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汽車座椅頭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輛座椅,特別涉及一種前排汽車座椅頭枕。
背景技術:
汽車座椅是汽車上的重要安全部件,需要提供給乘員支撐、定位、舒適性及安全保護。頭枕是座椅中的重要部件,在給乘員提供頭部休息的同時,更要在汽車碰撞過程中吸收能量保護乘員頭部,是降低撞擊對乘員頸部傷害的重要裝置。后撞,普遍被認為是導致頭部發生甩鞭事故的汽車后部撞擊,每年僅在歐洲就有多于上百萬市民遭受了由于汽車碰撞引起的頸部傷害。該種傷害的恢復經常需要很長時間,歐洲社會為此的經濟花費達到每年50到100億歐元。現有頭枕的頭枕桿是直桿,當頭枕向高處調節時,頭枕距離乘員的頸部越遠,當車 輛發生后撞時,頸部發生甩鞭的可能性越大,對乘員頸部的傷害越大。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汽車前排座椅頭枕存在的在發生后撞時,容易導致乘員頸部受到傷害的問題,而提供一種對乘員頭部具有保護功能的汽車座椅頭枕。本實用新型是由頭枕和二根頭枕桿構成,二根頭枕桿是由一根桿彎折而成,頭枕的下方延伸出頭枕桿,頭枕桿向內彎曲呈弧形,其中一根頭枕桿的內側間隔開設有高度調節鎖止槽,二根頭枕桿的內側上端開設有頭枕低位鎖止槽,頭枕內部鑲嵌有EPP鑲塊,EPP是聚丙烯塑料發泡材料的簡稱。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I、頭枕桿為弧形,頭枕越向高調,與乘員頸部距離越近,有效保護及承托乘員頭頸部;2、在頭枕最低位置使用雙側鎖止,有效控制頭枕最低使用位置,使頭枕最低使用位置得到提高;3、顯著提高乘員在低速后碰中頭部的回彈速度,從而降低了低速后碰對乘員頸部的傷害。4、基于上述三點,顯著提高了座椅在低速后撞中對乘員頭部主動保護功能。
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外觀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另一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I、圖2和圖3所示,本實施例是由頭枕I和二根頭枕桿2構成,二根頭枕桿2是由一根桿彎折而成,頭枕I的下方延伸出頭枕桿2,頭枕桿2向內彎曲呈弧形,其中一 根頭枕桿2的內側間隔開設有高度調節鎖止槽21,二根頭枕桿2的內側上端開設有頭枕低位鎖止槽22,頭枕I內部鑲嵌有EPP鑲塊。
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座椅頭枕,其是由頭枕⑴和二根頭枕桿⑵構成,二根頭枕桿⑵是由一根桿彎折而成,頭枕(I)的下方延伸出頭枕桿(2),其中一根頭枕桿(2)的內側間隔開設有高度調節鎖止槽(21),其特征在于頭枕桿(2)向內彎曲呈弧形。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汽車座椅頭枕,特征在于所述二根頭枕桿(2)的內側上端開設有頭枕低位鎖止槽(22)。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汽車座椅頭枕,特征在于所述的頭枕(I)內部鑲嵌有EPP鑲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汽車座椅頭枕,是由頭枕和二根頭枕桿構成,二根頭枕桿是由一根桿彎折而成,頭枕的下方延伸出頭枕桿,頭枕桿向內彎曲呈弧形,其中一根頭枕桿的內側間隔開設有高度調節鎖止槽,二根頭枕桿的內側上端開設有頭枕低位鎖止槽,頭枕內部鑲嵌有EPP鑲塊;本實用新型的頭枕桿為弧形,頭枕越向高調,與乘員頸部距離越近,有效保護及承托乘員頭頸部;在頭枕最低位置使用雙側鎖止,有效控制頭枕最低使用位置,使頭枕最低使用位置得到提高;顯著提高乘員在低速后碰中頭部的回彈速度,從而降低了低速后碰對乘員頸部的傷害;本實用新型顯著提高了座椅在低速后撞中對乘員頭部主動保護功能。
文檔編號B60N2/48GK202541369SQ20122012360
公開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8日
發明者吳洪輝, 徐晶坤, 李威, 杜北華, 王亞楠, 王微微, 趙磊 申請人:長春富維—江森自控汽車飾件系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