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到釀酒鍋爐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節能釀酒鍋。
背景技術:
就目前而言,釀酒的方式包括土灶釀酒鍋爐和提供蒸汽的工業鍋爐用于釀酒工業之烤酒;土灶釀酒鍋爐目的是提供熱能進而烤出酒,構成是配以鼓風機的熱源爐膛上放置鍋體,其中置入水將釀酒原料架于水之上的酒甑中,加酒甑蓋并加熱,所得蒸餾水即為烤出的酒。
現有技術的缺點在于:使用土灶釀酒鍋爐,火焰經鍋底直接就進入煙囪,受熱面積不足一平方米,效率低、成本高、產量低,能源浪費極大。
工業鍋爐釀酒,鍋爐需要專用的工作間,輸氣管道占地面積較大、環境污染嚴重,所需工作人員多,浪費人力,工人的勞動強度大,鍋爐內易形成水垢且清洗困難,產品生產周期長、成本高,靈活性、機動性極差,而且該鍋爐是帶壓作業,危險性較大,操作人員必須要有司爐證,能源又只能是油煙煤。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節能釀酒鍋,解決了工業鍋爐占地面積大、環境污染嚴重、難以清洗等問題,同時還解決了土灶釀酒鍋爐效率低和能源浪費的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內容如下:
一種節能釀酒鍋,包括鍋爐本體,所述鍋爐本體包括鍋爐和承重底座,所述鍋爐安裝在承重底座上;
所述鍋爐和承重底座內安裝有燃燒筒,燃燒筒內為燃燒室,所述承重底座設置有添煤口,所述添煤口與燃燒室連通,燃燒室底部安裝有爐橋;
所述鍋爐內側沿鍋爐壁安裝有一圈加熱煙道,所述加熱煙道形成兩端不閉合的圓環結構,加熱煙道的一端通過煙道管與燃燒室連通,加熱煙道的另一端設置有排煙口;
所述燃燒筒與加熱煙道之間形成的空間以及燃燒筒與承重底座之間形成的空間作為蓄水層。
達到的技術效果是:通過將燃燒室與加熱煙道連通,可以使得燃燒室內的熱量完全充斥在鍋爐內,可以更加充分的為蓄水層內的水加熱,加快烤酒的速度;同時本方案還將燃燒室的排煙口設置在通過煙道管與燃燒室連通的加熱煙道上,使得燃燒室內的熱能得到進一步利用,而傳統的鍋爐都是將排煙口設置在外部,導致部分熱能損耗,因此本方案極大的節約了能源也提高了效率。
作為本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煙道管位于燃燒筒頂部側面。
作為本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燃燒筒頂部低于鍋爐上沿。
作為本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鍋爐設置有排水口一,所述承重底座設置有排水口二。設置排水口是方便將鍋爐內的水排出。
作為本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添煤口安裝有可翻折的封蓋,封蓋上設置有可旋轉的把手,所述承重底座設置有與把手配合的卡扣。設置封蓋是為了減少熱量散失。
作為本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封蓋設置有通風孔。設置通風口的目的是既保證熱量不散失同時又保證燃燒室內有足夠的氧氣。
作為本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加熱煙道與鍋爐底部通過金屬塊墊接,加熱煙道與鍋爐側面焊接。
作為本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加熱煙道的橫截面為矩形或圓形。
本實用新型的顯著效果是:和傳統的釀酒鍋爐相比較,本方案中的鍋爐通過充分利用燃燒室內的熱量提高了釀酒效率和能量的利用率;和現代工業鍋爐相比較,本方案則顯得更加經濟實惠,占地面積更小對環境污染輕。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圖2所示:
一種節能釀酒鍋,包括鍋爐本體,所述鍋爐本體包括鍋爐1和承重底座2,所述鍋爐1安裝在承重底座2上,鍋爐1和承重底座2之間焊接或螺栓連接。
上述鍋爐1和承重底座2內安裝有燃燒筒4,燃燒筒4內為燃燒室,所述承重底座2設置有添煤口,所述添煤口與燃燒室連通,燃燒室底部安裝有爐橋9。
燃燒筒4實際上是一個頂部封口底部開口的金屬筒,燃燒筒4底部和承重底座2底部齊平焊接在一起,使其可以平穩的放置在地面上。
上述鍋爐1內側沿鍋爐壁安裝有一圈加熱煙道5,所述加熱煙道5形成兩端不閉合的圓環結構,加熱煙道5的一端通過煙道管6與燃燒室連通,加熱煙道5的另一端設置有排煙口7,熱煙道5與鍋爐1底部通過金屬塊墊接,加熱煙道5與鍋爐1側面焊接。
加熱煙道5是一段未閉合的中空金屬圓環,該金屬圓環安裝在鍋爐1底部,金屬圓環外圈與鍋爐1的側壁焊接,金屬圓環與鍋爐1底部之間墊有金屬塊。
所述燃燒筒4與加熱煙道5之間形成的空間以及燃燒筒4與承重底座2之間形成的空間作為蓄水層K。
作為本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煙道管6位于燃燒筒4頂部側面。
作為本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燃燒筒4頂部低于鍋爐1上沿,作為最優設計,燃燒筒4頂部應低于鍋爐1上沿10~20厘米。
作為本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鍋爐1設置有排水口一101,所述承重底座2設置有排水口二201。
作為本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添煤口安裝有可翻折的封蓋3,封蓋3上設置有可旋轉的把手8,所述承重底座2設置有與把手8配合的卡扣。
作為本方案的進一步改進,上述封蓋3設置有通風孔。
作為本方案的進一步改進,上述加熱煙道5的橫截面為矩形或圓形。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