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菌種栽培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繁育天麻用蜜環菌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術:
天麻(學名:gastrodiaelatabl.),又名赤箭、獨搖芝、離母、合離草、神草、鬼督郵、木浦、明天麻、定風草、白龍皮等,天麻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狀莖肥厚,無綠葉,蒴果倒卵狀橢圓形,常以塊莖或種子繁殖。其根莖入藥用以治療頭暈目眩、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等癥,是名貴中藥,與瓊珍靈芝合用治療頭痛失眠。天麻怕熱不怕冷,在冬天氣溫低至-30℃,只要天麻生長層氣溫不低于-5℃,天麻仍可安全過冬,但夏季氣溫不高于28℃,氣溫超過30℃時,會影響天麻的正常生產。
天麻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其塊莖常年潛居在土壤中,由于本身沒有直接吸收土壤養分和制造營養的器官,天麻主要依靠蜜環菌供給營養,才能正常生長發育及繁殖,故培養蜜環菌是繁育天麻的首要工作。蜜環菌與天麻為共生營養關系,天麻只能依靠蜜環菌吸收土壤中的營養物質,蜜環菌也會將天麻塊莖或表皮組織作為營養。蜜環菌以菌絲或者跟狀菌索的狀態腐生或者寄生在腐木和活根上,其菌索的幼嫩部分逐漸延伸擴展到天麻塊莖上,與塊莖表皮接觸,并侵入塊莖數層表皮細胞為天麻供給營養。
蜜環菌菌種在生產中有液體培養菌種和固體培養菌種等形式,天麻栽培主要使用固定菌種;固體蜜環菌菌種主要使用瓶裝或者袋裝生產,是在雜木屑、枝條、麥麩、玉米粉等配制的固體培養料上接種培養,待菌絲和菌索長滿培養基即成生產天麻用蜜環菌菌種。使用瓶裝生產蜜環菌菌種時,由于培養料的含水量需要保持在65%-70%之間,使得培養料太濕不易裝瓶;且培養料含水量較高時將其裝入瓶內,容易使培養料的水析出形成積水,影響蜜環菌的生長;若先將培養料裝入瓶中再加水,則難以掌握加水量也容易積水;培養過程中,若水量不夠也不便于加水。另外,在使用瓶裝生產蜜環菌菌種時,瓶內通氣量較少也會導致蜜環菌生長較慢,蜜環菌不能利用二氧化碳,在培養過程中需要吸收較多的氧氣而排出二氧化碳,若二氧化碳含量過多氧氣缺乏則會抑制蜜環菌的正常生長。同時,蜜環菌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若蜜環菌菌種培養在日光直射下進行,日光中的紫外線可對其進行殺菌作用,但是其水分將會急劇蒸發,影響蜜環菌菌枝的培養。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種繁育天麻用蜜環菌的培育方法,以解決目前使用瓶裝生產蜜環菌菌種時,裝料困難、容易積水,且加水量難掌控、通氣性較差的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基礎方案為:繁育天麻用蜜環菌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培養料配料,包括以下質量份數的成分:青岡木屑80-85份、小麥麩10-12份、玉米粉5-8份、磷酸二氫鉀0.2-0.3份、硫酸鎂0.1-0.2份、瓊脂1-2份、糯米粉8-10份;
