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導電油墨,尤其涉及一種石墨烯導電油墨。
背景技術:
石墨烯因其優異的導電性能、導熱性能等而廣泛應用于導電涂料、導熱材料中。比如公告號為CN103113786B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石墨烯導電油墨,包括以下組分且各組分的質量百分含量分別為:樹脂0.01%-25%;石墨烯0.1%-95%;助劑0.1%-30.0%;溶劑5.0%-99.79%;公告號為CN103319954B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石墨烯導電油墨,其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組分組成:石墨烯0.001wt%-80wt%;連結料1wt%-60wt%;助劑0.1wt%-30wt%;余量為溶劑。
然而,上述石墨烯導電油墨用于印刷電路后,因其強度較低,而易導致電路元器件滑移變形,進而影響印刷電路的產品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較高的強度的石墨烯導電油墨,以克服現有技術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石墨烯導電油墨,其包括具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各組份:酚醛樹脂4.71%~5.62%、石墨烯83.12%~84.08%、乙基纖維素2.6%~3.5%、乙醇4.26%~4.75%,Al2O3粉1.2%~1.36%,SiO2粉3.13%~3.42%。
優選的,Al2O3粉的粒徑為3微米~5微米。
優選的,SiO2粉的粒徑為1.2微米~1.5微米。
優選的,所述石墨烯為單層石墨烯、多層石墨烯、氧化石墨烯、功能化石墨烯、插層石墨烯和復合石墨烯中的至少一種。
優選的,所述石墨烯導電油墨包括具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各組份:酚醛樹脂4.86%~5.4%、石墨烯83.8%~84%、乙基纖維素2.8%~3.3%、乙醇4.5%~4.75%,Al2O3粉1.30%~1.35%,SiO2粉3.24%~3.38%。
相較于現有技術,本發明所述石墨烯導電油墨具有以下優點:第一,由于添加了氧化鋁和二氧化硅這類力學強度較高的無機物,可使所述石墨烯導電油墨的力學強度變大;第二,所述石墨烯導電油墨通過限定各組分以及各組分的特定質量比例,從而使得所述導電油墨具有導電性能優異、印刷圖案質量輕、印刷適性好、固化條件溫和以及成本低廉等優點。本發明導電石墨烯導電油墨在用于印刷電路后,其強度較高、不易導致元器件滑移變形,能夠有效地提高印刷電路的產品質量。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對本發明實施方式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實施方式?;诒景l明中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方式,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一種石墨烯導電油墨,其包括具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各組份:酚醛樹脂4.71%~5.62%、石墨烯83.12%~84.08%、乙基纖維素2.6%~3.5%、乙醇4.26%~4.75%,Al2O3粉1.2%~1.36%,SiO2粉3.13%~3.42%。
優選的,所述石墨烯導電油墨包括具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各組份:酚醛樹脂4.86%~5.4%、石墨烯83.8%~84%、乙基纖維素2.8%~3.3%、乙醇4.5%~4.75%,Al2O3粉1.30%~1.35%,SiO2粉3.24%~3.38%。
所述Al2O3粉的粒徑為3微米~5微米。所述SiO2粉的粒徑為1.2微米~1.5微米??赏ㄟ^研磨等方式獲取具有特定粒徑的Al2O3粉和SiO2粉。
所述石墨烯為單層石墨烯、多層石墨烯、氧化石墨烯、功能化石墨烯、插層石墨烯和復合石墨烯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石墨烯導電油墨的制備方法不限。具體可為:(1)將各組分放入分散釜內攪拌,環境溫度在20攝氏度~30攝氏度,攪拌轉速為180rad/min~200rad/min,攪拌時間可為20分鐘~30分鐘,再降低攪拌轉速至30rad/min~36rad/min,攪拌60分鐘~80分鐘,混合預分散均勻,制得導電油墨粗漿;(2))將得到的導電油墨粗漿轉移至研磨機內研磨8-10小時,過濾,即制得石墨烯導電油墨。
相較于現有技術,本發明所述石墨烯導電油墨具有以下優點:第一,由于添加了氧化鋁和二氧化硅這類力學強度較高的無機物,可使所述石墨烯導電油墨的力學強度變大;第二,所述石墨烯導電油墨通過限定各組分以及各組分的特定質量比例,從而使得所述導電油墨具有導電性能優異、印刷圖案質量輕、印刷適性好、固化條件溫和以及成本低廉等優點。本發明導電石墨烯導電油墨在用于印刷電路后,其強度較高、不易導致元器件滑移變形,能夠有效地提高印刷電路的產品質量。
進一步的,所述Al2O3粉的粒徑為3微米~5微米,其粒徑大,相當于混凝土中的石頭;SiO2粉的粒徑為1.2微米~1.5微米,其粒徑小,相當于混凝土中的沙子,該特定尺寸的粉末混合摻雜于所述石墨烯導電油墨中,可有效地提升石 墨烯導電油墨的力學強度。
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發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發明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發明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