳酸酯共混,并加入相容劑,可改善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與聚碳酸酯不相容而導致的珠光表面現象;(2)本發明的改性耐刮擦聚碳酸酯組合物可使得聚碳酸酯的耐刮擦性能得到改善,同時,還保持優良的力學性能。
【專利說明】一種改性耐刮擦聚碳酸酯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改性耐刮擦聚碳酸酯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聚碳酸酯擁有眾多優良性能,其沖擊韌性非常好而且耐蠕變,尺寸穩定性很好,使用溫度范圍廣,電絕緣性優良,同時有優良的耐候性以及無毒性。其在儀器儀表、照明工具和電子電器工業中應用廣泛。但是,聚碳酸酯的眾所周知的缺點是它的耐刮擦性很差,非常容易刮花,這對于一些有外觀要求的外觀件即無法滿足要求,因此在這些場合的應用需要對聚碳酸酯進行改性。
[0003]目前最常見的改性是在聚碳酸酯原料聚合時,在分子鏈段中加入其它單元進行改性,從而改進耐刮擦性。但是這種做法程序復雜,不適合通用。另外一種改性方式是將聚碳酸酯與無機填充物共混,如二氧化硅,氧化鎂等,實踐證明,此類方法的弊端在于,無機填充物很難完全地均勻分散在組合物中 ,從而影響組合物的綜合性能以及外觀等。還有一種方法是將聚碳酸酯與另一種剛性聚合物共混,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因其優良的表面硬度可以作為可選剛性聚合物,但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混的弱勢在于:由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與聚碳酸酯不相容而導致珠光效果的出現。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性耐刮擦聚碳酸酯組合物,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聚碳酸酯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混后會由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與聚碳酸酯不相容而導致珠光效果的出現的技術性問題。
[0005]本發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性耐刮擦聚碳酸酯的制備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聚碳酸酯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混后會由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與聚碳酸酯不相容而導致珠光效果的出現的技術性問題。
[0006]本發明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7]一種改性耐刮擦聚碳酸酯組合物,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
[0008]聚碳酸酯70-95份;
[0009]聚甲基丙烯酸甲酯3-25份;
[0010]相容劑 0.2~I份;
[0011]抗氧劑 0.3-1份。
[0012]優選地,所述組分還包括添加劑0.3^1份,所述添加劑選自阻燃助劑、耐候穩定劑、增塑劑、光穩定劑、顏料或染料中的一種或多種。
[0013]優選地,所述組分還包括增韌劑,所述增韌劑不大于5份。
[0014]優選地,所述增韌劑選自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MBS)、、丙烯腈-苯乙烯樹脂(AS)、ABS高膠粉、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丁烯-聚苯乙烯(SEBS)或丙烯酸酯共聚物(ACR)中的一種或幾種。
[0015]優選地,所述相容劑選自聚苯乙烯(PS)、馬來酸酐接枝ABS (ABS-g)、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丁烯-聚苯乙烯(SEBS)或環氧樹脂的一種或多種。
[0016]優選地,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熔融指數為5~20。
[0017]優選地,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鉛筆硬度為3Η~5Η。
[0018]優選地,所述抗氧劑選自受阻酚類抗氧劑或亞磷酸酯類抗氧劑,所述受阻酚類抗氧劑選自2,6- 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抗氧劑264)、2,4,6-三叔丁基苯酚(抗氧劑246)或2,2’-硫代雙(4-甲基-6-叔丁基苯酚)(抗氧劑2246)的一種或多種,所述亞磷酸酯類抗氧劑選自β-(4’-羥基-3’,5’ - 二叔丁基苯基)丙烯酸十八基酯(抗氧劑1076)、亞磷酸三苯酯、三壬基苯基亞磷酸酯、三(2,4-叔丁基苯基)亞磷酸酯(抗氧劑168)或四[亞甲基-3,-3’,5-( 二叔丁基-4-羥基-苯基)丙烯酸]甲烷(抗氧劑1010)中的一種或多種。
[0019]一種改性耐刮擦聚碳酸酯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20]( I)按配方中的比例稱取各種原料,將各種原料置于高速混合機中,在60°C -90°C條件下混合5-20分鐘;
[0021 ] (2)將上述混合后的物料送入雙螺桿擠出機中,物料在螺桿的剪切、混煉和輸送下充分熔合,之后經過擠出、拉條和冷卻,即可制成改性耐刮擦聚碳酸酯組合物粒料;
[0022]所述步驟(2)中的雙螺桿擠出機各區的溫度設置為:1區210°C~230 °C,II區 210 °C ~230 °C,III 區 215 °C ~245°C,IV 區 215 °C ~240°C,V 區 215 °C ~250 °C,VI 區215°C ~250°C,VII 區 225°C "265°C, VIII 區 225°C "270°C, VIIII 區 235°C ~275°C,X 區2350C ~280°C,機頭溫度 240°C ~280°C。
