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環境監測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含培養皿的組合式浮游菌采樣頭。
背景技術:
浮游菌檢測是醫藥工業生產制造和微生物檢測等過程中對環境中漂浮的微生物進行取樣、培養、計數的一種方法,其中又以無菌藥品的生產、檢驗等為甚,是一種常規的監控手段,同時在相關法規中有明確要求和相關標準。如《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2010版》附錄I無菌制劑第十一條做如下規定:“應當對微生物進行動態監測,評估無菌生產的微生物狀況”。由于此監測項目為法規強制要求,故每一個無菌藥品生產企業(包括無菌藥品檢驗機構)均需進行該項檢測。
檢測方法一般有沉降菌法、定量空氣浮游菌采樣法和表面取樣法(如棉簽擦拭法和接觸碟法)等。由于浮游菌采樣的原理為通過真空泵將空間中的空氣抽取后經過采樣器上方的采樣頭,空氣均勻等速地撞擊在位于采樣頭下方的培養基上,從而空氣中包含的浮游菌即附著于培養基表面,一定時間后將培養基進行培養,從而評判空氣中浮游菌的水平。由于吸入的空氣都必須要經過位于培養基上方的采樣頭,所以在采樣過程中采樣頭本身的無菌性尤為重要,如果其本身存在污染則會導致檢驗結果的假陽性。
采樣頭通常作為耗材出售,因此:(1)企業為一個采樣器配備多個采樣頭,統一滅菌后使用,每一個采樣點單獨使用一個滅菌后的采樣頭;缺點:采樣頭通常為不銹鋼制品,價格昂貴,每個約在3000~10000人民幣,如此會加大企業成本;且每個采樣頭均需要滅菌-包裝-拆包-使用的過程,每次采樣成本大且浪費工時。或(2)企業為一個采樣器僅配備一個采樣頭,在一次使用后用酒精等消毒劑或其他消毒方式消毒后再次使用;缺點:酒精等消毒劑無法確保達到無菌保證的水平,存在各采樣點間交叉污染的風險,如果存在陽性樣品,無法準確的判斷污染樣品的來源;且在每次消毒后的采樣頭存 在消毒劑殘留的可能,從而產生抑菌作用,導致假陰性風險;若采用高溫或輻照消毒等手段,則每次采樣之間時長過長,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而且在傳統結構下的浮游菌監測時的操作流程為:打開采樣頭-放入培養皿-打開培養皿蓋-蓋上采樣頭-進行采樣-打開采樣頭-蓋上培養皿蓋-取出培養皿-準備培養。上述流程操作復雜,在采樣操作中多個步驟易存在培養基被污染的風險,最終導致檢測結果不正確。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與浮游菌采樣器配合使用的新型采樣頭,具有成本低廉,易于使用,減少采樣時操作步驟,提供工作效率,并同時能降低樣品被污染的可能性等優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含培養皿的組合式浮游菌采樣頭,包括采樣頭主體,所述采樣頭主體為內部中空的圓柱狀,采樣頭主體底部或側面設有抽氣通道,采樣頭主體頂部設置帶有氣流通道的采樣蓋,在所述采樣頭主體內腔且位于氣流通道下方設置有培養皿,所述培養皿與所述采樣頭主體固定連接或為一體式結構。
優選地,所述采樣蓋為凹槽結構,所述氣流通道位于凹槽的底面。凹槽結構的采樣蓋作為空氣的進氣通道,相比于平整面的采樣蓋,更能形成穩定進氣流,空氣能穩定均勻撞擊下方培養皿中的培養基。
優選地,所述采樣蓋為可拆卸或與所述采樣頭主體一體式結構。采樣蓋為可拆卸式設計,在培養皿與采樣頭主體為一體式時可方便生產時對培養皿中培養基灌裝,也可以滿足實際使用中需要對培養基進行其它操作的需求。
優選地,所述氣流通道為沿凹槽底面中心徑向延伸的多個狹縫或分布在凹槽底面的多個通孔。氣流通道優選地為沿凹槽底面中心徑向延伸的多個狹縫,氣流通道為狹縫時,采樣阻力小,并且能進行等速采樣,采樣流量大,采樣到的浮游菌分布均勻。
優選地,所述培養皿與所述采樣頭主體固定連接方式為:所述采樣頭主體內腔壁上設有若干個連接件,所述培養皿上設有若干個與連接件相配合的限位孔。采樣頭主體與培養皿可多種連接方式,連接件與限位孔的配合連接為其中簡單的連接方式之一,具有連接方式簡單,制造難度低,操作方便等優點。還可以通過調節孔深(即調節培養皿與采樣頭主體之間的連接縫隙大 小)來調節培養皿與下方采樣器之間的氣流通道大小。