(2)培養料處理,將配料中的糯米粉和玉米粉加入水熬煮,水的質量份數為75-80份,待糯米粉和玉米粉熟化后,將瓊脂加入熬煮成湯液;待瓊脂化開后,對湯液冷卻至40-45℃,將其他配料加入湯液中攪勻并冷卻至常溫;
(3)接種,裁取厚度為1-2mm厚的海綿片,將海綿片使用酒精溶液清洗并擰干;在海綿片的表面涂滿處理后的培養料,再將蜜環菌接種在涂滿培養料的海綿片上;
(4)裝瓶,將接種后的海綿片裝進菌種瓶中,一個菌種瓶中可裝入多塊海綿片直至將菌種瓶裝滿;然后使用多孔軟塑料制成的瓶塞將菌種瓶封口;
(5)培養,將培養裝置放置于日光下,在培養裝置的水槽鋪一層河沙,在河沙內種植多株水草,并在水槽內裝入常溫的自來水,使自來水淹沒水草;然后將封口后的菌種瓶倒置固定在培養裝置的瓶夾上,啟動培養裝置的電機使橫軸轉動,使菌種瓶隨轉動框轉動;
所述培養裝置包括水槽、支架、轉動框、電機和橫桿,所述支架固定于水槽的一側,支架上設有橫軸;所述轉動框為兩個,轉動框與橫軸同軸固定連接,兩個轉動框之間設有支塊,轉動框的下部位于水槽內;所述橫桿為多個,橫桿的兩端分別于兩個轉動框轉動連接,多個橫桿均位于轉動框邊緣的同一圓周上;橫桿上設有夾持菌種瓶的瓶夾,瓶夾與橫桿轉動連接,橫軸與電機的輸出軸同軸連接。
本基礎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步驟(1)中,在培養料配料中加入了糯米粉,糯米粉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及淀粉等,營養物質豐富,可為蜜環菌生長補充一定的養料。另外,糯米粉遇水后具有較強的黏性,可將培養料配料黏合在一起。步驟(2)中,先將糯米粉和玉米粉熬煮,使得其營養能夠充分被蜜環菌菌種吸收,同時還是糯米粉充分發揮其黏性。步驟(3)通過將培養料涂在較薄的海綿片上,海綿片可充分吸收培養料中的水分;由于培養料中加了糯米粉,可將培養料黏附在海綿片上;培養料黏附在海綿片上,海綿片內吸收的水可隨時補充到培養料上。步驟(4)中將涂滿涂滿培養料的海綿片裝入菌種瓶中,一方面裝起來十分方便,不會由于培養料水分過多導致不方便裝瓶,另一方面海綿片可將水分吸收,有效避免了菌種瓶中的培養料水分析出產生積水;使用多孔軟塑膠制成瓶塞將菌種瓶封口,多孔軟塑膠的過水性較好,不會吸收較多水分導致瓶口被密封可使菌種瓶通氣性較好。
步驟(5)中,培養裝置的水槽鋪一層河沙,在河沙內種植多株水草,并在水槽內裝入常溫的自來水,使自來水淹沒水草;水草光合作用,將會持續吸收二氧化碳并產生氧氣,為蜜環菌的生長補充氧氣,也吸收蜜環菌生長時產生的二氧化碳。將封口后的菌種瓶倒置固定在培養裝置的瓶夾上,啟動培養裝置的電機使橫軸轉動,使菌種瓶隨轉動框轉動。由于支架固定于水槽的一側,支架上設有橫軸;橫軸與電機的輸出軸同軸連接;電機轉動可使橫軸轉動,從而使轉動框轉動。由于轉動框為兩個,轉動框與橫軸同軸固定連接,兩個轉動框之間設有支塊,轉動框的下部位于水槽內;轉動框的一部分會持續進入水槽的水里。橫桿的兩端分別于兩個轉動框轉動連接,多個橫桿均位于轉動框邊緣的同一圓周上;橫桿上設有夾持菌種瓶的瓶夾,瓶夾與橫桿轉動連接;轉動框轉動過程中,位于轉動框邊緣的橫桿將會隨轉動框做圓周運動,倒置固定在培養裝置的瓶夾上的菌種瓶隨之做圓周運動。由于橫桿與轉動框轉動連接,瓶夾與橫桿轉動連接,使菌種瓶做圓周運動過程中,由于菌種瓶重力的作用,菌種瓶瓶口將會始終朝下。菌種瓶在做圓周運動的過程中,將會浸入水槽的水中,水將從瓶塞處進入菌種瓶內,可為蜜環菌的生長補充水分;當菌種瓶離開水之后,菌種瓶內多余的水將會沿瓶塞流出,防止菌種瓶內產生積水,使得蜜環菌生長較好。菌種瓶在做圓周運動的過程中,將會產生少許氣流,使得空氣經過瓶塞進入菌種瓶中,使得菌種瓶通氣良好。培養裝置中設有多個橫桿,每個橫桿上均設置了瓶夾,因此培養裝置可一次性培養多個菌種瓶,有效節約了資源提高了蜜環菌的培養效率。