[002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I)本發明的改性耐刮擦聚碳酸酯組合物采用高流動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與聚碳酸酯共混,并加入相容劑,可改善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與聚碳酸酯不相容而導致的珠光表面現象;
[0025](2)本發明的改性耐刮擦聚碳酸酯組合物可使得聚碳酸酯的耐刮擦性能得到改善,同時,還保持優良的力學性能。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其目的僅在于更好理解本發明目的,而非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0027]按表1中實施例1-8的配方比例稱取各種原料,將稱取的各種原料置于高速混合機中,在80°C條件下混合15分鐘充分混合均勻,再通過送料裝置,將物料送入雙螺桿擠出機中,物料在螺桿的剪切、混煉和輸送下充分的熔合,之后經過擠出、拉條和冷卻,制成粒料。粒料經螺桿注塑法制成標準樣條,進行各項力學性能測試及阻燃性能測試。測試標準及結果見表2。
[0028]其中,螺桿各區的溫度設置為:1區230°C,II區230°C,III區241°C,IV區240°C,V 區 245°C,VI 區 249°C,VII 區 250°C,VIII 區 261°C,VIIII 區 260°C,X 區 271°C,機頭溫度 270 0C ο[0029]具體實施例中,聚碳酸酯來自奇美,型號為IlOU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來自LG化學,選用熔融指數5,15,20的3種型號;增韌劑I為MBS,來自太湖化工,型號為M51 ;增韌劑2為AS,來自奇美,型號為P107。
[0030]表1 (表中的數據表不重量份)
[0031]
【權利要求】
1.一種改性耐刮擦聚碳酸酯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 聚碳酸酯70-95份;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3-25份; 相容劑0.2^1份; 抗氧劑0.3-1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耐刮擦聚碳酸酯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組分還包括添加劑0.3^1份,所述添加劑選自阻燃助劑、耐候穩定劑、增塑劑、光穩定劑、顏料或染料中的一種或多種。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耐刮擦聚碳酸酯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組分還包括增韌劑,所述增韌劑不大于5份。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改性耐刮擦聚碳酸酯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韌劑選自MBS、MAS、AS、ABS高膠粉、SEBS或ACR中的一種或幾種。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耐刮擦聚碳酸酯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容劑選自PS、ABS-g、SEBS或環氧樹脂中的一種或多種。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耐刮擦聚碳酸酯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熔融指數為5~20。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 性耐刮擦聚碳酸酯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鉛筆硬度為3H~5H。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耐刮擦聚碳酸酯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劑選自受阻酚類抗氧劑或亞磷酸酯類抗氧劑中一種或兩種。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改性耐刮擦聚碳酸酯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受阻酚類抗氧劑選自2,6- 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2,4,6-三叔丁基苯酚或2,2’ -硫代雙(4-甲基-6-叔丁基苯酚)的一種或多種,所述亞磷酸酯類抗氧劑選自β _(4’_羥基-3’,5’-二叔丁基苯基)丙烯酸十八基酯、亞磷酸三苯酯、三壬基苯基亞磷酸酯、三(2,4-叔丁基苯基)亞磷酸酯或四[亞甲基_3,-3’,5-( 二叔丁基-4-羥基-苯基)丙烯酸]甲烷中的一種或多種。
10.一種如權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改性耐刮擦聚碳酸酯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I)按配方中的比例稱取各種原料,將各種原料置于高速混合機中,在60°C -90°c條件下混合5-20分鐘; (2 )將上述混合后的物料送入雙螺桿擠出機中,物料在螺桿的剪切、混煉和輸送下充分熔合,之后經過擠出、拉條和冷卻,即可制成改性耐刮擦聚碳酸酯組合物粒料; 所述步驟(2)中的雙螺桿擠出機各區的溫度設置為:1區210°C ^230 °C, II區.210 V ~230 V,III 區 215 V ~245 V,IV 區 215 V ~240 °C,V 區 215 V ~250 °C,VI 區.215°C ~250°C,VII 區 225°C "265°C, VIII 區 225°C ~270°C,VIIII 區 235°C "275°C, X 區.2350C ~280°C,機頭溫度 240°C ~280°C。
【文檔編號】C08L33/12GK103467953SQ201210183627
【公開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6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6日
【發明者】楊桂生, 余松林, 孫利明 申請人: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