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板材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多功能人造板。
背景技術:
目前,實驗臺或者工作臺臺面常常采用實芯理化板或者高密度板,然而在使用過程中臺面容易接觸到水或化學試劑,進而受潮吸水,導致表面翹起或脫落,甚至起泡變形。密度板的重量較重,且由于本身的加工方式,使得其中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質,會危害使用者的身體健康。
pvc板材相比于密度板質量較輕,且由于具有硬度大、強度高、耐老化、阻燃、絕緣性能可靠、表面光潔平整、不吸水、不變形、易加工等眾多優點,發展至今已被廣泛用于門窗、地板、墻板等多個領域,但是由于pvc材料的耐熱性以及耐腐蝕性能較差,不可以在較高溫度下使用。實驗室中的化學試劑中存在大量酸性物質,易對臺面造成腐蝕;在實驗過程中,很多裝置或設備也是在高溫下運行的,因此,當將pvc板用于實驗臺或工作臺臺面時需要提高pvc板材的耐熱性以及耐腐蝕性能。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質輕、耐熱、耐腐蝕、防水的實驗臺用或工作臺用的多功能人造板,以解決現有實驗臺或工作臺用板材存在的問題。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為了提供上述人造板的制備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人造板,包括基層以及基層上方由內向外依次設置的uv底漆層,熱轉印裝飾層和uv面漆層,所述基層的板體內部開設有沿長度方向排列的若干個通孔,所述若干個通孔是橫截面為圓形、橢圓形、三角形、菱形或腰形中的一種或幾種的組合;
其中,所述基層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聚氯乙烯80-100份,
氯化聚乙烯10-20份,
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樹脂5-10份,
輕鈣15-30份,
高嶺土15-30份,
pe蠟3-5份,
硬脂酸3-5份,
鄰苯二甲酸二辛酯3-8份。
較優地,所述基層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聚氯乙烯90-100份,
氯化聚乙烯10-15份,
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樹脂5-10份,
輕鈣20-25份,
高嶺土20-25份,
pe蠟3-5份,
硬脂酸3-5份,
鄰苯二甲酸二辛酯5-7份。
較優地,所述基層原料還包含1-5份的色料。
較優地,所述高嶺土的粒徑為800-1200目。
較優地,所述基層的厚度為10-60mm。
較優地,所述熱轉印裝飾層為熱轉印木紋裝飾層。
較優地,所述通孔均勻地分布。
較優地,所述通孔之間的間距為1-20mm。
上述任一項所述人造板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按照上述配方稱量原料并放入混合器中攪拌均勻,將攪拌均勻的混合物在預熱的擠出機中擠壓成板材;
2)在步驟1)所得板材的板體內部加工通孔得到帶有通孔的基層;
3)在基層的表面涂覆uv底漆,經紫外光固化;
4)通過熱轉印膠水將熱轉印紙的正面與uv底漆層對貼;
5)將貼有熱轉印紙的板材在高溫下進行烘烤,然后撕去熱轉印紙;
6)在熱轉印裝飾層的表面涂覆uv面漆,經紫外光固化,得到成品。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通過在人造板材的基層的板體內部設置若干個橫截面為圓形、橢圓形、三角形、菱形或腰形中的一種或幾種的組合的通孔,不僅能夠節省材料減輕重量,而且向內的拱形或者凸起起到了支撐的作用,在板材受到壓力時可以將壓力向外傳遞給相鄰的部分,在不降低板材強度的同時減輕了板材的重量,且通孔的設置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減震消音的作用。
