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汽車懸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懸架。
背景技術:
汽車懸架使用的緩沖塊是一種結構和運動軌跡非線性程度很強的彈性元件,通常與主彈性元件例如緩沖支架一起使用以限制懸架的行程,從而防止懸架被擊穿并吸收從車 輪傳到車身上的沖擊載荷。緩沖塊作為一種將地面沖擊載荷傳遞到車身上的彈性元件,在 衰減整車振動的同時,頻繁與車身相碰撞,極易造成緩沖塊自身的損壞。并且如果緩沖塊的 固定松動、不牢靠,則會形成很惡劣的工況,進一步加劇了緩沖塊的損壞。如圖1所示,汽車懸架包括圓柱形后橋10、緩沖塊20和緊固件30,緩沖塊10包括 骨架,該骨架沿圓柱形后橋10的長度方向延伸且橫截面為圓弧形,骨架與圓柱形后橋10通 過緊固件30固定連接且骨架的圓弧形的內壁與圓柱形后橋10的橋管的外壁接觸。其中, 圓弧形的內壁的曲率半徑與圓柱形后橋10的橋管的外壁的半徑相同,從而在不考慮制造 誤差的情況下能夠實現骨架和圓柱形后橋10的完全貼合。但實際上,由于制造誤差和安裝 誤差等原因,骨架和圓柱形后橋10的表面存在凹凸不平,從而無法實現骨架和圓柱形后橋 10的完全貼合。緊固件例如U型螺栓對骨架和圓柱形后橋10的緊固力朝向骨架的圓弧形 的內壁的曲率中心,不能保證骨架和圓柱形后橋10之間不發生相對滑動。因而出現骨架和 圓柱形后橋10點接觸的情況。由此造成的后果是緩沖塊20在圓柱形后橋10上固定不牢 靠,出現了緩沖塊20可以在圓柱形后橋10上轉動的惡劣工況。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能夠實現緩沖塊和圓柱形后橋之間完全貼合的汽車懸架。本實用新型的汽車懸架包括圓柱形后橋、緩沖塊和緊固件,所述緩沖塊包括骨架, 所述骨架沿所述圓柱形后橋的長度方向延伸且橫截面為圓弧形,所述骨架與所述圓柱形后橋 通過所述緊固件固定連接且所述骨架的圓弧形的內壁與所述圓柱形后橋的橋管的外壁配合, 其中,所述圓弧形的內壁的曲率半徑大于所述圓柱形后橋的橋管的外壁的半徑,裝配時所述 緊固件施加的作用力使得所述骨架彈性變形,從而與所述圓柱形后橋的橋管的外壁配合。由于所述圓弧形的內壁的曲率半徑大于所述圓柱形后橋的橋管的外壁的半徑,緩 沖塊與圓柱形后橋安裝時,使得骨架的圓弧形的內壁的中點與圓柱形后橋的橋管的外壁接 觸且使圓弧形的其他部分與圓柱形后橋保持間隙。通過使用緊固件可以消除這些間隙,使 得骨架的圓弧形的內壁朝向圓柱形后橋的橋管發生變形并收縮,最終適應于圓柱形后橋的 橋管的外壁的表面狀態并與圓柱形后橋的橋管的外壁完全貼合,避免了緩沖塊和圓柱形后 橋固定不牢固的現象。
圖1是顯示汽車懸架的緩沖塊的裝配關系的結構示意圖;[0008]圖2是顯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的汽車懸架的緩沖塊和圓柱形后橋的橋 管的安裝關系的結果示意圖;圖3是緩沖塊的左視示意圖;圖4是顯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的汽車懸架的緩沖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顯示本實用新型的汽車懸架的緩沖塊的裝配關系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汽車懸架包括圓柱形后橋10 (以下簡稱后橋10)、緩沖塊20和緊固 件30,緩沖塊20包括骨架21,骨架21沿后橋10的長度方向延伸且橫截面為圓弧形,骨架 21與后橋10通過緊固件30固定連接且骨架21的圓弧形的內壁與后橋10的橋管的外壁配 合,其中,所述圓弧形的內壁的曲率半徑大于后橋10的橋管的外壁的半徑,裝配時所述緊 固件施加的作用力使得所述骨架彈性變形,從而與所述后橋的橋管的外壁配合。如上所述,由于緊固件30對骨架21施加的朝向后橋10的作用力,使得骨架21的 圓弧形的內壁被迫貼合到后橋10的橋管的外壁上,從而適于后橋10的橋管的外壁的表面 狀態,也就是使得骨架21的圓弧形的內壁具有與該表面狀態相應的表面狀態,最終實現圓 弧形的內壁與后橋10的橋管的外壁的完全貼合。因此,緊固件30對骨架21的作用力不僅 包括朝向骨架21的圓弧形的曲率中心的力,還使得骨架21的內壁根據后橋10的橋管的外 表面的實際狀態完全貼合在后橋10的橋管的外壁上。因而加固了緩沖塊20和后橋10的 固定連接。優選地,所述圓弧形的內壁的曲率半徑比后橋10的橋管的外壁的半徑大 0. 5-3mm,從而使骨架21的圓弧形的內壁在緊固件30的作用下發生適當的變形和收縮,以 與后橋10的橋管的外壁在一定的壓力下緊密貼合。