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生物制品生產器具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細胞培養液儲存瓶。
背景技術:
生物制品生產企業對工作環境、生產器具、藥品、培養液等都有很高的衛生要求,不允許細菌污染。在科研細胞培養實驗中,出售或配制培養基體積多,但由于一次細胞培養或換液用量較少,每次只需取用少量培養基,因此,需要將滅菌后的細胞培養液從培養液儲存瓶中分裝到各細胞培養瓶中。分裝需在無菌環境中進行操作,且一般采用直接傾倒的方式。然而在傾倒過程中,由于瓶口垂直于瓶身設置,當細胞培養液儲存瓶中培養液含量較少時,培養液較難被倒出。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細胞培養液儲存瓶,其解決了細胞培養液儲存瓶中培養液含量較少時,培養液較難被倒出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細胞培養液儲存瓶,包括瓶身,所述瓶身上傾斜設置有導流部,所述導流部與瓶身連接處呈圓弧狀,所述導流部上連接有密封件。
采用上述結構,分裝細胞培養液時,打開密封件,沿著導流部的傾斜方向向下傾倒,導流部與瓶身連接處呈圓弧狀,便于瓶身內部的培養液沿著圓弧狀的連接處向導流部流淌,流出細胞培養液儲存瓶。由于圓弧狀的連接處于傾斜的導流部對細胞培養液具有較為緩和的導向作用,即使儲存瓶內部的細胞培養液含量較少時,培養液也較易被傾倒出。
進一步優選為:所述導流部包括導流件和導流端,所述導流件與瓶身一體連接設置,所述導流端突出設置于導流件上且導流端與導流件一體連接設置,所述導流端與密封件螺接。
采用上述結構,導流件與瓶身、導流端與導流件均為一體連接,可增加本申請的整體密封性能,防止外界的細菌對瓶身內部培養液產生污染。且導流端突出于導流件設置,對培養液具有導向作用,防止培養液滴落于瓶身外側。
進一步優選為:所述導流端的端口邊緣處沿設置有引流件,所述引流件沿導流端突出方向延伸,所述密封件內部設置有與引流件相匹配的凹槽。
采用上述結構,引流件沿導流端突出方向延伸,在傾倒培養液時,對其產生引流作用,防止培養液沿著導流端的端口向導流端的外部流落,從而使傾倒更高效;同時,也防止流落于導流端外部的培養液受到污染,從而防止內部的培養液被污染。
進一步優選為:所述導流端內壁上設置有用于限制培養液向外擴散的限位柱。
進一步優選為:所述限位柱設置于引流件兩端且限位柱之間的距離小于或等于引流件的周長。
采用上述結構,傾倒培養液的過程中,培養液沿著限位柱之間的空間流出,提高了傾倒的準確率,同時也防止培養液影響導流端內壁的其他部位。
進一步優選為:所述瓶身的底部設置有用于平穩置放瓶身的槽體。
采用上述結構,培養液裝入瓶內后需經過滅菌處理,在滅菌時,滅菌鍋內的圓條狀支撐結構可鑲嵌于底部的槽體中,從而使瓶身平穩地放置于滅菌鍋內,防止瓶身傾倒而影響滅菌效果。
進一步優選為:所述瓶身的一側面上設置有滑槽,所述瓶身的另一側面上設置有突出條且通過突出條與滑槽滑接,所述突出條呈梯臺狀且遠離側面的突出條的表面積大于與側面連接處的突出條的表面積。
采用上述結構,當多個細胞培養液儲存瓶一同置于滅菌鍋內進行滅菌時,相鄰的儲存瓶可通過側面的突出條和滑槽進行連接,使得相鄰的儲存瓶平穩地置于滅菌鍋內部。
進一步優選為:所述瓶身的側面上設置有用于觀察培養液體積的刻度線。
采用上述結構,刻度線可估算瓶身內部培養液的體積,從而粗略估算可分裝的細胞培養瓶的個數,可提高操作效率。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瓶身上一體設置導流件,且導流件與瓶身上的連接處呈圓弧狀,在傾倒培養液的過程中,培養液沿著圓滑狀的連接處以及導流件傾斜的斜面向外流出,經過突出設置于導流件上的導流端以及設置于導流端端口并向外延伸的引流件,不受瓶身內部培養液含量的多少,快速且高效地流入所要分裝的細胞培養瓶中。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1中細胞培養液儲存瓶的整體結構示意圖,示出了密封件、導流部、刻度線和槽體的結構;
圖2是實施例1中細胞培養液儲存瓶的部分結構示意圖,示出了導流件、導流端、刻度線和突出條的結構;
圖3是圖2中A的放大圖,示出了引流件和限位柱的結構;
圖4是實施例1中細胞培養液儲存瓶的剖視圖,示出了密封件、導流部和槽體的結構;
圖5是圖4中B的放大圖,示出了密封件、導流端、引流件和凹槽的結構。
圖中,1、瓶身;2、密封件;3、導流部;31、導流件;32、導流端;4、引流件;5、凹槽;6、限位柱;7、槽體;8、滑槽;9、突出條;10、刻度線。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實施例:細胞培養液儲存瓶,如圖1所示,包括瓶身1,在瓶身1上一體連接有兩個呈傾斜狀的導流件31,該導流件31為導流板,兩個導流板對稱一體連接設置,導流板的連接處以及瓶身1的邊角處均呈圓弧狀;在瓶身1的兩個側面上均設置有體積刻度線10。
參照圖1和圖2,在設置有刻度線10的一側面的兩端,設置有兩根突出條9,該突出條9呈梯臺狀,突出條9外側的表面積大于內側的表面積;在設置有刻度線10的另一側面的兩端,設置有兩條滑槽8,滑槽8之間間距與突出條9之間的間距相等;在一個導流板上開設有一通孔,且在通孔向外延伸有導流端32,該導流端32呈中空的圓柱狀,且外部設置有外螺紋;在導流端32的外部設置有密封件2,該密封間為一面封閉的中空的圓柱狀,其內部設置有內螺紋,通過內、外螺紋加固密封件2與導流端32連接。
參照圖2、圖3、圖4和圖5,在導流端32的端口邊緣處沿設置有引流件4,該引流件4沿導流端32突出方向延伸,當導流端32與密封件2相互擰緊后,引流件4內部設置有與引流件4相匹配的凹槽5。引流件4的兩端向引流端內壁延伸有兩條限位柱6,限位柱6的表面呈光滑的弧狀。
在瓶身1上一體設置導流件31,且導流件31與瓶身1上的連接處呈圓弧狀,在傾倒培養液的過程中,培養液沿著圓滑狀的連接處以及導流件31傾斜的斜面向外流出,經過突出設置于導流件31上的導流端32以及設置于導流端32端口并向外延伸的引流件4,不受瓶身1內部培養液含量的多少,沿著兩條限位柱6形成的限位空間向導流端32端口處的引流件4流出,且在引流件4的引流作用下,使培養液快速且準確地流入所要分裝的細胞培養瓶中。傾倒過程中,通過刻度線10上所顯示出的刻度線10估算瓶身1內部培養液的體積,從而粗略估算可分裝的細胞培養瓶的個數,可提高操作效率。密封的儲存瓶置入滅菌鍋內進行滅菌時,將其底部的槽體7卡住滅菌鍋內的圓條狀支撐結構,將一儲存瓶側面上的突出條9從上向下滑入另一儲存瓶側面上的滑槽8中,從而使相鄰的儲存瓶在滅菌鍋內保持良好的穩定性,防止瓶身1傾倒而影響滅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