優選地,所述培養皿與所述采樣頭主體固定連接方式為:所述采樣頭主體內腔邊壁上與所述培養皿邊沿上設有相互配合的多頭螺紋。如此兩者螺紋旋緊時,培養皿與下方空氣隔絕,實現下方的密封,稍微旋松時,與下方空氣連通,可以進行采樣,再旋松時,培養皿便可以取下。如此連接可以不需要密封下蓋等密封部件,減少生產成本,而且進一步降低了培養基被污染的風險。
優選地,還包括密封上蓋和密封下蓋,所述密封上蓋用于遮蓋所述氣流通道,所述密封下蓋用于遮蓋所述采樣頭主體的抽氣通道。通過密封上蓋和密封下蓋可以將采樣頭完全密封,以保護新的采樣頭以及采樣后的采樣頭中的培養基能不受污染。
優選地,所述密封上蓋與所述采樣蓋轉軸連接。采樣過程中不需要拿下密封上蓋,密封上蓋與采樣頭連為一體,避免密封上蓋無處可放、造成丟失或者放置時造成污染的可能性。
優選地,所述采樣頭主體、所述采樣蓋和所述培養皿由透明樹脂制成。透明樹脂易塑模,且相對不銹鋼更廉價,降低了企業的采購成本,出廠使用前采樣頭已無菌消毒,采樣檢測完即可丟棄,采樣前后無需進行消毒程序,因此采樣頭可以一次性使用,降低了企業使用成本并加大了工作效率。而且透明的組合式采樣頭,能大大簡化操作步驟,且一次采樣過程后培養皿無需取出,整個采樣頭送至培養和檢測,減少了培養基受到外部污染的風險,提高了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有技術,采用組合式的浮游菌采樣頭與浮游菌采樣器相配合使用,采樣頭包含培養皿,無需對培養皿進行操作,去除了培養皿開蓋、放置和加蓋等步驟,減少了操作步驟,提高了工作效率,并能降低污染可能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較佳實施例采樣頭的剖面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較佳實施例采樣頭的剖面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較佳實施例采樣頭的剖面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較佳實施例采樣蓋的俯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較佳實施例采樣蓋的俯視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較佳實施例采樣頭的組合示意圖;
圖中,1為采樣頭主體,2為培養皿,3為培養基,4為采樣蓋,5為氣流通道,6為連接件,7為限位孔,8為抽氣通道,9為密封上蓋,10為密封下蓋。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如圖1所示的與浮游菌采樣器配合使用的采樣頭,包括采樣頭主體1,采樣頭主體1為內部中空的圓柱狀結構,采樣頭主體1頂部設置帶有氣流通道5的采樣蓋4,外界空氣在采樣器風機等驅動件的吸力作用下通過采樣蓋4的氣流通道5然后進入到采樣頭內部。采樣頭主體1內腔底部可封閉,此時采樣頭主體1側面設置抽氣通道8(如圖2所示),采樣器的抽氣管通過與抽氣通道8實現與采樣頭的連接并抽氣,或者采樣頭主體1的底部完全開口作為抽氣通道8,然后在內腔底部邊壁設有與現有采樣器相配合連接的螺紋、卡扣或其它連接形式,與市場上各種采樣器的配合連接后再抽氣(根據不同規格型號的采樣器,設置與之對應的采樣頭連接形式)。在采樣頭主體1內腔并位于氣流通道5下方設置有盛裝有培養基3的培養皿2,培養皿2面積基本大于氣流通道5所占的總面積。