例如,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 后橋10的橋管的外壁的半徑為38mm,骨架21的圓弧形的曲率半徑為38. 5mm。骨架21可以是能夠在緊固件30施加的力的作用下發生一定程度的彈性變形且具 有適當強度的半剛性材料,例如Q235A材料。優選地,將緩沖塊20從后橋10上拆卸下來后, 骨架21的圓弧形可以回復到具有初始的曲率半徑的狀態。緊固件30可以是各種適于對骨架21的圓弧形的內壁施加作用力以使其完全貼合 在后橋10的橋管的外壁上的部件。優選地,如圖5所示,緊固件30為U型螺栓。使用U型 螺栓緊固緩沖塊20和后橋10時,U型螺栓使骨架21的圓弧形的內壁完全貼合到后橋10的 橋管的外壁上且U型螺栓的U型端的彎曲部分的內壁與骨架21的圓弧形的外壁完全貼合。 因此,可以根據后橋10的橋管的外壁和骨架21的圓弧形的壁的厚度選擇適當的U型螺栓。 具體地,使得骨架21的圓弧形的內壁完全貼合到后橋10的橋管的外壁上后,U型螺栓的彎 曲部分的內徑與所述圓弧形的外壁的曲率半徑相匹配。例如,當后橋10的橋管的外壁的曲 率半徑為38mm(即骨架21與后橋10貼合后骨架21的圓弧形的內壁的曲率半徑)且骨架 21的圓弧形的壁的厚度為3mm時,可以選用彎曲部分的內徑為41mm的U型螺栓。另外,U 型螺栓的裝配是本領域公知的,在此不做詳細說明。優選地,如圖3所示,緩沖塊20包括設置在沿骨架21的長度方向的兩端的擋塊 23,從而在通過U型螺栓將骨架21與后橋10的橋管固定連接時防止U型螺栓沿骨架21的 長度方向移動。[0018]另外,如圖2至圖5所示,緩沖塊20包括與骨架21固定連接的緩沖件22,該緩沖 件22位于骨架21和固定在車身上的緩沖塊支架40之間,并與緩沖塊支架40保持間隙。 具體地,緩沖件22與骨架21固定連接并沿骨架21的圓弧形的彎曲方向(即遠離所述圓弧 形的圓心)凸出。緩沖塊支架40固定在汽車的車身上并位于緩沖塊20的正上方,在車輛 加載至一定程度或發生顛簸時,緩沖塊20與緩沖塊支架40碰撞,以實現達到限制懸架行程 的目的。具體地,由于后橋10通常固定在車輛的鋼板彈簧上,因而車輛行駛時后橋10會因 路面不平等原因而隨該鋼板彈簧上下起伏,即相對于車身沿高度方向的位置發生變化。當 車輛靜止或平穩行駛時,所述汽車懸架的后橋10沿高度方向的位置不會發生太多變化,緩 沖支架40與緩沖件22相對的兩個表面保持間隙;當車輛因路面不平等原因發生顛簸時,后 橋10向上的運動會使得安裝在后橋10的橋管上的緩沖塊20與固定在車身上的緩沖塊支 架40通過所述相對的兩個表面發生碰撞。其中,緩沖件22可以由各種彈性吸能材料制成,例如由彈性橡膠或樹脂制成。緩 沖支架40可以由各種具有適當彈性和強度的半剛性材料制成,例如Q235A材料。緩沖件22與緩沖塊支架40相對的兩個表面可以形成平直狀,以適于緩沖塊20隨 后橋10做上下運動并與緩沖塊支架40碰撞的情況。本實用新型的發明人發現,雖然緩沖 塊20隨后橋10上下移動,但由于后橋10通常安裝在汽車懸架的鋼板彈簧上,因而后橋10 的運動并非是上下垂直的往復直線運動。因此,當緩沖塊20隨后橋10運動至與緩沖塊支 架40接觸的位置時,緩沖件22的相對于緩沖塊支架40的表面會發生傾斜,因而實際使用 時造成緩沖件22與緩沖塊支架40相對的兩個表面的線接觸而不是面接觸。由此造成接觸 面積小,影響緩沖 塊20的使用壽命。通過對后橋10的運動軌跡的分析,可以得出緩沖塊20與緩沖塊支架40碰撞時的 位置。經過本實用新型的發明人的研究發現,緩沖塊20整體的運動軌跡與垂直方向傾斜一 個角度,使緩沖件22與緩沖塊支架40相對的兩個表面之間具有該傾斜角度則可以滿足在 此狀態下緩沖件22與緩沖塊支架40相對的兩個平面在撞擊時實現面接觸,從而大大改善 緩沖塊20碰撞時的接觸條件。根據對不同車型的后橋10的運動軌跡的分析,所述傾斜角 度為3-5度。優選地,緩沖塊支架40相對于緩沖件22的表面為水平面,如圖4所示,緩沖件22 相對于緩沖支架40的表面為傾斜面。由于緩沖塊支架40位于緩沖塊20的正上方,可以通 過緩沖塊20的骨架21的圓弧形的弦長所示的方向表示緩沖塊支架40的水平面,因此,緩 沖件22的傾斜面也相對于圓弧形的弦長傾斜。另外,可以使緩沖件22的相對于支架40的表面的尺寸小于支架40的相對于緩沖 件22的表面的尺寸,從而在緩沖件22撞擊支架40時以緩沖件22的表面作為作用表面,以 更好地保護緩沖件22。