本發明在pvc中引入了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樹脂,具有內增塑作用,與pvc相容性好,可促進樹脂塑化,改善了制品的力學性能。采用碳酸鈣與高嶺土作為填料,且pe蠟和硬脂酸的共同使用促進了碳酸鈣和高嶺土與樹脂之間的相容性,提高了制品的熱穩定性以及耐腐蝕性,得到了質輕、耐熱、耐腐蝕、防水的實驗臺用或工作臺用人造板。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其中: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4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5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這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人造板,包括基層1以及基層1上方由內向外依次設置的uv底漆層2,熱轉印裝飾層3和uv面漆層4,在基層1的板體內部開設有沿長度方向均勻排列的若干個橫截面為橢圓形的通孔5,通孔之間的間距為1mm。
其中,基層1厚10mm,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聚氯乙烯80份,
氯化聚乙烯20份,
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樹脂5份,
輕鈣15份,
高嶺土30份,
pe蠟3份,
硬脂酸5份,
鄰苯二甲酸二辛酯3份;
其中,高嶺土的粒徑為800目。
熱轉印裝飾層3起裝飾的作用;uv面漆層4可以對熱轉印裝飾層進行保護,并且防止成品板材在運輸、安裝或使用過程中刮磨損傷。
制備上述人造板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按照上述配方稱量原料并投入高速混合機內攪拌8min,將攪拌均勻的混合物在預熱的擠出機中擠壓成板材;
2)在步驟1)所得板材的板體內部加工通孔得到帶有通孔的基層;
3)在基層的表面涂覆uv底漆,經紫外光固化;
4)通過熱轉印膠水將熱轉印紙的正面與uv底漆層對貼,選用手工刷膠、貼紙的全手工操作方式,或者選用萬向輪包覆機刷膠、貼紙的機械操作方式進行;
5)將步驟4)所得貼有熱轉印紙的板材在160℃下進行烘烤,然后撕去熱轉印紙;
6)在熱轉印裝飾層的表面涂覆uv面漆,經紫外光固化,得到成品。
實施例2
如圖2所示,一種人造板,包括基層1以及基層1上方由內向外依次設置的uv底漆層2,熱轉印裝飾層3和uv面漆層4,在基層1的板體內部開設有沿長度方向均勻排列的若干個橫截面為腰形的通孔6,通孔之間的間距為5mm。
其中,基層1厚20mm,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聚氯乙烯85份,
氯化聚乙烯18份,
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樹脂6份,
輕鈣20份,
高嶺土25份,
pe蠟3份,
硬脂酸4份,
鄰苯二甲酸二辛酯4份,
色料1份;
其中,色料為檸檬桉黃,高嶺土的粒徑為1000目。
熱轉印裝飾層3起裝飾的作用;uv面漆層4可以對熱轉印裝飾層進行保護,并且防止成品板材在運輸、安裝或使用過程中刮磨損傷。
制備上述人造板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按照上述配方稱量原料并投入高速混合機內攪拌10min,將攪拌均勻的混合物在預熱的擠出機中擠壓成板材;
2)在步驟1)所得板材的板體內部加工通孔得到帶有通孔的基層;
3)在基層的表面涂覆uv底漆,經紫外光固化;
4)通過熱轉印膠水將熱轉印紙的正面與uv底漆層對貼,選用手工刷膠、貼紙的全手工操作方式,或者選用萬向輪包覆機刷膠、貼紙的機械操作方式進行;
5)將步驟4)所得貼有熱轉印紙的板材在165℃下進行烘烤,然后撕去熱轉印紙;
6)在熱轉印裝飾層的表面涂覆uv面漆,經紫外光固化,得到成品。
實施例3
如圖3所示,一種人造板,包括基層1以及基層1上方由內向外依次設置的uv底漆層2,熱轉印裝飾層3和uv面漆層4,在基層1的板體內部開設有沿長度方向均勻排列的若干個橫截面為三角形的通孔7,正三角形通孔與倒三角形通孔交替排列,三角形通孔的間距(相鄰兩個三角形的相鄰兩腰之間的距離)為10mm。
其中,基層1厚30mm,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聚氯乙烯90份,
氯化聚乙烯15份,
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樹脂8份,
