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野木瓜飲料制備用的設備,特別是一種野木瓜飲料制備用的發酵罐。
背景技術:
野木瓜(拉丁學名:Stauntonia chinensis DC),是灌木叢植物(不同于廣東、廣西、臺灣、泰國、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從美洲引進的番木瓜。野木瓜是一種熱帶水果,屬木通科,是熱帶常綠小喬木),又名鐵腳梨、木瓜突等,享有“百益之果”美稱,為中國的特有植物,是一種名實相符的天然、純綠色、有機食用果品,是現代人最適宜的休閑、食療果品。分布在中國大陸的貴州、重慶等地,其中以貴州遵義野木瓜最為馳名,遵義正安也被稱為“野木瓜之鄉”。現目前,野木瓜也被開發制備成飲料、食品等8類200多種品種。
在現有的野木瓜飲料制備工藝中,包括有切塊、燙漂、打漿、煮制、酶解、滅酶、過濾、清液、調配、均質、脫氣和灌裝等步驟,而酶解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直接影響飲料的口感和質量,其工藝方法一般是將打碎后的野木瓜裝入發酵罐內,放入一定量的果膠酶,在45-55攝氏度下酶解2-3小時即可。
但是,現有的野木瓜發酵罐為傳統的陶制發酵罐,打碎后的野木瓜放入發酵罐后添加果膠酶,人工攪拌后即開始酶解,但是由于人工攪拌的均勻度不高,影響整體酶解效果,同時,在酶解過程中,野木瓜漿料內部和表面的溫度有所差別,內部的溫度較高,而表面的溫度較低,而溫度較高或較低時均會影響野木瓜的出汁率,導致出汁率不高。另外,現有的發酵罐在裝料和取料時均需要人工舀進舀出,非常不便于大規模生產操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野木瓜飲料制備用的發酵罐。本實用新型具有酶解效果好,出汁率高的特點,此外,還具有使用方便,便于大規模生產操作,排料干凈的特點。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野木瓜飲料制備用的發酵罐,包括有發酵桶,發酵桶的頂部設有入料口,發酵桶頂部的中心處設有電動馬達,電動馬達的旋轉軸豎直向下伸入發酵桶內,發酵桶內的旋轉軸上設有豎直向下的翻料板,旋轉軸的底部設有水平刮板;所述發酵桶的底部設有低于發酵桶內的底部平面的下料口,下料口上設有下料閥。
前述的野木瓜飲料制備用的發酵罐,所述水平刮板的一端連接在旋轉軸上,另一端與發酵桶的內壁接觸。
前述的野木瓜飲料制備用的發酵罐,所述水平刮板包括有沿旋轉軸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偏轉的弧形板,弧形板的頂端連接有與發酵桶的徑向重合的條形板。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通過在發酵桶的頂部設置電動馬達,發酵過程中旋轉軸帶動翻料板旋轉,攪動野木瓜漿料,使果膠酶和野木瓜充分混勻,提高了發酵效果,同時,攪動使內部漿料和表面漿料循環交替,漿料內外溫度一致,出汁率大大提高,此外,本實用新型通過在發酵桶的底部設置下料口,發酵結束后打開下料閥即可自動取料,使用方便,便于大規模生產操作,同時,通過在旋轉軸的底部設置水平刮板,避免了部分遠離下料口的漿料堆積在發酵桶的底部而不能排出,排料更加干凈。
2、本實用新型通過將水平刮板的一端連接在旋轉軸上,另一端與發酵桶的內壁接觸,刮板經過的位置覆蓋了整個發酵桶底部,漿料全部刮出,排料效果更好。
3、本實用新型通過將水平刮板設置成弧形板和條形板兩段,弧形板能更完全地將發酵桶底部中心處的漿料刮向四周,然后由條形板刮到下料口處。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攪拌裝置的俯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1-發酵桶,2-入料口,3-電動馬達,4-旋轉軸,5-翻料板,6-水平刮板,7-弧形板,8-條形板,9-下料口,10-下料閥。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但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限制的依據。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種野木瓜飲料制備用的發酵罐,如附圖1-2所示,包括有發酵桶1,發酵桶1的頂部設有入料口2,發酵桶1頂部的中心處設有電動馬達3,電動馬達3的旋轉軸4豎直向下伸入發酵桶1內,發酵桶1內的旋轉軸4上設有豎直向下的翻料板5,旋轉軸4的底部設有水平刮板6;所述發酵桶1的底部設有低于發酵桶1內的底部平面的下料口9,下料口9上設有下料閥10。
所述水平刮板6的一端連接在旋轉軸4上,另一端與發酵桶1的內壁接觸。
所述水平刮板6包括有沿旋轉軸4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偏轉的弧形板7,弧形板7的頂端連接有與發酵桶1的徑向重合的條形板8。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發酵時將漿料從入料口2注入發酵桶1內,添加果膠酶,啟動電動馬達3,旋轉軸4帶動翻料板5旋轉攪拌漿料并發酵,發酵結束后打開下料閥10,漿料從下料口9流出,底部殘留的漿料在弧形板7的作用下沿著弧形板7的凸面向發酵桶1的邊沿移動,在條形板8的作用下刮至下料口9處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