權利要求一種汽車懸架,所述汽車懸架包括圓柱形后橋(10)、緩沖塊(20)和緊固件(30),所述緩沖塊包括骨架(21),所述骨架(21)沿所述圓柱形后橋(10)的長度方向延伸且橫截面為圓弧形,所述骨架(21)與所述圓柱形后橋(10)通過所述緊固件(30)固定連接且所述骨架(21)的圓弧形的內壁與所述圓柱形后橋(10)的橋管的外壁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21)的圓弧形的內壁的曲率半徑大于所述圓柱形后橋(10)的橋管的外壁的半徑,裝配時所述緊固件(30)施加的作用力使得所述骨架(21)彈性變形,從而與所述圓柱形后橋的橋管的外壁配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懸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弧形的內壁的曲率半徑比所 述圓柱形后橋(10)的橋管的外壁的半徑大0. 5-3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懸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緊固件為U型螺栓。
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汽車懸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塊(20)包括 設置在沿所述骨架(21)的長度方向的兩端的擋塊(23)。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懸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塊(20)包括與所述骨架 (21)固定連接的緩沖件(22),該緩沖件(22)位于所述骨架(21)和固定在車身上的緩沖塊 支架(40)之間,并與所述緩沖塊支架(40)保持間隙。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汽車懸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件(22)為彈性橡膠件。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汽車懸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件(22)和所述支架(40)具 有相對的兩個表面,該相對的兩個表面之間具有傾斜角度。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汽車懸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傾斜角度為3-5度。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汽車懸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件(22)的相對于所述支架 (40)的表面的尺寸小于所述支架(40)的相對于所述緩沖件(22)的表面的尺寸。
10.根據權利要求7-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汽車懸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塊支架(40) 的相對于所述緩沖件(22)的表面為水平面,所述緩沖件(22)的相對于所述支架(40)的表 面為傾斜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汽車懸架,該汽車懸架包括圓柱形后橋、緩沖塊和緊固件,緩沖塊包括骨架,骨架沿后橋的長度方向延伸且橫截面為圓弧形,骨架與后橋通過緊固件固定連接且骨架的圓弧形的內壁與后橋的橋管的外壁配合,其中,圓弧形的內壁的曲率半徑大于后橋的橋管的外壁的半徑,裝配時緊固件施加的作用力使得骨架彈性變形,從而與后橋的橋管的外壁配合。由于圓弧形的內壁的曲率半徑大于后橋的橋管的外壁的半徑,通過使用緊固件可以使得骨架的圓弧形的內壁朝向后橋的橋管發生變形并收縮,最終適應于后橋的橋管的外壁的表面狀態并與后橋的橋管的外壁完全貼合,避免了緩沖塊和后橋固定不牢固的現象。
文檔編號B60G7/04GK201559496SQ20092024707
公開日2010年8月25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17日 優先權日2009年11月17日
發明者萬妮, 李達基, 王大可 申請人: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