本基礎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培養方法中,在培養料中加入了糯米粉,一方面提高了培養料的黏性,另一方面為培養料增加了營養物質。本培養方法使用培養料涂滿海綿片進行裝瓶,一是使裝瓶較為方便快捷,二是有效的鎖住了培養料中的水分,三是可避免因培養料含水量較高,裝入瓶中后產生積水,四是可隨時為培養料補充水分。本培養方法中采用多孔軟塑料制成的瓶塞將菌種瓶封口,使得瓶塞不會積水,菌種瓶內通氣性良好。本培養方法使用自制的培養裝置對菌種瓶進行培養,使得菌種瓶在培養過程中,通氣性良好,水量充足,且菌種瓶內不會產生積水;另外使用常溫自來水,并種植水草,一是水草光合作用,可吸收蜜環菌培養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并生產氧氣供給給蜜環菌;二是自來水的ph值在6.5-7,種植水草可降低自來水的ph值,適合蜜環菌生長所需ph值;三是常溫自來水可調節蜜環菌生長的溫度,適合于蜜環菌的生長。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方法十分有效解決了目前使用瓶裝生產蜜環菌菌種時,裝料困難、容易積水,且加水量難掌控、通氣性較差的問題;同時本方法在瓶裝培養蜜環菌菌種的過程中,可調節ph值和溫度,進一步促進蜜環菌的生長。
優選方案一:作為基礎方案的優選,步驟(1)中,培養料的成分按照以下質量份數配制:青岡木屑80份、小麥麩10份、玉米粉5份、磷酸二氫鉀0.2份、硫酸鎂0.1份、瓊脂1份、糯米粉9份。經過試驗檢測可知,此配料可使蜜環菌生長狀態更加。
優選方案二:作為基礎方案的優選,步驟(3)中,裁取厚度為1mm厚的海綿片,海綿片清洗后,浸入培養料中使海綿片外部涂滿培養料。1mm厚的海綿片占用空間較小,且能夠吸附的水量足夠;海綿片清洗后,浸入培養料中使海綿片外部涂滿培養料,使得培養料裝配過程更快、效果更佳。
優選方案三:作為基礎方案的優選,步驟(5)中,培養裝置還包括軸承,所述橫桿的兩端通過軸承與轉動框轉動連接。軸承可減少橫桿與轉動框轉動連接的摩擦,可使培養裝置運作更佳。
優選方案四:作為基礎方案的優選,步驟(5)中,培養裝置還包括減速器,所述電機和橫桿通過減速器連接。減速器可有效減小橫桿的轉速,更適合于菌種瓶的培養。
優選方案五:作為基礎方案的優選,步驟(5)中,所述橫軸為八個,八個橫軸均勻分布在轉動框外沿的圓周上。能夠一次性培養八個菌種瓶,培養效率更好,可使八個菌種瓶均勻分布在轉動框外沿的圓周上,培養效果更佳。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中培養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中培養裝置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水槽10、支架20、橫軸21、轉動框30、支塊31、軸承32、電機40、減速器41、橫桿50、瓶夾51。
實施例1
本實施例公開一種繁育天麻用蜜環菌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培養料配料,包括以下質量份數的成分:青岡木屑80份、小麥麩10份、玉米粉5份、磷酸二氫鉀0.2份、硫酸鎂0.1份、瓊脂1份、糯米粉9份;
