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醫藥中間體合成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馬尿酸烏洛托品中間體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苯甲酰甘氨酸(簡稱馬尿酸)是下泌尿道感染的預防用藥馬尿酸烏洛托品的中間體。
馬尿酸烏洛托品結構如下:
《江蘇化工》1995年第23卷第2期公開了馬尿酸的生產方法。采用由苯甲酰氯和氨基乙酸合成法,從控制反應溫度和苯甲酰氯的加料速度、采用適宜的物料配比、嚴格控制反應產物的PH值和減少原料中的雜質四個方面,達到收率在87-88%。
《化學工程師》2014年第10期公開了馬尿酸的合成方法。采用由苯甲酰氯和氨基乙酸合成法,收率在74.4%。此方法從反應機理上解釋親核反應歷程。
本發明考慮到原料苯甲酰氯在強堿條件易水解,采用低濃度堿液8%~10%的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溶液,并采用堿性條件下常溫脫色代替重結晶時高溫脫色,可明顯減少雜質產生,提高產品收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馬尿酸烏洛托品中間體的工業制備方法,收率高,產物雜質少,質量好,成本低,且便于工業化生產,產能較高。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馬尿酸烏洛托品中間體的制備方法,苯甲酰氯和甘氨酸進行親核反應,將甘氨酸溶解在8%~10%的堿溶液中,滴加苯甲酰氯,反應生成苯酰氨基乙酸鈉,加入活性炭攪拌,過濾,濾液經鹽酸酸化處理純化得馬尿酸。
本方法考慮原料苯甲酰氯的強堿條件水解和水解速度,采用低濃度堿液8%~10%的氫氧化鈉溶液或氫氧化鉀溶液。
上述的一種馬尿酸烏洛托品中間體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苯甲酰氯和氨基乙酸的投料物質的量比為1:1.05-1.25進行親核反應;
上述的一種馬尿酸烏洛托品中間體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親核反應結束后采用堿性常溫下加入活性炭除雜脫色法,去除水不溶雜質和微量雜質,達到純化的目的。
上述的一種馬尿酸烏洛托品中間體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親核反應結束后的濾液加入稀鹽酸調節pH值,稀鹽酸為10%-15%,使苯酰氨基乙酸鈉轉化為馬尿酸,同時有效溶解產生的氯化鈉鹽,可以得到良好的馬尿酸晶體。
本發明操作簡便,收率高,收率不低于90%,得到的產物雜質少,含量在99.0%以上。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
實施例1
一種馬尿酸烏洛托品中間體的制備方法
合成步驟如下:
向3000mL反應瓶內依次投入片堿106g,水955g,攪拌溶清后降溫至30℃以下。加入甘氨酸108g(1.44mol), 攪拌溶清后降溫至15-20℃,控溫15-20℃緩慢滴加苯甲酰氯169g(1.20mol),滴加約2-2.5h。滴加結束后保溫反應2h。反應完成后,加入活性炭,常溫攪拌0.5h,過濾。向濾液中緩緩加入水1000g,控溫15-25℃緩慢滴加10%稀鹽酸約395g,滴加約1.5h。鹽酸滴加結束,保溫反應約1h后抽濾,并用500g水漂洗,得苯甲酰甘氨酸,產品干燥,稱重201g。含量99.5%,收率94.0%。
實施例2
一種馬尿酸烏洛托品中間體的制備方法
合成步驟如下:
向3000mL反應瓶內依次投入片堿95g,水955g,攪拌溶清后降溫至30℃以下。加入甘氨酸99.1g(1.32mol), 攪拌溶清后降溫至15-20℃,控溫15-20℃緩慢滴加苯甲酰氯169g(1.20mol),滴加約2-2.5h。滴加結束后15-20℃保溫反應2h。反應完成后,向反應液中緩緩加入水1000g,控溫15-25℃緩慢滴加15%稀鹽酸約395g,滴加約1.5h。鹽酸滴加結束,保溫反應約1h抽濾,并用500g水漂洗得馬尿酸,粗品在鼓風干燥箱中烘干至恒重,稱重198g。化學分析含量99.2%,收率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