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保溫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防火耐腐蝕的墻體保溫隔熱涂料材料。
背景技術:
保溫隔熱材料可以阻滯熱流的傳遞,起到隔熱和/或保溫,極大的緩沖溫度變化的作用。應用于墻體的保溫隔熱涂料材料可大量節約墻體材料,提高墻體保溫性能,節約資源,減少環境污染。由于墻體的保溫隔熱涂料材料主要應用于墻體表面,需長時間的經受日曬、溫差、水汽、氣流等條件的侵蝕,因此市面上的保溫涂料材料,普遍存在著開裂脫落的隱患,在施工過程中,須要添加使用抗裂砂漿網格布來彌補這方面的缺陷,以達到作用于墻體隔熱保溫的效果,而且現有的保溫涂料材料阻燃性不佳,在燃燒環境下易產生煙霧,使用穩定性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具有良好隔熱保溫性、防火阻燃性及耐腐蝕/侵蝕性的墻體保溫隔熱涂料材料。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防火耐腐蝕的墻體保溫隔熱涂料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環氧樹脂40~60份、鉬酚醛樹脂10~20份、聚丁二酸丁二醇酯5~10份、EVA乳液10~20份、羥基硅油3~12份、陶瓷空心微珠20~30份、二氧化硅空心球10~20份、三烯丙基異氰脲酸酯5~10份、聚陰離子纖維素3~8份、丙二醇8~15份、水滑石粉5~15份、聚丙烯酸鈉1~3份、聚乙烯基吡咯烷酮2~6份、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6~12份、2,5-二特丁基對苯二酚0.5~1.5份、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5~15份、四苯基(雙酚A)二磷酸酯2~5份、去離子水15~30份。
進一步地,所述二氧化硅空心球的平均粒徑為0.5~1.5μm。
進一步地,所述陶瓷空心微珠的平均粒徑為10~15μm。
所述的一種防火耐腐蝕的墻體保溫隔熱涂料材料,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按照所述重量份數備取原料;
2)將環氧樹脂、鉬酚醛樹脂、羥基硅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EVA乳液、丙二醇置于反應釜中,攪拌均勻后升溫至50℃;
3)將反應釜中通氮氣保護,并加入三烯丙基異氰脲酸酯,在70~80℃下保溫攪拌1~2h;然后加入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保溫攪拌1~2h;加入一半量的去離子水并保溫高速攪拌0.5~1h,出料,得混合乳液料;
4)將剩余的去離子水置于反應釜中,加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和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于60~70℃下攪拌均勻,加入陶瓷空心微珠、二氧化硅空心球、聚陰離子纖維素、水滑石粉和聚丙烯酸鈉,保溫高速攪拌至均勻狀態,加入步驟3所得的混合乳液料及2,5-二特丁基對苯二酚和四苯基(雙酚A)二磷酸酯,保溫攪拌1~2h得初涂料材料;
5)將步驟4所得的初涂料材料經剪切乳化機處理0.5~1h,出料得到本發明的墻體保溫隔熱涂料材料。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備的有益效果為:
本發明為一種經多次實驗獲得具有良好隔熱保溫性能,同時可保持較好的阻燃防火性、耐候性及耐腐蝕性的墻體保溫隔熱涂料材料;加工使用方便,與墻體的界面相容性好,附著性優良,涂覆后長時期內不會出現開裂脫落現象,同時涂料材料體系穩定性好;可應用于墻體外表面,亦可應用于管道等需要隔熱保溫的設備表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一種防火耐腐蝕的墻體保溫隔熱涂料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環氧樹脂50份、鉬酚醛樹脂15份、聚丁二酸丁二醇酯8份、EVA乳液15份、羥基硅油7份、陶瓷空心微珠25份、二氧化硅空心球15份、三烯丙基異氰脲酸酯7份、聚陰離子纖維素6份、丙二醇11份、水滑石粉10份、聚丙烯酸鈉2份、聚乙烯基吡咯烷酮4份、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9份、2,5-二特丁基對苯二酚1份、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10份、四苯基(雙酚A)二磷酸酯3份、去離子水22份。
進一步地,所述二氧化硅空心球的平均粒徑為0.5~1.5μm,所述陶瓷空心微珠的平均粒徑為10~15μm。
所述的一種防火耐腐蝕的墻體保溫隔熱涂料材料,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按照所述重量份數備取原料;
2)將環氧樹脂、鉬酚醛樹脂、羥基硅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EVA乳液、丙二醇置于反應釜中,攪拌均勻后升溫至50℃;
3)將反應釜中通氮氣保護,并加入三烯丙基異氰脲酸酯,在75℃下保溫攪拌1.5h;然后加入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保溫攪拌1.5h;加入一半量的去離子水并保溫高速攪拌45min,出料,得混合乳液料;
4)將剩余的去離子水置于反應釜中,加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和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于65℃下攪拌均勻,加入陶瓷空心微珠、二氧化硅空心球、聚陰離子纖維素、水滑石粉和聚丙烯酸鈉,保溫高速攪拌至均勻狀態,加入步驟3所得的混合乳液料及2,5-二特丁基對苯二酚和四苯基(雙酚A)二磷酸酯,保溫攪拌1.5h得初涂料材料;
5)將步驟4所得的初涂料材料經剪切乳化機處理45min,出料得到本發明的墻體保溫隔熱涂料材料。
實施例2:一種防火耐腐蝕的墻體保溫隔熱涂料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環氧樹脂40份、鉬酚醛樹脂10份、聚丁二酸丁二醇酯5份、EVA乳液10份、羥基硅油3份、陶瓷空心微珠20份、二氧化硅空心球10份、三烯丙基異氰脲酸酯5份、聚陰離子纖維素3份、丙二醇8份、水滑石粉5份、聚丙烯酸鈉1份、聚乙烯基吡咯烷酮2份、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6份、2,5-二特丁基對苯二酚0.5份、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5份、四苯基(雙酚A)二磷酸酯2份、去離子水15份。
