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汽車后視鏡,尤其涉及一種基于超聲行波驅動的汽車后視鏡除雨裝置。
背景技術:
汽車后視鏡是汽車安全行駛中必不可少的部件,當汽車在道路上行駛時,駕駛員通過左右兩側的后視鏡觀察車輛左右后方與側方的行駛環境,以保證車輛在變道或停車時的安全。目前,現有的車輛兩側的后視鏡均無除雨功能,很難確保視線清晰。在雨天行車時,經常由于雨水附著在后視鏡表面導致后視鏡視線模糊,不利于汽車的安全駕駛,因此容易引發交通事故。
現有的后視鏡除雨技術中,有些采用壓電陶瓷通電后產生超聲波,使鏡面上的雨水霧化,利用汽車行駛中的風將霧氣吹散,但是超聲波的能量有限、并且能量衰減較快,很難達到霧化的效果。有些基于蒸發原理利用散熱器散發的熱空氣,作為驅動氣流正對著后視鏡吹,其效果并非很明顯。有些根據雨刮器進行改造出后視鏡雨刮器,這導致后視鏡的機械結構較為復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基于超聲行波驅動的汽車后視鏡除雨裝置,既不影響司機視線的同時還能清除后視鏡上的雨水,保證在雨天的安全駕駛。
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基于超聲行波驅動的汽車后視鏡除雨裝置,包括壓電陶瓷、銀層、銅片、后視鏡和用于產生高頻交流電信號的高頻交流電源,壓電陶瓷的一面采用銀進行分區處理形成銀層,另一面與銅片粘接,共同構成分區式壓電陶瓷,所述分區式壓電陶瓷固定在后視鏡內壁的上邊緣,其與銅片粘接的一面緊貼在后視鏡的內壁上,所述高頻交流電源通過導線分別與銀層和銅片電路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銀層凹陷區的右邊緣與所示銅片的左邊緣對齊。
進一步地,所示壓電陶瓷、銀層和銅片對稱布置,三者的水平對稱線重合。
進一步地,所述高頻交流電源采用的頻率為分區壓電陶瓷的一階固有頻率。
進一步地,所述銀層的厚度為6μm~10μm。
進一步地,所述壓電陶瓷的厚度為1mm~1.5mm。
進一步地,所述銅片的厚度為0.1mm~0.2mm。
本發明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如下的優點及效果:
本發明僅需壓電陶瓷、銀層、銅片和高頻交流電源,具有結構簡單、體積小、便于安裝、拆卸與維護的優點。
本發明的優點是,當下雨時,汽車后視鏡表面附著雨滴導致視線模糊,本發明目的是使附著在后視鏡的雨滴向下滑動,從而使后視鏡的視野清晰,保證安全駕駛。
本發明有效地解決了汽車后視鏡表面雨滴影響駕駛視線的問題,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A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所示為:1-銀層;2-壓電陶瓷;3-銅片;4-后視鏡;5-第一導線;6-第二導線;7-高頻交流電源。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具體詳細描述。
實施例
如圖1至2所示。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超聲行波驅動的汽車后視鏡除雨裝置,包括壓電陶瓷2、銀層1、銅片3、后視鏡4和用于產生高頻交流電信號的高頻交流電源7,壓電陶瓷2的一面采用銀進行分區處理形成銀層1,另一面與銅片3粘接,共同構成分區式壓電陶瓷,所述分區式壓電陶瓷固定在后視鏡4內壁的上邊緣,其與銅片3粘接的一面緊貼在后視鏡4的內壁上,所述高頻交流電源7通過第一導線5和第二導線6分別與銀層1和銅片3電路連接。
所述壓電陶瓷2的兩面分別附著銀層1和銅片3,共同構成分區式壓電陶瓷。
所述銀層1凹陷區的右邊緣與所示銅片3的左邊緣對齊。
所示壓電陶瓷2、銀層1和銅片3對稱布置,三者的水平對稱線重合。
所述高頻交流電源7采用的頻率為分區壓電陶瓷的一階固有頻率。
所述銀層1的厚度為6μm~10μm。所述壓電陶瓷2的厚度為1mm~1.5mm。所述銅片3的厚度為0.1mm~0.2mm。
本實施例的基于超聲行波驅動的汽車后視鏡除雨裝置的除雨過程具體如下:
第一導線5與銀層1相接,第二導線6與銅片3相接,分區式壓電陶瓷通過第一導線5和第二導線6與車內的高頻交流電源7連接,調節高頻交流電源7的頻率為分區式壓電陶瓷的一階固有頻率,通電后在后視鏡4表面產生蠕動行波,后視鏡4表面的質點會在與壁面垂直的平面內產生橢圓軌跡,這種質點橢圓運動和高頻聲場對流體產生驅動作用,從而驅動雨滴向下運動,最終實現除雨。
如上所述,便可較好地實現本發明。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其他任何未背離本發明的精神實質與原理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