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拖拉機兩用水田輪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金屬制拖拉機的行走裝置,具體的說是一種金屬制車輪,主要作主動輪用。
背景技術:
現在拖拉機上裝配的兩用輪,在水田中行走時,易打滑,而使拖拉機的牽引力變小,以致不能行走。在硬質路面上行走易損壞車輪,另外轉向困難。打滑是因為水田輪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變小了,其原因是水田輪的表面卡塞了土泥。正常情況下,拖拉機的行走是靠拖拉機上的動力克服主動輪與地面之間摩擦力而行走的,也就是說主動輪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越小,拖拉機的牽引力就越小,反之亦然,水田輪上卡塞土泥后,卡塞在水田輪上的土泥作用在地面上分散了原水田輪在地面上作用面的壓力,所以水田輪與地面的摩擦力變 小,而卡塞在水田輪上的土泥與地面的摩擦系數又小于原水田輪與地面的摩擦系數,所以水田輪卡塞土泥后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就變得比不卡塞土泥要小,出現打滑,造成拖拉機的牽引力降低。在硬質路面上行走易損壞車輪,是因為水田輪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單一,沒有彈性,不管拖拉機對水田輪施加多大的壓力,水田輪對路面的接觸面積和接觸位置一定,不能隨之發生變化,所以水田輪損壞和轉向阻力大。另外水田輪外面的徑向面積大,轉向時與水田中的土泥接觸面積大,所以阻力大轉向困難。發明目的提供一種水田輪,使水田輪在水田中與地面能產生和水田輪在硬質路面上一樣的摩擦力,即使拖拉機在水田中行走時,獲得與拖拉機在硬質路面上行走一樣大的牽引力,且操作方便即轉向阻力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拖拉機兩用水田輪,包括輪轂.輪輻.輪輞.輪齒片以及輪外圈等構成。通常輪輞是由金屬條設置一圓周構成,里面連接輪輻.輪轂。外面均勻地分置若干輪齒片,輪齒片外面再設置輪外圈。具體要求是1.輪外圈的軸向寬度要大于或等于輪輞的軸向寬度。可擴大了水田輪與地面的直接接觸面積,防止水田輪在水田中過度下陷;2.輪輞.輪外圈分別位于輪齒片的內.外端正中間。這樣可使輪外圈單獨承受水田輪及來自水田輪的壓力,不會使輪輞經水田中的土泥對地面施加壓力,使水田輪與地面的摩擦力不減小;3·輪齒片的軸向寬度要等于或大于輪外圈的軸向寬度I倍以上。可以額外加大水田輪在水田中與泥土的接觸面積,增加摩擦力;4.輪輞與輪外圈相間隔大于或等于輪外圈的徑向寬度的距離。其作用可減少水田輪轉向時與水田中泥土對其兩側的阻力;5.輪齒片為一平直片,內端的方向與水田輪的中心點相一致。其作用是可使附著在水田輪上相鄰輪齒片之間的泥土,在水田輪轉動的過程中被分離出去,以減少水田輪的額外重量,利于行走;6.輪齒片的外端是中間高.兩邊低的弧形,中間的高度小于輪齒片的軸向寬度的1/10。其作用是在硬質路面上時輪齒片的兩邊不接觸路面,減少轉向阻力;7.輪外圈的外端弧度與輪齒片的外端弧度相一致。其作用是可使水田輪在經過不同質地.不同傾斜面的地面時,能自動調節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和接觸位置,以保持與地面的摩擦力不變。有益的效果本發明提供的拖拉機兩用水田輪在水田中行走能獲得與在硬質路面上行走一樣的摩擦力。也就是說拖拉機在水田和硬質路面上能有一致的牽引力,且轉向阻力小于現有兩用水田輪。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述。圖I為本發明的徑向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的軸向結構示意圖。圖I. 2中的I-輪輞,2-輪齒片,3-輪外圈。
具體實施例方式附圖I實施例所示.輪輞(I)與輪外圈(3)相間隔大于或等于輪外圈(3)的徑向寬度的距離;其作用可減少水田輪轉向時與水田中泥土對其兩側的阻力;輪齒片(2)為一平直片,內端的方向與水田輪的中心點相一致,其作用是可使附著在水田輪上相鄰輪齒片(3)之間的泥土,在水田輪轉動的過程中被分離出去,以減少水田輪的額外重量,利于行走。附圖2實施例所示輪外圈(3)的軸向寬度要大于或等于輪輞(I)的軸向寬度;可擴大了水田輪與地面的直接接觸面積,防止水田輪在水田中過度下陷;輪齒片(2)的軸向寬度要大于輪外圈(3)的軸向寬度I倍以上;可以額外加大水田輪在水田中與泥土的接觸面積,增加摩擦力;輪齒片(2)的外端是中間高.兩邊低的弧形中間的高度小于輪齒片(2) 的軸向寬度的1/10 ;其作用是在硬質路面上時,輪齒片(2)的兩邊不接觸路面,減少轉向阻力;輪外圈⑶的外端弧度與輪齒片的外端弧度相一致。其作用是可使水田輪在經過不同質地.不同傾斜面的地面時自動調節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和接觸位置,以保持與地面的摩擦力不變。結合圖I. 2實施例所示輪輞(I).輪外圈⑶分別位于輪齒片⑵的內.外端正中間。這樣可使輪外圈(3)單獨承受水田輪及來自水田輪的壓力,不會使輪輞(I)經水田中的土泥對地面施加壓力,使水田輪與地面的摩擦力不減小。本發明實施時,所述的各部件在制作時可選用普通鋼材或彈性較好的優質型材經加工連接而成。
權利要求
1.一種全金屬制拖拉機的行走裝置,具體的說是一種金屬制車輪,主要作主動輪用,包括水田輪的輪輞(I).輪齒片(2).輪外圈(3),以及以上設置能與路面構成的相對開放的空間,其特征是 (1)輪外圈(3)的軸向寬度要大于或等于輪輞(I)的軸向寬度; (2)輪輞(I).輪外圈(3)分別位于輪齒片(2)的內.外端正中間; (3)輪齒片(2)的軸向寬度要大于或等于輪外圈(3)的軸向寬度I倍以上; (4)輪輞⑴與輪外圈(3)相間隔大于或等于輪外圈(3)的徑向寬度的距離; (5)輪齒片(2)為一平直片,內端的方向與水田輪的中心點相一致; (6)輪齒片(2)的外端是中間高.兩邊低的弧形,中間的高度小于輪齒片⑵的軸向寬度的1/10 ; (7)輪外圈(3)的外端弧度與輪齒片(2)的外端弧度相一致;
2.(I)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優選輪外圈(3)的軸向寬度要大于輪輞(I)的軸向寬度; (2)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優選輪齒片(2)的軸向寬度要大于輪外圈(3)的軸向寬度I倍以上; (3)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優選輪輞(I)與輪外圈(3)相間隔大于輪外圈(3)的徑向寬度的距離。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拖拉機的行走裝置,具體的說是一種全金屬制作的水田輪。該水田輪在水田中與地面能產生與硬質路面上一致的摩擦力,故能使拖拉機在水田中也能獲得與在硬質路面上一致的牽引力,且操作即方便即轉向阻力小。適用于各種行走在水田地面或硬質路面以及二者之間的路面的行走機械。
文檔編號B60B19/00GK102922944SQ20121001460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9日
發明者駱宗濤 申請人:駱宗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