進一步地,所述二氧化硅空心球的平均粒徑為0.5~1.5μm,所述陶瓷空心微珠的平均粒徑為10~15μm。
所述的一種防火耐腐蝕的墻體保溫隔熱涂料材料,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按照所述重量份數備取原料;
2)將環氧樹脂、鉬酚醛樹脂、羥基硅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EVA乳液、丙二醇置于反應釜中,攪拌均勻后升溫至50℃;
3)將反應釜中通氮氣保護,并加入三烯丙基異氰脲酸酯,在70℃下保溫攪拌2h;然后加入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保溫攪拌2h;加入一半量的去離子水并保溫高速攪拌1h,出料,得混合乳液料;
4)將剩余的去離子水置于反應釜中,加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和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于60℃下攪拌均勻,加入陶瓷空心微珠、二氧化硅空心球、聚陰離子纖維素、水滑石粉和聚丙烯酸鈉,保溫高速攪拌至均勻狀態,加入步驟3所得的混合乳液料及2,5-二特丁基對苯二酚和四苯基(雙酚A)二磷酸酯,保溫攪拌2h得初涂料材料;
5)將步驟4所得的初涂料材料經剪切乳化機處理1h,出料得到本發明的墻體保溫隔熱涂料材料。
實施例3:一種防火耐腐蝕的墻體保溫隔熱涂料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環氧樹脂60份、鉬酚醛樹脂20份、聚丁二酸丁二醇酯10份、EVA乳液20份、羥基硅油12份、陶瓷空心微珠30份、二氧化硅空心球20份、三烯丙基異氰脲酸酯10份、聚陰離子纖維素8份、丙二醇15份、水滑石粉15份、聚丙烯酸鈉3份、聚乙烯基吡咯烷酮6份、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12份、2,5-二特丁基對苯二酚1.5份、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15份、四苯基(雙酚A)二磷酸酯5份、去離子水30份。
進一步地,所述二氧化硅空心球的平均粒徑為0.5~1.5μm,所述陶瓷空心微珠的平均粒徑為10~15μm。
所述的一種防火耐腐蝕的墻體保溫隔熱涂料材料,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按照所述重量份數備取原料;
2)將環氧樹脂、鉬酚醛樹脂、羥基硅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EVA乳液、丙二醇置于反應釜中,攪拌均勻后升溫至50℃;
3)將反應釜中通氮氣保護,并加入三烯丙基異氰脲酸酯,在80℃下保溫攪拌1h;然后加入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保溫攪拌1h;加入一半量的去離子水并保溫高速攪拌0.5h,出料,得混合乳液料;
4)將剩余的去離子水置于反應釜中,加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和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于70℃下攪拌均勻,加入陶瓷空心微珠、二氧化硅空心球、聚陰離子纖維素、水滑石粉和聚丙烯酸鈉,保溫高速攪拌至均勻狀態,加入步驟3所得的混合乳液料及2,5-二特丁基對苯二酚和四苯基(雙酚A)二磷酸酯,保溫攪拌1h得初涂料材料;
5)將步驟4所得的初涂料材料經剪切乳化機處理0.5h,出料得到本發明的墻體保溫隔熱涂料材料。
實施例4:一種防火耐腐蝕的墻體保溫隔熱涂料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環氧樹脂40份、鉬酚醛樹脂20份、聚丁二酸丁二醇酯5份、EVA乳液20份、羥基硅油3份、陶瓷空心微珠30份、二氧化硅空心球10份、三烯丙基異氰脲酸酯10份、聚陰離子纖維素3份、丙二醇15份、水滑石粉5份、聚丙烯酸鈉3份、聚乙烯基吡咯烷酮2份、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12份、2,5-二特丁基對苯二酚0.5份、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15份、四苯基(雙酚A)二磷酸酯2份、去離子水30份。
進一步地,所述二氧化硅空心球的平均粒徑為0.5~1.5μm,所述陶瓷空心微珠的平均粒徑為10~15μm。
所述的一種防火耐腐蝕的墻體保溫隔熱涂料材料,其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
實施例5:一種防火耐腐蝕的墻體保溫隔熱涂料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環氧樹脂55份、鉬酚醛樹脂12份、聚丁二酸丁二醇酯6份、EVA乳液19份、羥基硅油5份、陶瓷空心微珠23份、二氧化硅空心球18份、三烯丙基異氰脲酸酯7份、聚陰離子纖維素7份、丙二醇10份、水滑石粉12份、聚丙烯酸鈉2份、聚乙烯基吡咯烷酮3份、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10份、2,5-二特丁基對苯二酚1份、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12份、四苯基(雙酚A)二磷酸酯4份、去離子水20份。
進一步地,所述二氧化硅空心球的平均粒徑為0.5~1.5μm,所述陶瓷空心微珠的平均粒徑為10~15μm。
所述的一種防火耐腐蝕的墻體保溫隔熱涂料材料,其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
經測試,上述實施例1-5所得的一種防火耐腐蝕的墻體保溫隔熱涂料材料涂覆所形成漆膜表面光滑,硬度大于3H,附著力0級,抗壓強度大于20Mpa,隔熱溫差大于15℃ , 導熱系數小于0.07w/m·k。
上述實施例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其具體描述并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但凡本領域技術人員采用等同或等效變換的形式所獲得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