(2)培養料處理,將配料中的糯米粉和玉米粉加入水熬煮,水的質量份數為75-80份,待糯米粉和玉米粉熟化后,將瓊脂加入熬煮成湯液;待瓊脂化開后,對湯液冷卻至40-45℃,將其他配料加入湯液中攪勻并冷卻至常溫;
(3)接種,裁取厚度為1mm厚的海綿片,將海綿片使用酒精溶液清洗并擰干;將海綿片浸入培養料中使海綿片外部涂滿培養料,再將蜜環菌接種在涂滿培養料的海綿片上;
(4)裝瓶,將接種后的海綿片裝進菌種瓶中,一個菌種瓶中可裝入多塊海綿片直至將菌種瓶裝滿;然后使用多孔軟塑料制成的瓶塞將菌種瓶封口;
(5)培養,將培養裝置放置于日光下,在培養裝置的水槽10鋪一層河沙,在河沙內種植多株水草,并在水槽10內裝入常溫的自來水,使自來水淹沒水草;然后將封口后的菌種瓶倒置固定在培養裝置的瓶夾51上,啟動培養裝置的電機40使橫軸21轉動,使菌種瓶隨轉動框30轉動;
如圖1、圖2所示,培養裝置包括水槽10、支架20、轉動框30、軸承32、減速器41、電機40和橫桿50,支架20固定于水槽10的一側,支架20上設有橫軸21;轉動框30為兩個,轉動框30與橫軸21同軸固定連接,兩個轉動框30之間設有支塊31,轉動框30的下部位于水槽10內;橫桿50為八個,橫桿50的兩端通過軸承32分別于兩個轉動框30轉動連接,八個橫桿50均均勻分布于轉動框30外沿的同一圓周上;橫桿50上設有夾持菌種瓶的瓶夾51,瓶夾51與橫桿50轉動連接;橫軸21與電機40的通過減速器41連接。
利用上述培養方法培養蜜環菌菌種,對培養過程進行觀察記錄可得:本方法培養瓶裝蜜環菌菌種過程中,培養料裝瓶過程操作簡單、便捷,能將培養料及其所含水分均勻裝入菌種瓶中,且瓶內不會發生積水現象。在使用培養裝置培養瓶裝蜜環菌菌種過程中,菌種瓶瓶口一直朝下,菌種瓶剛夾持在瓶夾51上時,有少量水從瓶口處漏出;菌種瓶在做圓周運動過程中,當運動到水槽10內時,水槽10內的水可快速充滿菌種瓶,待菌種瓶離開水面,菌種瓶內多余的水則會快速從瓶口漏出。另外使用培養裝置培養瓶裝蜜環菌菌種過程中,水草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了菌種瓶產生的二氧化碳,并釋放出氧氣供蜜環菌生產使用,由于菌種瓶一直做圓周運動,菌種瓶內的通氣情況良好,蜜環菌菌絲和菌索生長迅速均勻。
對培養出的蜜環菌菌種進行觀察可知:瓶中的蜜環菌菌絲和菌索分布均勻、密集,蜜環菌菌種培養時間較短;瓶中的蜜環菌菌絲和菌索長勢較好、較為茂盛,在瓶底處的蜜環菌分布稍少,菌種瓶瓶中每個海綿片外部均密集生長有蜜環菌。
實施例2
實施例2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
步驟(1)中,培養料的成分按照以下質量份數配制:青岡木屑82份、小麥麩11份、玉米粉7份、磷酸二氫鉀0.25份、硫酸鎂0.15份、瓊脂1.5份、糯米粉8份。
通過本實施例的方法培養瓶裝蜜環菌菌種發現,在培養菌種瓶的過程中,瓶內不會發生積水,培養料較好的吸附在海綿片上,菌種瓶內水量充足,通氣良好;菌種瓶內的蜜環菌菌絲和菌索生長迅速,分布均勻長勢良好。菌種瓶的培養過程中,培養料較少量從海綿片上脫落,在使用培養裝置培養菌種瓶的過程中,菌種瓶在多次入水后,海綿片上的培養料較少量脫落至瓶口處。對培養出的瓶裝蜜環菌菌種進行觀察,瓶中的蜜環菌菌絲和菌索長勢較好、較為茂盛,在瓶底處的蜜環菌分布稍少,瓶口處的蜜環菌分布較密集;菌種瓶瓶中每個海綿片外部均密集生長有蜜環菌。
實施例3
實施例3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
步驟(1)中,培養料的成分按照以下質量份數配制:青岡木屑85份、小麥麩12份、玉米粉8份、磷酸二氫鉀0.3份、硫酸鎂0.2份、瓊脂2份、糯米粉10份。
