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膠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式防滑膠帶。
背景技術:
膠帶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固定和遮蔽的工具之一,按功效可分為高溫膠帶、雙面膠帶、防滑膠帶、特種膠帶、壓敏膠帶、模切膠帶等,根據不同的功效適用于不同的場所和領域。
作為一種常用的膠帶產品,防滑膠帶被廣泛地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且現有技術中存在形式各樣的防滑膠帶產品。然而,對于現有的防滑膠帶而言,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其普遍存在防滑效果較差、穩定可靠性較差的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新式防滑膠帶,該新式防滑膠帶防滑效果好、粘接牢固、穩定可靠性好。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新式防滑膠帶,包括有從上至下依次層疊布置的防滑層、基材層、膠粘層以及離型膜層;
防滑層包括有以下重量份的物料,具體為:
碳化硅顆粒20%-30%
氧化鋁顆粒30%-40%
粘結劑10%-20%
熒光粉顆粒3%-5%
納米銅粉2%-3%
顏料1%-2%
滑石粉15%-25%;
膠粘層包括有以下重量份的物料,具體為:
丙烯酸酯40%-50%
環氧樹脂10%-20%
乙酸乙酯30%-40%。
其中,所述防滑層包括有以下重量份的物料,具體為:
碳化硅顆粒25%-30%
氧化鋁顆粒35%-40%
粘結劑10%-15%
熒光粉顆粒3%-4%
納米銅粉2%-3%
顏料1%-2%
滑石粉15%-20%。
其中,所述防滑層包括有以下重量份的物料,具體為:
碳化硅顆粒25%
氧化鋁顆粒35%
粘結劑15%
熒光粉顆粒3%
納米銅粉2%
顏料2%
滑石粉18%。
其中,所述碳化硅顆粒、所述氧化鋁顆粒的粒徑值分別為30μm-50μm。
其中,所述膠粘層包括有以下重量份的物料,具體為:
丙烯酸酯45%-50%
環氧樹脂15%-20%
乙酸乙酯30%-35%。
其中,所述膠粘層包括有以下重量份的物料,具體為:
丙烯酸酯45%
環氧樹脂15%
乙酸乙酯40%。
其中,所述基材層為pet膜層。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新式防滑膠帶,其包括有從上至下依次層疊布置的防滑層、基材層、膠粘層以及離型膜層;防滑層包括有以下重量份的物料,具體為:碳化硅顆粒20%-30%、氧化鋁顆粒30%-40%、粘結劑10%-20%、熒光粉顆粒3%-5%、納米銅粉2%-3%、顏料1%-2%、滑石粉15%-25%;膠粘層包括有以下重量份的物料,具體為:丙烯酸酯40%-50%、環氧樹脂10%-20%、乙酸乙酯30%-40%。通過上述結構設計以及物料配比設計,本發明具有防滑效果好、粘接牢固、穩定可靠性好的優點。
附圖說明
下面利用附圖來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的說明,但是附圖中的實施例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任何限制。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在圖1中包括有:
1——防滑層2——基材層
3——膠粘層4——離型膜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的實施方式來對本發明進行說明。
實施例一,如圖1所示,一種新式防滑膠帶,包括有從上至下依次層疊布置的防滑層1、基材層2、膠粘層3以及離型膜層4,其中,基材層2為pet膜層。
其中,防滑層1包括有以下重量份的物料,具體為:
碳化硅顆粒25%
氧化鋁顆粒35%
粘結劑15%
熒光粉顆粒3%
納米銅粉2%
顏料2%
滑石粉18%。
碳化硅顆粒、氧化鋁顆粒的粒徑值分別為30μm-50μm。
膠粘層3包括有以下重量份的物料,具體為:
丙烯酸酯45%
環氧樹脂15%
乙酸乙酯40%。
通過上述結構設計以及物料配比,本實施例一的新式防滑膠帶具有防滑效果好、粘接牢固、穩定可靠性好的優點。另外,防滑層1中的熒光粉顆粒能夠起到熒光效果,防滑層1中的納米銅粉能夠起到防靜電效果。
實施例二,本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防滑層1包括有以下重量份的物料,具體為:
碳化硅顆粒20%
氧化鋁顆粒40%
粘結劑15%
熒光粉顆粒5%
納米銅粉3%
顏料2%
滑石粉15%。
膠粘層3包括有以下重量份的物料,具體為:
丙烯酸酯50%
環氧樹脂20%
乙酸乙酯30%。
實施例三,本實施例三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防滑層1包括有以下重量份的物料,具體為:
碳化硅顆粒30%
氧化鋁顆粒30%
粘結劑19%
熒光粉顆粒3%
納米銅粉2%
顏料1%
滑石粉15%。
膠粘層3包括有以下重量份的物料,具體為:
丙烯酸酯40%
環氧樹脂20%
乙酸乙酯40%。
以上內容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依據本發明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