輕鈣23份,
高嶺土22份,
pe蠟4份,
硬脂酸4份,
鄰苯二甲酸二辛酯6份,
色料2份;
其中,色料為檸檬桉黃,高嶺土的粒徑為1000目。
熱轉印裝飾層3起裝飾的作用;uv面漆層4可以對熱轉印裝飾層進行保護,并且防止成品板材在運輸、安裝或使用過程中刮磨損傷。
制備上述人造板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按照上述配方稱量原料并投入高速混合機內攪拌12min,將攪拌均勻的混合物在預熱的擠出機中擠壓成板材;
2)在步驟1)所得板材的板體內部加工通孔得到帶有通孔的基層;
3)在基層的表面涂覆uv底漆,經紫外光固化;
4)通過熱轉印膠水將熱轉印紙的正面與uv底漆層對貼,選用手工刷膠、貼紙的全手工操作方式,或者選用萬向輪包覆機刷膠、貼紙的機械操作方式進行;
5)將步驟4)所得貼有熱轉印紙的板材在170℃下進行烘烤,然后撕去熱轉印紙;
6)在熱轉印裝飾層的表面涂覆uv面漆,經紫外光固化,得到成品。
實施例4
如圖4所示,一種人造板,包括基層1以及基層1上方由內向外依次設置的uv底漆層2,熱轉印裝飾層3和uv面漆層4,在基層1的板體內部開設有沿長度方向均勻排列的兩行橫截面為圓形的通孔8,每行通孔之間的間距為15mm。
其中,基層1厚40mm,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聚氯乙烯95份,
氯化聚乙烯12份,
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樹脂9份,
輕鈣26份,
高嶺土19份,
pe蠟4份,
硬脂酸3份,
鄰苯二甲酸二辛酯7份,
色料3份;
其中,色料為檸檬桉黃,高嶺土的粒徑為1200目。
熱轉印裝飾層3起裝飾的作用;uv面漆層4可以對熱轉印裝飾層進行保護,并且防止成品板材在運輸、安裝或使用過程中刮磨損傷。
制備上述人造板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按照上述配方稱量原料并投入高速混合機內攪拌15min,將攪拌均勻的混合物在預熱的擠出機中擠壓成板材;
2)在步驟1)所得板材的板體內部加工通孔得到帶有通孔的基層;
3)在基層的表面涂覆uv底漆,經紫外光固化;
4)通過熱轉印膠水將熱轉印紙的正面與uv底漆層對貼,選用手工刷膠、貼紙的全手工操作方式,或者選用萬向輪包覆機刷膠、貼紙的機械操作方式進行;
5)將步驟4)所得貼有熱轉印紙的板材在175℃下進行烘烤,然后撕去熱轉印紙;
6)在熱轉印裝飾層的表面涂覆uv面漆,經紫外光固化,得到成品。
實施例5
如圖5所示,一種人造板,包括基層1以及基層1上方由內向外依次設置的uv底漆層2,熱轉印裝飾層3和uv面漆層4,在基層1的板體內部開設有沿長度方向排列的橫截面為菱形的通孔9和橫截面為圓形的通孔,菱形通孔和圓形通孔交替排列,菱形通孔之間的間距為20mm。
其中,基層1厚60mm,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聚氯乙烯100份,
氯化聚乙烯10份,
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樹脂10份,
輕鈣30份,
高嶺土15份,
pe蠟5份,
硬脂酸3份,
鄰苯二甲酸二辛酯8份,
色料5份;
其中,色料為檸檬桉黃,高嶺土的粒徑為1200目。
熱轉印裝飾層3起裝飾的作用;uv面漆層4可以對熱轉印裝飾層進行保護,并且防止成品板材在運輸、安裝或使用過程中刮磨損傷。
制備上述人造板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按照上述配方稱量原料并投入高速混合機內攪拌18min,將攪拌均勻的混合物在預熱的擠出機中擠壓成板材;
2)在步驟1)所得板材的板體內部加工通孔得到帶有通孔的基層;
3)在基層的表面涂覆uv底漆,經紫外光固化;
4)通過熱轉印膠水將熱轉印紙的正面與uv底漆層對貼,選用手工刷膠、貼紙的全手工操作方式,或者選用萬向輪包覆機刷膠、貼紙的機械操作方式進行;
5)將步驟4)所得貼有熱轉印紙的板材在180℃下進行烘烤,然后撕去熱轉印紙;
6)在熱轉印裝飾層的表面涂覆uv面漆,經紫外光固化,得到成品。
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作了詳細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