培養皿2與采樣頭主體1之間可固定連接,連接方式可為現有技術中的任一連接方式,如卡扣連接、鑲嵌或膠粘等等。作為一種實施方式,采樣頭主體1內腔壁上設有若干個連接件6(如對稱的兩個,或成三角分布的三個,一般不設置太多,避免影響空氣流通),連接件6可為內腔頂壁豎直向下設置也可內腔邊壁水平方向設置,對應地,培養皿2上設有若干個與連接件6相配合的限位孔7,處于連接狀態時,連接件6插入限位孔7實現固定連接,如圖1所示。或者,采樣頭主體1的連接件6設計為帶有倒鉤的結構且具有一定彈性,如圖3所示,而培養皿2邊沿上設有周向凸起的平臺,連接狀態時,連接件6的倒鉤卡扣在凸起下方凹陷處,實現固定連接。作為另一種實施方式,采樣頭主體1與培養皿2相互為螺紋連接,例如在采樣頭主體1內腔邊壁上設置多頭螺紋,對應地,培養皿2邊沿上設有相配合的多頭螺紋, 如此,旋緊時,采樣頭主體1邊壁與培養皿2邊沿緊密貼合,兩者之間無空隙而實現密封,稍微旋松時,兩者之間留出空隙,此時便可進行采樣操作,進一步旋松時,便可取下培養皿2。采樣頭主體1與培養皿2之間的固定連接方式,使得培養皿2可以拆裝,以滿足一些實際使用時的特殊需求,同時,也可以在采樣頭生產加工中提供方便,如先對培養皿2灌裝培養基,然后再將培養皿2與采樣頭主體1裝配。當然培養皿2與采樣頭主體1之間也可為一體成型式結構,相較于可拆裝的固定連接方式,一體式會在一定程度上簡化操作,也可以減少生產成本,降低生產難度。
培養皿2中灌裝有培養基3,前述進入到采樣頭內部的空氣撞擊到培養皿2中的培養基3,空氣中的浮游菌附著在培養基3上,然空氣后從采樣頭主體1和培養皿2之間的空隙流出。采樣頭主體1、采樣蓋4和培養皿2由透明樹脂制成。樹脂較易塑模成型,且價格低廉,可實現一次性使用,成本較低。且整個采樣頭(包括采樣頭主體1和培養皿2)為透明的,因此一次采樣過程后,無需對培養皿2取出,整個采樣頭可視作普通的培養皿2,然后進行培養和檢測。
不考慮培養皿2,為方便闡述,我們將采樣頭分為采樣蓋4和采樣頭主體1上下兩個部分,采樣蓋4為外界空氣與培養皿2之間的經過通道,采樣蓋4可以為平面的結構,氣流通道5分布在采樣蓋4的表面上,也可以為向下凹陷的凹槽結構,凹槽具有一定的深度,氣流通道5分布在凹槽底面上。采樣蓋4可以與采樣頭主體1自成一體,也可以可拆卸地與采樣頭主體1連接在一起。可拆卸式的設計一則可以在生產采樣頭主體1與培養皿2一體式時,方便培養基的灌裝,二則可以滿足一些實際過程中需要在采樣前后對培養基進行其它操作需求。采樣蓋4上的氣流通道5可以為沿采樣蓋4中心(如為凹槽的采樣蓋4則為凹槽的底面中心)徑向延伸的多個狹縫,如圖4所示,或分布在采樣蓋4表面(如為凹槽的采樣蓋4則為凹槽的底面)多個通孔,如圖5所示。
如圖6所示,采樣頭還包括密封上蓋9和密封下蓋10,密封上蓋9用于遮蓋采樣蓋4的氣流通道5,實現從上方隔絕外界空氣與培養皿2,密封下蓋10用于遮蓋采樣頭主體1底部開口,實現從下方隔絕外界空氣與培養皿2(若如前述所闡述的,采樣頭主體1與培養皿2之間為螺紋連接方式,密封下蓋10可以不需要,也可以加上密封下蓋10,避免在該連接方式下采樣后忘記旋 緊培養皿2而導致培養皿2下方未密封)。密封形式多種多樣,以密封上蓋9為例,密封上蓋9可以直接大于采樣蓋4,上蓋直接覆蓋采樣蓋4實現密封,也可以如凹槽式采樣蓋4時直接與凹槽的槽徑一致,上蓋直接嵌入凹槽實現密封,此時上蓋表面通常帶有可供受力操作的結構(如拉環或受力平臺)以便嵌入的上蓋能拔出實現打開。當然,也可以如密封上蓋9與采樣蓋4之間為轉軸連接,采樣時可以直接翻開密封上蓋(或直接水平旋轉的方式打開密封上蓋),采樣后閉合密封上蓋實現密封,又如在采樣蓋4氣流通道5和培養皿之間設置可滑動和伸縮的滑片,采樣蓋上有可操作的操作件,閉合時,滑片伸展開遮蓋氣流通道,打開時,滑片縮疊露出被遮蓋的氣流通道。密封上蓋9和密封下蓋10的形式可多種多樣,在此不再贅述。密封上蓋和密封下蓋也皆由透明樹脂材料制成,可實現一次性使用。
以圖6所示的實施方式為例,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采樣頭的使用方式具體如下:
打開密封下蓋10,將采樣頭安裝在與之配套的采樣器上,然后打開密封上蓋9,進行采樣,然后蓋上密封上蓋9,取下采樣頭,蓋上密封下蓋10,將整個采樣頭送去浮游菌的培養和檢測。
以上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構思作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