通過本實施例的方法培養瓶裝蜜環菌菌種發現,在將培養料裝入菌種瓶的過程中,菌種瓶內不會發生積水現象,且水量充足,通氣性較好;海綿片上的培養料較好的吸附在海綿片的表面。對培養出的瓶裝蜜環菌菌種進行觀察,瓶中的蜜環菌菌絲和菌索長勢較好、較為茂盛,在瓶底處的蜜環菌分布稍少菌種瓶瓶中每個海綿片外部均密集生長有蜜環菌。
實施例4
實施例4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
步驟(3)中,裁取厚度為2mm厚的海綿片,海綿片清洗后,將培養料涂滿海綿片的外表面。
通過本實施例的方法培養瓶裝蜜環菌菌種發現,在接種過程,培養料中的水分較難全部進入到海綿片內,在接種后培養料中的部分水被殘留,導致菌種瓶內的水分在最開始的時候不夠不足。對培養出的瓶裝蜜環菌菌種進行觀察,瓶中的蜜環菌菌絲和菌索長勢較好、較為茂盛,在瓶底處的蜜環菌分布稍少菌種瓶瓶中每個海綿片外部均密集生長有蜜環菌。
對比例1
對比例1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步驟(1)中,不加入糯米粉。
通過本對比例的方法培養瓶裝蜜環菌菌種發現,在培養菌種瓶的過程中,培養料不能較好的吸附在海綿片上,培養料較大量從海綿片上脫落;在使用培養裝置培養菌種瓶的過程中,菌種瓶在多次入水后,海綿片上的培養料較大量脫落至瓶口處。對培養出的瓶裝蜜環菌菌種進行觀察,菌種瓶中的蜜環菌菌絲和菌索長勢較差,分布不均;在瓶底處的蜜環菌分布稍少,瓶口處的蜜環菌分布密集;相比實施例1培養出來培養出來的蜜環菌菌種較差。
對比例2
對比例2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步驟(3)中,不使用海綿片,直接量培養料舀入菌種瓶中。
通過本對比例的方法培養瓶裝蜜環菌菌種發現,在培養菌種瓶的過程中,在裝瓶后,培養瓶中出現積水;在使用培養裝置培養菌種瓶的過程中,培養料易累積在瓶口處,且培養料中的水分易流失,導致蜜環菌生長的水分不足。對培養出的瓶裝蜜環菌菌種進行觀察發現,菌種瓶中的蜜環菌菌絲和菌索長勢非常差,且分布不均。
對比例3
對比例3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步驟(5)中,培養裝置的水槽10不鋪河沙,也不種植水草,只加入適量的常溫自來水。
通過本對比例的方法培養瓶裝蜜環菌菌種發現,在使用培養裝置培養菌種瓶的過程中,菌種瓶通氣性較好,但是由于蜜環菌生產產生較多的二氧化碳,從而使得菌種瓶附近二氧化碳含量過高,氧氣含量較少,菌種瓶內蜜環菌的生長狀況不佳。對培養出的瓶裝蜜環菌菌種進行觀察發現,瓶中的蜜環菌菌絲和菌索分布均勻,但不夠密集。
對比例4
對比例4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步驟(5)中,不使用培養裝置對菌種瓶進行培養,使用常規的方式,將菌種瓶放置在陰涼處培養。
通過本對比例的方法培養瓶裝蜜環菌菌種發現,在培養菌種瓶的過程中,開始時蜜環菌的長勢良好,隨著菌種瓶內的水分流失,蜜環菌的長勢越來越差。對培養出的瓶裝蜜環菌菌種進行觀察發現,瓶中的蜜環菌菌絲和菌索分布均勻,但長勢較差,較為稀疏。
通過對上述實施例1-4,以及對比例1-4的方法培養的瓶裝蜜環菌菌種,經過實驗檢測可知,利用實施例1-4的方法培養的瓶裝蜜環菌菌種長勢較好,且較為密集、分布均勻,種瓶瓶中每個海綿片外部均密集生長有蜜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